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發揮國資引領作用 激發上海科創活力

2019年09月23日09:11 |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小字號
原標題:發揮國資引領作用 激發上海科創活力

  資料圖片

  新中國成立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內市場繁榮活躍,創業投資(風險投資)行業也生長壯大。現在,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創業投資市場。

  作為全國范圍內歷史最長、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國有創業投資機構之一,上海科創投集團是行業的“拓荒者”和“引領者”。其領軍人物沈偉國已經入行近25年,一直守望並推動創投行業的發展。

  站在上海靜安區新地標博華廣場的39樓,朝東的玻璃幕牆外是雲卷雲舒、黃浦江蜿蜒流淌、陸家嘴高樓林立……

  這裡坐落著上海科技創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上海科創投集團”),它是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投融資平台,也是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實施主體之一。

  在公司走廊的一面牆上,挂滿了其所投項目和所投基金的Logo,玻璃門內的會議室正熱鬧地討論著,透露出干淨明朗有活力的創投機構氣息。在其花崗岩材質的前台上,五星紅旗和黨旗印入眼帘,庄嚴感十足。

  近日,上海科創投集團執行董事、黨委書記、總經理沈偉國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專訪時表示,2019年,上海科創投集團將完成市場化改革,實現做大做強目標,打造成為與上海科創中心定位相匹配的科創投資集團公司,進一步激發上海科創活力。

  1

  國有創投“拓荒者”

  上海科創投集團成立於2014年,由上海科技投資公司(成立於1992年)與上海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成立於1999年)合並重組而成。

  “集團經歷了初創期、進化期、成熟期,國有創投系統功能不斷完善。”沈偉國向《國際金融報》記者介紹,“在我們成立之初,‘風險投資’一詞還鮮為人知,我們沒有專業的背景,沒有現成的人才,沒有相關的經驗,就在一張白紙上開始了探索、拓荒之旅。”

  回溯上世紀 90 年代初,為了解決上海高新技術成果的產業化之痛,上海市政府在1992年出資 1.5 億元,成立科創投集團的前身之一上海科技投資公司,這是全國第一批地方風險投資公司之一。與同樣在1992年成立的張江高科技園區一起,成為上海發展高科技產業的兩大重要戰略舉措。

  成立之初,面臨資金緊張問題,當時1.5 億元資金中的5000萬元由上海市科委在7000萬元經費中拿出,1億元從上海國資委籌集。

  為吸引更多的社會資金參與科技成果產業化投資,1993年,上海科技投資公司聯合幾家國有銀行和企業,發起設立上海科技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並於同年設立了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的風險投資公司上海太平洋技術創業投資有限公司(IDG中國的前身),成為中國第一批開展股份制試點的國有企業之一。

  1999年,上海市政府出資6億元設立上海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在國內率先建立新型的創業投資投融資平台。

  “作為 LP (有限合伙人)在尋找管理公司時,竟找不到專業的風險投資人才,最后由來自投資銀行、科技管理、企業經營,以及政府管理的各種人士組成中國最早的一批風險投資管理人才。”沈偉國回憶道。

  在此期間,沈偉國在上海科技創新投資前線探索。1995年,沈偉國在張江園區創辦高科技企業孵化器,成為第一任經理。1996年籌建上海浦東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擔任第一任CEO。2004年至2010年,任金橋(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負責金橋的招商引資、園區規劃建設等工作。2011年,沈偉國擔任上海科技投資公司總經理,之后擔任上海科創投集團執行董事、黨委書記、總經理。

  “創投行業在不斷進化。”沈偉國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相比過去,一是現在的投資更加專業化,投資團隊背景專業、投資領域更為聚焦﹔二是憑借多年來投資經驗,對投資項目或基金的判斷機制更為成熟﹔三是更為職業化,募投管退環節分工精細,內部激勵機制以及對項目的投后管理體系更為優化。”

  而沈偉國也在不斷學習跟上步伐。除了在工作一線獲取經驗,還不斷深造汲取學科知識。擁有工科、經濟、管理等豐富學科背景的他,已經運作並推動投資的數十家企業登陸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及科創板。

  如今,科創投集團已經形成豐富多樣的投資體系,行業產業認知深,產業鏈上下互動被投基金和產業資源豐富。截至 2018 年底,科創投集團總資產255億元,管理資本超500億元,累計參股創投基金100余家,累計投資科創企業1000余家,直接和參股基金投資的上市企業有230家。

  2

  科創投資“引領者”

  在沈偉國看來,國有創投更加緊密地圍繞國家大戰略布局投資重點,更加注重營造創新創業的環境。作為上海國資委直屬的國有創投,上海科創投集團平衡著政策性目標和商業化運作的關系。

