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央行“縮表”? 與銀根鬆緊無必然關系

2019年09月23日09:16 | 來源:上海証券報
小字號
原標題:央行“縮表”? 與銀根鬆緊無必然關系

中國央行近日公布的資產負債表顯示,截至2019年8月末,央行總資產為36萬億元,雖然環比上升2400億元,但是相比年初減少了1.2萬億元。與此同時,外匯佔款余額為21.2萬億元,環比下降83.7億元,連續13個月下降。

根據這兩組數據,能否說明,中國央行在縮表?貨幣政策在收緊?部分接受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為,不能這麼看待這個問題。

專家表示,因為資產負債表結構和貨幣政策操作方式的不同,不能將我國央行資產負債表的收縮或者擴張,簡單類比為美聯儲的縮表或擴表,進而認為貨幣政策在發生轉向。目前我國貨幣政策正延續穩健基調,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保証流動性合理充裕,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首先,目前外匯佔款已經不是流動性供給的主要渠道,過去幾年央行豐富和補充了多種新型工具,主動投放流動性。

在大額雙順差時期,外匯佔款是我國流動性投放的主要渠道,央行還需要通過提高准備金率和發行央票進行大規模對沖。但是,近年來,隨著國際收支趨向平衡,外匯佔款渠道供給的流動性明顯減少,有時甚至還會反向減少流動性。

取而代之的是,2013年以來央行陸續創設的多種新型工具,包括市場耳熟能詳的“酸辣粉”SLF、“麻辣粉”MLF、SLO、“特辣粉”TLF等,向銀行體系靈活提供長、中、短期流動性,顯著增強了貨幣政策的調控能力和主動性。

其次,資產負債表變化與銀根變化沒有必然關系。例如,降低存款准備金率對沖資產端變化后,央行資產負債表表面上看是“縮表”,實際上具有擴張效應。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央行原行長助理張曉慧曾經撰文,以2018年4月25日央行下調部分金融機構存款准備金率並置換MLF為例,詳細解釋了降准對於央行資產負債表的影響。

她在文章中指出,存款准備金率下降1個百分點,意味著央行資產負債表負債方的1.3萬億元法定存款准備金被轉換為超額准備金(商業銀行可用資金),央行負債方雖呈現一增一減,但資產負債表總規模未變。

與此同時,降准當日商業銀行用降准資金償還9000億元MLF后,則表現為央行資產負債表負債方的超額准備金減少,資產方的MLF余額也相應減少,此時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出現收縮即“縮表”。然而在上述操作完成后,銀行體系流動性實際增加了4000億元,而且商業銀行的資金穩定性更強,資金成本也趨於下降,同時還釋放出一定的MLF抵押品。

這說明,央行此次“縮表”后,銀行體系的流動性水平是改善的。換言之,這次“縮表”並未帶來流動性的收緊。

總結來看,降准本身並不影響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隻有資產端和負債端的減少才會導致資產負債表的收縮。央行通過降准對沖資產端變化后出現的“縮表”,實際上具有擴張效應。

最后,近期央行貨幣政策的一系列操作,都顯示穩健基調下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的意圖,目前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

央行9月6日宣布了“全面+定向”降准的組合拳,其中全面降准釋放的8000億元長期資金已經於9月16日到位。

為了保証跨季度流動性穩定,央行19日和20日均啟動了“7天+14天”逆回購的操作,逆回購的量亦在放大。近日,MLF利率雖未調整,但是也進行了部分續作。

張曉慧在文章中指出,觀察銀根的鬆緊,要看銀行體系超額准備金(這才是商業銀行的可用資金)水平的多少和貨幣市場利率的高低,而非央行“縮表”與否。

那麼,這兩個指標到底如何呢?根據Wind計算,9月以來存款類機構質押回購DR007加權平均利率為2.65%,與上月基本持平。截至6月末,金融機構超額存款准備金率為2.0%,比上年末低0.4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0.2個百分點。

8月資產負債表“擴表”了2400億元。與此同時,央行數據顯示,8月份同業拆借加權平均利率為2.65%,分別比上月和上年同期高0.57個和0.36個百分點﹔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為2.65%,分別比上月和上年同期高0.5個和0.4個百分點。

由此可見,今年以來,在一系列貨幣政策的操作下,流動性是合理充裕的,並沒有因為所謂的“縮表”而出現銀根緊張,也沒有因為個別月的“擴表”而出現銀根泛濫。

對於下一階段的貨幣政策,央行指出,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調控,兼顧內外平衡,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GDP增速基本匹配,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李丹丹)

(責編:李楠樺、劉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