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我國金融業取得五項歷史性成就  易綱強調“珍惜正常的貨幣政策空間”

2019年09月25日09:05 | 來源:証券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我國金融業取得五項歷史性成就 易綱強調“珍惜正常的貨幣政策空間”

  主持人劉偉杰:9月24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活動新聞中心在北京舉行第一場新聞發布會,回顧70年來中國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央行主要負責人分別介紹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推進中國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有關情況。

  “70年來,我們偉大祖國欣欣向榮,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金融業同樣欣欣向榮,伴隨著國家的改革開放,和十八大以來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活動新聞中心首場新聞發布會上說道,“展望未來,我們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金融改革發展穩定將再創新的輝煌。”

  金融業取得五項歷史性成就

  在具體成就上,易綱談到五個方面。第一,基本建成了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適應的現代金融市場體系。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白手起家,迅速建立了一個穩定可信的法定貨幣制度。改革開放40年,金融業迎來大發展大繁榮時期,逐步形成了覆蓋銀行、証券、保險、基金、期貨等領域,種類齊全、競爭充分的金融市場體系。

  從數據來看,我國金融業相關指標也站在世界前列。據易綱介紹,目前,我國有4500多家銀行業金融機構,130多家証券公司,230家保險公司。金融業總資產達300萬億元,其中銀行業為268萬億元,規模居全球第一。另外,債券、股票、保險市場也都成為全球第二大市場。外匯儲備余額3.1萬億美元,多年來居全球第一。

  第二,基本建成了以服務實體經濟為目標、便民利民的金融服務體系。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金融服務不斷豐富,存款貸款、支付清算、理財投資、信息查詢等基礎金融服務的便利性和普惠性走在了世界前列。金融市場的登記、托管、清算、結算、征信、評級體系基本健全,金融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易綱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以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持續改善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服務。2019年8月末,普惠金融口徑的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1萬億元,同比增長23%﹔民營企業貸款余額45萬億元,同比增長6.7%,企業綜合融資成本比2018年平均水平下降超過1個百分點。

  近年來,央行通過“三支箭——銀行貸款、市場發債、股權融資”,同時發力支持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中國人民銀行會同有關部門發揮“幾家抬”合力,將央行、財政、監管、地方、金融機構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同時,在宏觀政策上,央行還用降准、定向降准、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給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貸款,有力地支持了就業、創業和整個經濟的平穩運行。

  第三,基本建立了有效維護金融穩定的金融監管體系。“我們堅持以改革的方式化解金融風險,持續提升金融體系健康性。”易綱談道,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以后,我國堅決對大型商業銀行實施市場化改革重組,有效處置了農村信用社風險,促進各類金融業態規范發展。目前銀行業不良率為1.99%,資本充足率為14%,撥備覆蓋率為180%。

  易綱表示,我國不斷健全金融法律體系和風險處置制度建設,不斷優化金融監管體系,提升金融監管的專業性和有效性。金融法治建設不斷完善。目前形成了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統籌抓總,一行、兩會、一局和地方分工負責的金融監管框架。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2018年以來,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了積極成效,依法依規穩妥處置重點領域的金融風險,使其整體呈現收斂可控的局面,市場預期發生了積極變化。

  第四,基本形成了一套有效的金融調控體系。“在新中國發展的不同歷史階段,金融調控始終努力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守護好老百姓的錢袋子。”易綱表示,改革開放以來,央行不斷完善貨幣政策調控框架,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重點推動調控機制從以直接調控為主向以間接調控為主轉變。創新完善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存款准備金率、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體系,持續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建立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注重逆周期調節。

  第五,基本確立了面向全球、平等競爭的對外開放體系。“目前銀行、証券、保險業的市場准入已經大幅放開,明年將全面放開股比限制。”易綱介紹稱,目前外資銀行在華機構有989家,外資証券公司13家,外資保險公司57家。

  同時,易綱表示,人民幣匯率主要由市場供求決定,1994年以來,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和實際有效匯率都有明顯升值。資本項目可兌換和部分可兌換的項目超過90%。2016年,人民幣正式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人民幣的計價結算、交易和儲備功能有了明顯增強。近年來,中國扮演負責任角色,積極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提升發展中國家在國際經濟金融治理中的話語權和代表性。

  貨幣政策保持穩健取向

  近期歐洲央行重啟了QE,美聯儲也開啟了年內第二次降息,全球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都是趨於寬鬆的,考慮到目前國內經濟形勢,中國是否有必要跟進降息以及對貨幣經濟取向進行調整?

  對此,易綱表示,中國是一個大型經濟體,貨幣政策主要是服務國內經濟,“所以我們決定貨幣政策也主要是‘以我為主’,考慮國內經濟形勢和物價走勢來進行預調和微調。中國經濟目前還是在合理區間,物價也處於比較溫和區間,在轉型升級中遇到一些結構性問題主要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解決。”

  談及中國貨幣政策取向,易綱表示,一方面要“穩當前”,加強逆周期調節,保持廣義貨幣M2、社會融資規模增長速度與名義GDP增長速度大體上相當、大體上匹配,堅決不搞“大水漫灌”。同時也要注意保持杠杆率穩定,使整個社會債務水平處於可持續水平。另一方面,要考慮長遠,加大結構調整力度,下大力氣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以改革的方式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目前中國在宏觀經濟政策,特別是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上,應對下行壓力的空間還是比較大的。以貨幣政策為例,目前我國利率水平應當是一個適度的利率水平,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的水平也為今后的宏觀政策調整留有充足的空間。”易綱表示,我國央行並不急於像其他一些國家央行所做的那樣,有一些比較大的降息和量化寬鬆的政策。

  易綱強調,中國的貨幣政策還是要保持穩健的取向,要保持定力。客觀分析來看,我國不管是在貨幣政策工具上、宏觀審慎政策工具上,還是在其他的方面,空間確實都是比較大。“應該在整個貨幣政策操作的過程中,珍惜正常的貨幣政策空間,使得我國能夠在正常的貨幣政策空間中,盡量長地延續正常的貨幣政策,這樣對整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老百姓的福祉是有利的。”(劉 琪)

(責編:張玫、章斐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