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產融結合,“高冷”期貨接上“地氣”

2020年01月13日09:37 |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小字號

  “高冷”的金融工具期貨,迎來更加“接地氣”的玩法。

  2017年,大連商品交易所(下稱“大商所”)提出了“產業培育基地”的概念,其后進一步豐富內涵,名之產融培育基地,現已與全國18家產業企業及金融機構合作,其主旨就是抓住龍頭企業這個“牛鼻子”,對產業形成“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利用培訓帶動中小企業乃至全行業以不同方式參與期貨市場。

  日前,記者通過化工、農業、金融等多個行業的產融培育基地走訪發現,通過產融培育這一橋梁和紐帶,依托和聯合更廣泛的力量,期貨正逐步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認同、接受以及熟練運用。產融培訓進一步提升了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參與期貨市場的熱情,並借助期貨工具達到避險目的,最終實現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共贏。

  服務“三農”穩民心

  服務“三農”,要落實到農民、農村、農業上來,如何保証農民的切身利益至關重要。要充分發揮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和風險管理功能,真正為農民保駕護航。

  黑龍江省是我國大豆的主產區,在這片黑土地上,成千上萬的農戶們依靠著大豆謀生。作為首批產融培育基地之一的黑龍江省大豆協會,會長唐啟軍對產融培育極為看重,在過去的三年中已培育了數千名優秀職業農民和企業管理人才,促進了各地農業的發展。

  唐啟軍告訴記者,“我們始終把服務‘三農’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我們能夠看到農民對於價格的不敏感,對於行情把握不到位,甚至在種地的時候不知道種植什麼,只是參照去年種植大豆和玉米的收益,但是這種滯后性的操作往往導致虧損,他們對此沒有一個很好的規劃。”

  另一方面,在國際化競爭背景下,國產的大豆、玉米等糧食不僅僅是糧食安全、貿易產業,更是產業競爭甚至政治談判等多方面的紐帶。正如產融培育基地九三集團相關負責人宋磊所說,“要進一步認識對大豆產業和行業的理解,深刻認識大豆產業所面臨的種種危機。它的金融屬性已經超越了糧食屬性,要讓上下游企業了解到這一點。”

  受訓企業黑龍江省農投集團資管副總經理姜麗麗表示,在農產品逐步國際化背景下,實體企業在運用期貨的基礎上需要進一步學習如何運用期權來規避風險。宋磊也持相同觀點,他認為,在全球商品貿易不斷加深、金融領域不斷創新、金融服務向各個領域不斷滲透的趨勢下,一個企業必須保持開放式思維,不斷學習和利用各種金融工具,通過金融市場轉移或者分散自身的風險,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但以目前黑龍江省的市場環境來看,僅有少數企業真正利用期貨工具規避風險,絕大多數貿易企業、加工企業、種植企業都將遭受因價格變動而導致的風險損失。“我們申請產融培育基地的初衷,也是希望能通過大商所的產融基地給黑龍江省大豆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方向和路徑,真真正正做到產融結合,結合國家政策,利用金融手段積極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利用期貨帶動現貨,利用現貨促進期貨。”唐啟軍稱。

  姜麗麗也說到,產融培育基地開展的培訓對於期貨、期權以及“保險+期貨”進行了全方位的講解,這推動了糧食企業高管更好地掌握糧油期貨、期權、基差貿易相關知識,提高了糧食企業運用期貨、期權工具的積極性,更好的服務實體企業規避經營風險。

  宋磊認為,產融培育基地對企業的培育,應該不僅僅是單純圍繞套期保值,而是如何利用更多元的衍生品工具來參與這個市場,通過基差平台、含權貿易、對價格趨勢性波動的研究,幫助企業庫存管理、原材料定價管理等。

  普及工業穩步走

  價格發現、風險管理,這些適用於“三農”的期貨功能在工業領域同樣可以發揮。

  產融基地北京四聯集團運營管理中心副總監廖承偉表示,期貨套保已經成為最有效的價格風險對沖手段,當前需要提高石化企業對期貨市場的理解和運用。如何推廣、宣傳、教育,讓企業了解期貨、學會使用期貨以及怎樣用好期貨成了當務之急。

  廖承偉向記者透露,此前企業主要通過期貨公司舉行的培訓推廣活動來了解期貨市場,但這些活動更多集中於信息交流和研判。而產融培育基地試點能更好地發揮實體企業的優勢,通過示范效應帶動周邊企業更好利用期貨工具。

  “我們有自己的客戶群體,能對目標群體形成比較精准的匹配和覆蓋,同時我們也能直接參與到這些群體中去。這些客戶以前對期貨市場的了解非常有限,即使有關注,也只是聚焦於相關期貨品種價格的漲跌,很少能了解如何將期貨工具應用於自身的經營管理工作。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認識到,期貨不僅是金融工具,更能服務於企業自身的發展。”廖承偉解釋說。

  關於成立大商所產融基地的初衷,產融基地金發科技相關負責人熊偉坦言:“從更深層次的角度來講,我們還是希望行業上下游能夠意識到企業經營的過程中,為了防控價格風險,在原料的採購和產品的銷售時候,能夠接受用期貨工具來定價。如果行業上下游對期貨本身就不了解,甚至排斥的話,對彼此風險的管理是不利的。我們也是想為這個行業做一點貢獻,不是純粹為了業務的角度去想,而更多的是站在行業的角度,甚至是站在國家層面。哪怕投入巨大,我們覺很值。”

  熊偉還向記者介紹了具體培訓內容。他說,培訓主要通過簡單易懂的衍生品使用案例加深參會人員的理解。同時,針對特大型企業高層,更偏向於啟發式教育,從思維體系上進一步開闊參與人員的視野。

  銀期合作潛力大

  隨著近些年期貨市場的發展,作為金融領域“老大哥”的銀行也開始主動參與。目前,銀期合作已經取得一定的成績,合作模式越加多元化,涉及領域日漸普遍,業務前景較為廣闊。2019年初,大商所產融培育基地首次擴容,將銀行納入基地范圍,民生銀行與建設銀行成為第一批金融類基地。

  銀行作為產融基地,能充分發揮自身的客戶資源優勢以及資金優勢,從而擴大產業客戶對衍生品業務的應用空間,進一步深化銀期合作內涵,充分提升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效率。

  “在強化銀期協同機制方面,基於對銀期生態圈的服務內涵、發展方向、產品創新以及風險理念的認知趨同,民生銀行與交易所、期貨公司不僅在場內外資金存管、清算的合作更加緊密,在資產管理、融資服務、風險管理等領域也都構建了順暢的業務模式。”民生銀行金融市場部副總裁鄧星梅說。

  建行總行金融市場交易中心總經理徐洪昇也表示,產融培育基地是雙方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載體。當前,大宗商品行業已經進入新發展階段,主題是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市場將由規模擴張轉向環保、綠色健康發展,市場將由傳統的拼資金、拼規模轉向拼產品、拼技術等,企業將面臨更大的風險挑戰。產融基地既為行業企業共商共建提供了好的契機,又通過創新思維培訓、基差案例分析等為行業企業提供管理風險的經驗和渠道。(李嵐君)

(責編:王仁宏、劉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