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瘋狂“炒鞋”背后:一場“韭菜”收割游戲

記者 於凡
2019年10月28日09:13 |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小字號

聽說過炒股、炒房、炒幣,你有聽說過“炒鞋”嗎?

“現在鞋市竟然可以像期貨、股票市場一樣玩。”10月24日,鞋類收藏愛好者陳鐸(化名)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談起最近“炒鞋”金融化的現象及“發售千元、轉手上萬”的鞋市行情時感到“不解”。

記者了解到,從發售前造輿論到發售時雇人搶貨,再到所謂的“二級市場”自買自賣哄抬價格,“炒鞋”已擁有較成熟的產業鏈。更有甚者,搞起交易所發售所謂的“潮牌通証”,將球鞋証券化,用炒虛擬幣的套路來收割鞋市玩家。

這一玩法的風險也引起了監管關注。10月16日,央行上海分行在《警惕“炒鞋”熱潮 防范金融風險》的簡報中明確指出,“炒鞋”行業背后可能存在非法集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金融詐騙、非法傳銷等涉眾型經濟金融違法問題,值得警惕。

盡管隨著監管趨嚴,國內“炒鞋熱”已有所降溫,但記者通過調查發現,各三方平台仍聚集了一定數量的“炒鞋”者,其中不乏制假售假的商販,爆款鞋價格也依然在高位,“球鞋理財”則變得更隱秘。

“炒鞋”金融化

“三大指數”、“K線圖”、“漲跌幅”,“炒鞋”已經從線下搶購延伸到線上規模化交易,不少三方平台推出行情圖、買賣實時報價等服務,更有平台加入了漲跌幅和K線圖,頁面布局已經十分類似傳統股票交易所。

有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8月19日,在成交量前100的球鞋中,26個熱門款的成交金額已達到4.5億元,超過同日新三板市場的成交額。由此可見,“炒鞋”已成規模且衍生出金融屬性。

目前,市面上受關注的球鞋品牌主要有NIKE(耐克)、ADIDAS(阿迪達斯)和AIR JORDAN(AJ,耐克旗下品牌)三大品牌。有平台就此根據上述品牌球鞋24小時的交易額,編制了三大指數:AJ指數、耐克指數和阿迪達斯指數。

在“炒鞋”熱潮下,甚至誕生了全球首家可“炒鞋”的交易所——55交易所。據悉,55交易所推出了“潮牌通証”,將區塊鏈技術引入潮圈,實現幣圈與潮圈的跨界融合。

55交易所對外宣稱,“潮牌通証”是55交易所在其ATO機制下推出的以潮牌為資產的通証,也是全球首個實物資產通証,即運用先進的區塊鏈技術,將市場溢價極高的潮牌通証化。ATO(全稱Asset Token Onboarding),是55交易所推出的新一代utility token(功能型代幣)銷售協議。通過購買“潮牌通証”,用戶可選擇購買潮牌的一部分、可選擇交易獲利,也可選擇兌換實物。

據介紹,55交易所已成功發行了YEEZYB、SUP、AJ、AJOW“潮牌通証”。其中,AJOW(Air Jordan 1 Off-White Chicago)“潮牌通証”於8月1日、8月8日、8月15日成功發行三輪,通証化的單品均為Air Jordan 1 Off-White Chicago球鞋,總發行量為190000個AJOW,對應100雙球鞋實物資產。

另外,8月22日,“潮牌通証”YEEZYB完成認購后在55交易所挂牌交易。55交易所數據顯示,本次YEEZYB通証發行總量22000個,發行價1 YEEZYB=0.1 USDT,用戶使用2200個YEEZYB便可兌換一雙Adidas Yeezy Boost 350 V2 Static Black (Reflective)球鞋。

