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取消 內資金融行業整合提速

2019年11月11日08:37 | 來源:証券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取消 內資金融行業整合提速

主持人劉斯會:國務院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的意見》取消了我國金融機構外資持股比例不超過51%的限制。今日,本報聚焦外資在銀行等金融機構以及市場准入負面清單方面的開放程度,採訪業內專家學者進行深度解讀。

 

近日,國務院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的意見》指出,2020年取消証券公司、証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壽險公司外資持股比例不超過51%的限制。金融行業對外開放加速,而內資金融機構則紛紛上市、並購或增資,應對挑戰。

《証券日報》記者據証監會網站統計,今年以來,証監會核准了3家基金公司設立,2家外資券商設立。目前已經有7家基金公司、3家証券公司和2家期貨公司股權變更獲批,此外,17家基金公司、6家証券公司和3家期貨公司變更5%以上股權及實控人申請排隊待批。

多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長期來看,取消外資持股比例限制,不會對行業形成沖擊,良性競爭反而會促進行業更加高質量發展,促使內資機構更加強大。越早迎合新的市場生態做出戰略調整的管理機構收益將越顯著。

推進國內資本市場改革

博時基金相關人士對《証券日報》記者表示,取消外資51%持股限制,是金融行業對外開放重中之重環節。金融開放將帶來國外大量的資本、成熟的投資理念以及多年的發展經驗,而這些無疑將顯著推進我國資本市場改革。

國元期貨董事長洪明在接受《証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取消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將對行業產生深遠的影響。雖然短期內會增加國內期貨公司的壓力,但所產生的積極影響同樣不可忽視。“外資比例上限放開將促使期貨公司提升自身技術、管理及制度建設。另外,從監管角度來看,在與外資期貨公司的磨合中,國內監管機構也會從監管手段、制度和理念等方面進一步提升市場管理水平。最后,內外資的合理競爭,將會使雙方在競爭中共同提升。”

“期貨市場本身就是一個全球化的市場,開放是其內在要求。近年來,原油、鐵礦石、PTA等期貨品種國際化不斷推進,逐步放寬期貨公司外資持股比例上限,勢必帶來大量境外投資者的涌入,這將進一步加速期貨品種的國際化,極大活躍國內期貨市場。”洪明如是說。

聯儲証券首席投資顧問胡曉輝亦對《証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來看,取消外資持股比例限制,不會對行業產生太大沖擊,長期來看內資機構可能會越來越強大。“從國外2500多家証券公司來看,有能力到中國開展業務的並不多,不會呈現蜂擁而至的場景,從業務上來看,証券行業還有很多的局限性,所以外資進入不會帶來非常大的負面沖擊,反倒會帶來更多先進理念,會促進行業發展。”

內外資金融機構搶灘布局

今年以來,外資在金融領域的布局也在加速,8月份,摩根大通競得上投摩根基金2%的股權,若無意外,摩根大通將持有后者51%的股權,成為絕對控股股東,而上投摩根也將成為中國公募基金行業裡第一家外資絕對控股的基金公司。

中國証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8月底,我國境內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26家,其中,中外合資公司44家,內資公司82家。《証券日報》記者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截至11月10日,13家公募基金公司外資機構持股49%(包括上投摩根基金),距外資控股隻差兩個百分點。

券商行業中,自去年11月份,瑞銀集團增持瑞銀証券股比至51%獲批后,外資控股券商數量迅速增加。今年3月份,摩根大通証券(中國)和野村東方國際証券設立申請獲批,11月份,摩根士丹利華鑫証券和高盛高華証券兩家券商變更5%以上股權及實際控制人的申請獲得証監會受理。若兩家股權變更申請獲批,國內外資控股券商將達到5家。

此外,在外資券商“鯰魚效應”下,券商行業通過並購重組來實現做大做強將成為潮流。今年5月份,天風証券宣布擬收購恆泰証券29.99%股權﹔10月底,中信証券發行股份收購廣州証券順利過會﹔11月份,又有華創証券並購太平洋証券公告發出。

“証券行業的整合還會持續,不一定是外資參與。”胡曉輝對《証券日報》記者表示,自去年6月份以來,已有數家外資機構申請提高持股份額,也有數家申請設立獨資証券,目前也都在籌備中。

今年以來期貨公司也迎來上市潮。今年8月份和9月份,南華期貨、瑞達期貨先后在主板上市。據《証券日報》記者統計,截至10月底,國內有149家期貨公司,其中魯証期貨、弘業期貨早已在港股上市,另有16家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另外,今年瑞達期貨全資設立瑞達基金的申請獲証監會核准。

博時基金上述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金融市場對外開放將帶來市場生態的顯著變化,首先,市場機構投資者佔比將提升﹔其次價值投資風格將更為主流﹔另外,被動產品或期權衍生產品將增加。“面對新變化,如果還是單純依賴過往的投資風格和產品體系,管理機構將逐步喪失自身的市場競爭力,且還將面臨未來進入市場的國外知名管理機構的激烈競爭﹔而在未來更為蓬勃發展的A股市場大背景下,越早迎合新的市場生態做出戰略調整的管理機構則越會收益顯著。”(見習記者 吳曉璐)

(責編:王仁宏、劉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