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期貨市場應成為開放高地(開放談)

董登新
2019年12月10日09:0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1990年10月12日,中國鄭州糧食批發市場(后更名為鄭州商品交易所)經國務院批准成立,以現貨交易為基礎,引入期貨交易機制,邁出了中國期貨市場發展的第一步。經過近30年發展,中國四大期貨交易所已基本覆蓋了商品期貨和金融期貨的主要品種。

2019年是中國期貨市場“井噴年”,尤其是期貨品種上市步伐加快。前11個月上市了包括紅棗、20號膠、尿素、粳米期貨在內的6個商品期貨和天膠、棉花、玉米3個商品期權,12月還將有純鹼期貨以及PTA、甲醇、鐵礦石、黃金期權等5個品種上市,2019年新品種上市數量將達14個,為我國期貨市場歷年之最。預計到今年12月底,中國期貨市場上市品種數量將達到75個,初步形成了商品金融、期貨期權、場內場外、境內境外協同發展的局面。

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期貨市場對外開放逐步開始推進。2018年3月26日,中國原油期貨在上海期貨交易所子公司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挂牌交易,並全面引入境外交易者,這是中國首個國際化商品期貨品種。此后,鐵礦石、PTA和20號膠相繼作為特定品種向國際投資者開放交易,特定品種對外開放的路徑基本成型。

盡管取得一定成效,但相比現貨市場對外開放的程度,中國期貨市場對外開放還比較滯后。

首先,從大宗商品市場來看,中國諸多礦產品、能源、工業原材料及農產品的進口和消費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但我們卻缺乏定價權和話語權,相關商品期貨品種雖在國內市場挂牌交易,但由於缺乏國際投資者的廣泛參與,我們的期貨價格缺乏足夠的影響力和國際地位。

其次,中國金融衍生品市場也存在類似情況。近年來,隨著中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加速推進,“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越來越受到境外機構和國際資本的青睞,尤其是放開QFII/RQFII額度限制、取消外資持有証券基金期貨公司持股比例限制等政策陸續落地實施,外資進出中國資本市場的政策障礙越來越少,參與程度越來越高。然而,由於中國金融衍生品市場起步較晚,且交易品種單一,再加上境外投資者尚未獲批參與中國金融衍生品的交易,使得境外機構和國際資本缺乏風險管理的必要工具,這嚴重影響外資在中國境內的投融資活動。

無論是從商品期貨定價權還是商品期貨服務於實體企業風險管理(鎖定成本),抑或是從金融期貨作為外資進入及風險管理的工具來看,為了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金服務國內實體經濟,必須大力發展期貨市場,尤其是要加大期貨市場對外開放的力度,將其打造成對外開放高地。

未來,應考慮加快成熟品種的國際化,廣泛引入境外機構投資者,完善基本制度安排,在規則、監管等方面加快與國際接軌,這將有利於增強中國期貨市場國際定價影響力,改善國內期貨市場的投資者結構,並讓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協調發展、相互促進,從而推動中國經濟高水平、高質量對外開放。

(作者為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証券研究所所長)

(責編:史雅喬、劉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