起底產業鏈

“炒鞋賺首付”、“大學生炒鞋年入50萬”、“幣圈大佬賣幣炒鞋”、“20歲華裔小年輕靠炒鞋年入百萬”…… “炒鞋”似乎成了發財致富的新路徑。

記者調查發現,從發售前造輿論到發售時雇人搶貨,再到所謂的“二級市場”自買自賣哄抬價格,“炒鞋”已擁有較成熟的產業鏈。

55交易所在對外宣傳通稿中表示,“YEEZYB、AJ、AJOW通証化的Yeezy黑色滿天星球鞋、倒鉤Travis Scott x Air Jordan1球鞋和AJ 1 x Off-White球鞋在二級市場的漲幅可謂一飛沖天。”

實際上,鞋市行情是被“炒”出來的,“炒鞋”虧百萬、千萬的也有。在美留學的“炒鞋”者趙勇(化名)告訴記者,“炒這個基本上都是虧的,除非你是大資本入市。”趙勇2013年開始“炒鞋”,到目前掙了不到3萬元,他坦言,“最近完全沒有入場的想法。”

趙勇透露,有一定資本實力的“炒鞋”者,一般的套路是利用品牌方的飢餓營銷,雇人去搶貨,營造“奇貨可居”的假象,吸引玩家加入,然后利用三方平台、借助網絡力量進行自買自賣控制價格和走勢,從中獲取利益。

《國際金融報》記者通過“炒鞋”者引薦加入了多個“福利群”,群裡不時有任務,操作模式類似“淘寶刷單”,管理員在群裡派發任務,群裡的人按要求在三方平台進行虛假交易和打分,任務完成給予一定的報酬。此外,記者還了解到,有“炒鞋”者在三方平台注冊多個賬號自買自賣,或者通過控制的多個賬號互刷銷量和好評。

“炒鞋”平台Nice 9月26日發布的《對部分用戶違規買賣處理辦法公告》中也透露了炒作“套路”:建立小號、自賣自買,惡意刷單數次后取消,制造虛假火熱氣氛﹔持續鎖單﹔惡意哄抬價格,薅滿減折扣等。

對於55交易所的模式,有幣圈資深玩家王凱(化名)對記者表示,其實就是“玩幣”,王凱判斷,“有可能是‘庄家盤’(‘韭菜盤’),‘炒鞋割韭菜’的套路和炒虛擬幣的套路差不多,潮鞋並不是‘硬通貨’,價值取決於廠商,並沒有多少溢價和保值空間,而且交易所可以操盤,前期通過拉盤吸引玩家,等一定數量的玩家入場就開始‘割韭菜’。”

央行提示風險

記者通過多方採訪了解到,“炒鞋”風潮愈演愈烈,主要原因有廠商的飢餓營銷,國內“潮文化”的興起及“炒鞋”者的推波助瀾。

對於鞋類收藏愛好者來說,設計、聯名發售也是重要因素。“off-White本身就是奢侈品還跟AJ聯名,上萬很正常。Yeezy滿天星畢竟好看呀,穿上它,你就是夜裡最亮的仔。” 陳鐸打趣地說。

在中國黃金集團首席經濟學家萬喆看來,盡管有些鞋包因其獨特性獲得溢價,但恐怕在定價中已經充分體現,繼續交易中的大量漲價空間多半是基於情感擾動的泡沫價格,不能長久。

中倫文徳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陳雲峰分析了“炒鞋”商業模式,他表示,“炒鞋”活動與被我國監管部門清理整頓的“郵幣卡交易”、“炒幣”模式如出一轍,由於缺乏有效的監管,大眾參與,交易量大,一旦資金盤崩塌,其后果相當嚴重。

“炒鞋”的風險也被央行關注,央行上海分行近日下發了《警惕“炒鞋”熱潮 防范金融風險》的金融簡報,其中明確指出,國內球鞋轉賣出現“炒鞋熱”,“炒鞋”平台實為擊鼓傳花式資本游戲,提醒各機構高度關注,採取有效措施及時防范此類風險。

