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一家紡織企業的“綠色蝶變”

張玫
2019年11月27日09:42 | 來源:人民網-金融頻道
小字號

紡織業小作坊如何蝶變綠色環保企業?以土生土長的“湖州籍”企業美欣達為縮影,一批浙江傳統行業企業用一泉“金融活水”完成“綠色蝶變”,獲得新生。

美欣達集團創始於1993年,從一家以紡織印染為主營業務的小型民營企業起步。隨著紡織業普遍遭遇困境,美欣達集團苦苦尋求蝶變之路,將目光鎖定在垃圾發電產業。

垃圾發電產業雖好,但前期投資也很重。“雖然現在融資運作多元化,但公司項目大多數跨地區,外地銀行可能不了解湖州企業,所以本地銀行的支持非常重要。”美欣達集團副總裁方明康向記者表示。

2008年美欣達集團建成了第一座垃圾發電工程。2017年9月,美欣達集團大力發展的垃圾發電板塊通過重大資產重組成功上市,成為其正式從紡織印染產業轉型環保產業的裡程碑。如今,美欣達集團已經發展壯大成為旗下擁有浙江省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的企業之一的浙江旺能環保股份有限公司、以環保能源為主營業務之一的大型民企。

為什麼綠色金融能夠有效賦能綠色環保產業?為美欣達等一系列企業提供“綠色貸款”的華夏銀行湖州分行給出了綠色金融的湖州實踐。

——溯源

“頂層+基層”持續推動綠色金融

“綠色金融”概念的正式確立大概要從2016年說起。2016年8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等七部委印發了《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意見》明確提出“綠色金融”的定義為:為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經濟活動,即對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等領域的項目投融資、項目運營、風險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務。

發展綠色金融,是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措施,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2016 年以來,中國沿著頂層推動和基層探索兩條路徑,持續推動綠色金融發展。

據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此前介紹,從2016年我國綠色債券市場發行量躍居世界首位以來,歷年發行量和存量規模都居全球前列。綠色貸款余額連年增長,在全部企業貸款中佔比接近10%。

央行11月發布的《中國綠色金融發展報告(2018)》顯示,國內綠色金融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產品服務創新不斷涌現。2018年,中國共發行綠色債券超過2800 億元,綠色債券存量規模接近6000 億元,位居全球前列。2018年綠色企業上市融資和再融資合計224.2億元。綠色基金、綠色保險、綠色信托、綠色 PPP、綠色租賃等新產品、新服務和新業態不斷涌現,有效拓寬了綠色項目的融資渠道,降低了融資成本和項目風險。

俯瞰湖州市 (人民網 張玫 攝)

為推動中國構建綠色金融體系,實現生態環境保護目標2017年6月國務院批准了在浙江、江西、廣東、貴州和新疆五省(區)八地(市)建設綠色金融試驗區。至此,湖州成為首批“全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

據國務院部署,中國綠色金融試驗區的五項主要任務是:鼓勵中國金融機構加強綠色金融業務,促進綠色信貸、綠色保險和綠色債券發行,探索建立環境權益交易市場,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以及建立綠色金融風險防范機制。

為完成中綠色金融試驗區任務,踏上綠色金融發展這趟“高速列車”,近年來,華夏銀行湖州分行立足湖州市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投入到綠色金融發展推動全行升級轉型的工作當中。

——突破

“五專模式”保障高效運行

像美欣達集團的綠色轉型一樣,將傳統的民營企業變為綠色龍頭企業,將城市垃圾“生產者”變為“無廢城市”建設者、城市固體廢棄物綜合服務者以及“兩山經濟”的探索者和踐行者,是實現綠色金融發展的初心。在浙江,還有一大批民營企業用實際行動踐行這一初心。

連續多年位於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浙江民營企業——浙江大東吳集團則是其中之一。

浙江大東吳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1994年,是一家集建筑、房產和工貿業為一體的綜合型企業。由傳統產業走向綠色轉型和升級改造,離不開銀行信貸資金扶持。

2018年以來,大東吳集團不斷有符合綠色產業准入標准的新項目新產業鏈落成。如建成“智能綠色工廠”和“現代化綠色建筑產業”的生產工廠項目。企業項目總額的逐步增長隨之也帶來了應收賬款增加,回款周期較長的問題。

