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部委這一年

央行:三次"降准"突出逆周期調節 金融防風險取得關鍵進展

人民網 王仁宏
2020年01月22日10:53 | 來源:人民網-金融頻道
小字號

2019年,是全球經濟全面承壓的一年:世界經濟增速持續下滑,國際貿易與投資增長表現不佳,全球總需求不足。與此同時,國內“三期疊加”影響持續深化,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回首2019年,面對壓力和挑戰,中國人民銀行多措並舉、主動作為,一手抓“量價”、一手防風險,堅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持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改善金融管理和服務,在愈戰愈勇中展現出政策的定力和智慧。

穩增長之年:三次“降准” 貨幣政策突出逆周期調節

2019年,面對內外部不確定性及經濟下行壓力,保障經濟的“穩增長”是央行政策調控的主要目標之一。

過去一年,央行綜合施力,在貨幣政策上突出逆周期調節,充分靈活運用降准、定向降准、逆回購、中期借貸便利(MLF),以及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保持了流動性的合理充裕。與此同時,創設票據互換工具,支持銀行發行永續債補充資本等措施,也使得央行的政策工具箱得到豐富與創新。

記者梳理發現,2019年央行三次下調金融機構存款准備金率,釋放長期資金約2.68萬億元﹔全年共開展100筆逆回購操作,規模合計約7.40萬億元。結合全年廣義貨幣供應量(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國內生產總值(GDP)名義增速來看,全年流動性的釋放依然在“靈活適度”“穩健”的調控范疇內。

貨幣政策的調控並不是簡單對資金“總量”的控制,還在於對資金價格的合理引導。

2019年8月,央行進行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形成機制改革,旨在促進貸款利率“兩軌合一軌”,推動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數據顯示,2019年12月20日的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報價已較同期限貸款基准利率低20個和10個基點,2019年12月末新發放貸款中運用LPR的佔比已達90%,初步體現了以市場化改革的方式降低貸款實際利率的政策效果。

貨幣政策工具的靈活運用,讓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實體經濟,小微企業融資情況得到改善。

據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介紹,2019年小微企業貸款持續保持了量增、面擴、結構優化的特點。據統計,至2019年末,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為11.6萬億元,同比增長25%,貸款余額戶數2100多萬戶,較2019年初增加380萬戶,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較2018年平均水平下降0.64個百分點。

未來貨幣政策的走向如何?央行在近日召開的工作會議中提出,2020年將保持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加強逆周期調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同時,加大金融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教授趙錫軍表示,貨幣政策由去年的“鬆緊適度”到今年的“靈活適度”,表明央行在注重流動性適度調控的同時,更加注重對供給側結構的精准調控。同時,堅持穩健基調,保持了近年來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為經濟穩定的增長奠定基礎。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董希淼亦表示,在2020年央行將堅持“以我為主”,綜合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採取不同價格、數量、期限的組合,根據經濟增長、物價趨勢等內外部因素變化,來進行更為靈活、有力的調節。但同時幅度不會太大,穩健仍然是貨幣政策的主基調。

防風險之年:打下“硬仗” 重點機構風險處置取得突破

“經濟的發展必然伴隨著風險的累積和出清,央行對於金融風險的處置是一項長期的工程,需要持之以恆地進行系統性推進。”趙錫軍表示。

2019年,金融防風險打下了幾場“硬仗”,為經濟動能轉換及時“排雷”,大大降低了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可能。

央行指出,2019年我國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宏觀杠杆率過快上升勢頭得到有效遏制,影子銀行治理成效明顯,重點金融機構風險處置取得重大突破。同時,加強長效機制建設,加快補齊外債、房地產金融等宏觀審慎政策框架,以及金融控股公司監管、統籌金融基礎設施監管等制度短板。

其中,對包商銀行的接管處置成為處置高風險金融機構的“典型”。央行表示,依法果斷接管包商銀行,在最大程度保護存款人和客戶合法權益的同時,還堅決打破了剛性兌付,嚴肅了市場紀律,促進了金融市場信用分層,推動了市場風險合理定價。

此外,2019年,央行在對互聯網金融風險的整治方面延續了前期政策,尤其在規范整治網絡借貸機構、國內虛擬貨幣交易、打擊非法集資等方面成效顯著。數據顯示,2019年末全國實際運營網貸機構248家,較年初下降76%,機構數量、借貸余額及參與人數連續18個月下降。國內173家虛擬貨幣交易及代幣發行融資平台已全部無風險退出。

除了對已暴露風險的集中處置,在對暫未發生突出風險的其他領域,央行亦通過深化改革建立長效機制,在制度層面完善對相關金融領域的監管。

2019年,相關部門統籌協作推出系列“組合拳”,初步形成了債券市場統一監管的大致框架。2019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發改委、証監會分別就《公司信用類債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 (征求意見稿)》及《關於公司信用類債券違約處置有關事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明確要重點對各類違反証券法的行為進行查處,加強統一執法,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

促開放之年:30+措施 金融加快開放“倒逼”改革

過去的一年,同樣是金融領域加快開放、深化改革之年:

明確將取消証券、基金、期貨、人身險的外資持股比例時間提前至2020年﹔全面取消合格境外投資者投資額度限制﹔允許外資機構開展銀行間市場債券承銷和評級業務﹔出台12項進一步促進跨境貿易投資便利化措施﹔取消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試點國家和地區限制﹔提高澳門個人人民幣匯款額度﹔擴大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參與機構數量﹔推動債券市場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積極做好金融支持海南自貿試驗區及自貿港、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等區域金融改革工作……

在一系列措施的相互配合下,2019年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腳步明顯加快,並“倒逼”改革深入推進。

在國際經濟增長整體放緩的背景下,中國市場對國際資本仍頗具吸引力,境外投資者對我國金融市場的投資需求相應增加。在這一背景下,我國於2019年9月取消了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投資額度限制,同時取消RQFII試點國家和地區限制,大大降低了境外投資者進入中國的行政審批成本,讓境外投資者進入中國更加便利。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全面取消QFII投資額度限制,標志著我國資本項目開放取得重要進展,進一步提升了我國金融市場開放程度,有助於建設一個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

2020年,“改革與開放”仍將是央行工作的主旋律。在今年的工作會議中,央行明確提出將繼續深化金融改革開放、繼續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深化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改革等目標。

此外,未來央行在金融科技方面的相關部署也令人期待。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指出,作為2020年央行部署的七大工作之一,“加強金融科技研發和應用”將會全面落實2019年頒布的金融科技發展規劃。

歐陽日輝進一步表示,隨著2020年運用數字科技的深度和廣度擴大,金融科技不僅可以創新金融機構的產品、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而且可以逐步改造金融機構的業務流程,全面提高金融服務與金融管理水平。

(責編:史雅喬、章斐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