簡報中列舉了包括毒、Nice、斗牛、當客(get)、YOHO!有貨、識貨、切克、Drop store、95分球鞋、盯潮等10余個國內“炒鞋”平台。央行上海分行指出,上述“炒鞋”平台呈現出參與者數量多、交易量大、價格波動劇烈等特征。“炒鞋”行業背后可能存在非法集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金融詐騙、非法傳銷等涉眾型經濟金融違法問題。

簡報指出,值得關注的問題包括:一是“炒鞋”交易呈現証券化趨勢,日交易量巨大﹔二是部分第三方支付機構為“炒鞋”平台提供分期付款等加杠杆服務,杠杆資金入場助長了金融風險﹔三是操作黑箱化,平台一旦“跑路”,容易引發群體性事件。

因此,央行上海分行要求各義務機構提高對“炒鞋”關注和研究,加強對相關反洗錢工作重要性的認識,認真對照上述業務風險,及時開展自查自糾工作,對“炒鞋”背后潛在的金融風險做到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防止“炒鞋”亂象事態蔓延,防范群體性金融事件,引導理性消費和投資,發現相關問題及時上報。

各方出手整治

繼央行上海分行警示“炒鞋”風險后,深圳金融監管部門“動手”摸底。據悉,深圳10月初起已加大對轄區“炒鞋”、“炒盲盒”、“炒扭蛋”、“炒娃娃機”的排查力度,加強風險防控。

趙勇也証實,國內近期加強了對三方平台的管控。

記者發現,不少三方平台已經整改,下線並關停了成交曲線等,而証券化球鞋的55交易所則疑似被關停。

《國際金融報》記者下載了多家“炒鞋”平台APP,登入后發現,原有的“K線圖”消失了。而第一家可以“炒鞋”的交易所——55交易所疑似被關停或轉入地下,記者搜索各大應用商店均顯示無此產品,也無法通過公開渠道訪問該交易所網站。

陳鐸表示,監管機構加強對三方平台的管控,平台不敢像原來一樣為了營收對違規操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助長“炒鞋”風氣。目前主要的三方平台像毒、Nice最近都取消了寄存服務,鞋販子不能“快進快出”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炒鞋”。

9月底,Nice宣布將對涉及違規操作的共計68名買家賣家用戶賬號全部封禁。同時展開對平台炒賣行為的全面整頓,其中包括下線並關停成交曲線、漲幅榜、銷量榜﹔清理社區中引導、煽動“炒鞋”的內容和評論﹔陸續排查成交記錄,對違規用戶進行封禁處理﹔陸續排查成交記錄,對出現不正常成交的商品關閉閃購轉售功能﹔持續升級風控、反作弊力度,打擊惡意炒賣行為。

毒App平台也在8月31日發布公告稱,下線小范圍測試的“寄售測試活動”(有用戶稱之為閃購),繼續推進執行 “鞋穿不炒”倡議,對平台涉及惡意鎖單等炒賣行為的用戶,將採取直接封號處理。

整改之下,國內“炒鞋熱”有所降溫。不過,記者通過調查發現,各三方平台仍聚集了一定數量的“炒鞋”者,其中不乏制假售假的商販,爆款鞋價格也依然在高位,“球鞋理財”則變得更隱秘。

在記者注冊Nice后,有十幾位平台用戶通過“點贊”的形式和記者互動,記者隨機選了一位名叫“總裁良品20150740”的用戶打招呼,對方立馬回應要求加微信。加了微信后,記者詢問Yeezy黑色滿天星多少錢出,對方表示480元,A貨。該用戶朋友圈介紹寫著:“全網潮鞋復刻權威中心”,記者翻看該用戶朋友圈動態發現,奢侈品的衣服、潮鞋、箱包都可以“復刻”。

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認為,鞋類商品雖然屬於市場自主定價,但如果平台或商家相互串通,故意操縱市場價格,捏造和散布漲價信息,或利用虛假信息誘騙消費者購買,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同樣應該受到《價格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范。

(責編:王仁宏、劉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