“為支持大東吳集團符合綠色建筑主題政策的重點項目落地,華夏銀行湖州分行為我們提供了綠色信貸,以項目貸款的方式與大東吳集團進行合作。”大東吳集團總裁吳淑英介紹,“華夏銀行湖州分行根據集團子公司浙江大東吳集團建設有限公司營業特點,通過‘綠貸通’等平台給予了大東吳集團多種產品支持,包括貸款、銀行承兌匯票、國內信用証、福費廷業務等”。

華夏銀行湖州分行充分運用“綠貸通”平台助推綠色信貸業務發展,滿足企業融資需求的同時也降低貸款周轉利率和企業融資成本。

為了達成綠色金融發展目標,華夏銀行湖州分行積極探索綠色金融業務發展的“五專模式”:專營機構、專用審批通道、專業化項目識別認証、專項信貸規模、專項考核。

為此,華夏銀行湖州分行專門成立了綠色金融部,承擔綠色信貸政策制定和傳導、綠色產品創新、綠色行業調研等工作,為全行的綠色金融業務發展提供中后台信貸支持。此外,湖州分行還堅持“一把手”負責制,充分發揮綠色金融對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工作小組的推動作用,定期召開工作例會,自上而下層層傳導和踐行綠色金融戰略,深化綠色金融跨部門聯動機制,加快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

據了解,目前“五專模式”運行良好並逐步完善,在夯實短期業務發展基礎的同時,確保了業務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據華夏銀行杭州分行行長閆炯智介紹,“截至9月末,華夏銀行杭州分行綠色信貸余額130.90億元,表內外綠色金融業務余額達207億元,其中綠色信貸業務在華夏銀行全行系統內佔比超過六分之一。”

——引領

“商行+投行”引領產業轉型

要搞綠色金融,資金不夠怎麼辦?為了拓寬綠色金融資金來源,今年以來,華夏銀行湖州分行致力於探索“商行+投行”的業務模式,帶動綠色金融業務發展,以便為客戶提供綜合化金融服務方案。

“商行+投行”模式,即國內大型商業銀行順應銀行業混業經營的大趨勢,既在銀行內部大力發展投行業務,又與各自集團內外的証券公司投行部門展開多種形式、更加深入緊密的業務聯動關系。

華夏銀行湖州分行依托總行資產管理部作為境內首家加入聯合國“負責任投資原則”組織(PRI)的商業銀行資產管理機構成員,全力做好總行ESG理念投資系列首支理財產品的發行和銷售,搶抓綠色債券主動投資新契機,落地杭州分行首筆理財資金綠色債投資業務。

與世界銀行的合作也使華夏銀行湖州分行找到了綠色金融的切入口。去年10月落地浙江省內同業首筆800萬美元世行轉貸項目貸款,用於湖州安吉地區某央企子公司“35MW農光互補項目”建設。

湖州建筑夜景(人民網 張玫 攝)

除此之外,華夏銀行湖州分行也十分重視綠色信貸的數據管理工作。在授信准入和審批環節嚴格落實綠色信貸標識的“雙審核原則”,由綠色金融部和風險與合規管理部共同審核業務是否納入綠色信貸范疇,杜絕一切“漂綠”行為。

“湖州分行將募集的資金主要用於自然保護生態修復及災害防控項目、垃圾處理及污染防治項目、節能環保產業、海綿城市建設等項目。”湖州分行副行長陳建平說。

“到三季度末,華夏銀行湖州分行‘綠色信貸’余額50.2億元,較年初增加6.26億元,增幅為14.25%﹔綠色信貸項目共45個,戶均融資金額為1.1億元,‘綠色金融’業務合計規模達79.2億元。”華夏銀行湖州分行副行長陳建平向記者介紹,“更多信貸資金流向綠色實體經濟類項目和重點建設項目,結構趨向合理。”

“華夏銀行湖州分行將繼續發揮產業基金推進綠色重點項目和綠色實體經濟的引擎作用,支持湖州向著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邁進。”陳建平說。 

(責編:張玫、劉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