  “在政策性目標方面,首先投資政策方向要明確、操作要專業規范,更早期的投資布局,更長期、更系統、多形式的支持服務,實現平台聯動,綜合利用各種資源,實現培育投資對象發展目標。而在商業化運作方面,我們還要市場化,實現投資綜合回報高於市場的平均水平。”沈偉國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

  “這麼多年,我們也一直在復盤總結,有所變有所不變。”沈偉國向記者介紹,一方面,上海科創投集團不變初心,堅持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使命。一是緊密圍繞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一直重點布局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投資產業﹔二是發揮國有資本“放大”作用,更加注重營造創新創業的環境﹔三是培育創新創業明星基金和明星企業。

  另一方面,與時俱進,改變工作形態。在投資上,上海科創投集團不僅直接投資科創企業,還會作為母基金參股更多的創投基金,起到引領、帶動、放大的作用。在產業布局上,上海科創投集團緊抓新技術和新業態,在不同時期調整投資重點。在沈偉國看來,現在人工智能產業非常重要。此外,他也強調,如今更加重視投后管理工作。

  功夫不負有心人,伴隨著科創板的推出,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材料等“硬科技”企業順利上市。在29家科創板上市企業中,有5家企業背后出現上海科創投集團的身影。在沈偉國看來,這是對上海科創投集團長期投資布局“硬科技”的褒獎,也是公司的歷史發展機遇。

  目前,上海科創投集團系統整合直接投資、創投基金、並購基金、產業基金、政府重大專項、投融資服務等功能,構建起一套全生命周期、全功能形式支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創新培育體系,科創板上市企業中微公司就是其培育企業之一。“我們投資中微公司15年,實現60多億的賬面收益,接下來這些收益還是投到創新創業的事業中,實現政府資金的‘滾動效應’。”沈偉國介紹。

  上海科創投集團堅持政府資金的“聚焦效應”,發揮著“壓艙石”作用。除了陪伴科技創新企業成長,上海科創投集團還不斷扶植投資基金的發展。

  “上海科創投集團堅持發揮國有資本‘放大’作用初衷,會按照不同時期的市場情況,調整制定相應的投資方案。在當下募資難情形下,上海科創投集團會根據市場需求,在投資基金的出資、返投比例等方面有所調整。更重要的是,上海科創投集團始終提供穩定的資金供應,支持上海創新創業事業發展。”沈偉國告訴記者。

  3

  市場化改革激發活力

  當前,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是我國科技創新的高地。從科創板已受理企業的注冊地來看,北京、上海、深圳、蘇州4個城市受理企業最多。

  對於區域間科創競爭白熱化的市場觀點,沈偉國並不贊同:“這個說法不一定確切,應該說是各地都把科創發展作為本地經濟建設長遠發展的策略,所以在這樣的策略帶動下,他們會更加注重創新企業、優秀企業的吸引、培育、投資,這個說法更加確切。”

  在首批25家科創板上市企業中,“戶籍”為上海的有5家,北京的5家,江蘇的4家,廣東3家。其中,北京、上海、江蘇的科創板企業佔比近60%。沈偉國認為,這是必然現象,合乎常理。

  科創板支持的是有核心技術的實體企業,經歷了十幾年的長期投資培育過程,並非短期內爆發,主要分布在經濟技術較發達、整體創業投資比較活躍的地區。沈偉國認為,上述三個地區的經濟、科技產業領域比較發達,非常有戰略眼光,也是很有積澱的。他預測,下一批上市的科創板企業,仍有可能比較集中在這三個地區。

  談到上海創投行業,沈偉國直言:“這幾年來,上海的創投活力其實是非常好的。”尤其是在科創板利好制度、長三角一體化戰略、上海“四大品牌”戰略下,上海創新創業事業將迎來蓬勃發展。科創板將更多資源向創新企業聚焦,將帶動上海優秀核心創新企業的發展。另外,在上海“四大品牌”戰略目標下,為創新創業企業創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同樣背后也是各種資源聚焦和支持。

  沈偉國表示:“我們會圍繞上海的發展策略,根據現在科創中心建設的總體策略來布局我們的產業,尋找投資對象,助力這些企業發展。當然在具體實施當中,我們會聚焦比如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重點產業。”

  另外,沈偉國向記者透露,上海科創投集團今年將完成市場化改革目標,進一步激發活力,以助力上海科創發展。“一是做大做強以科創投集團為核心的創投平台,二是要把科創投集團打造成為與上海科創中心定位相匹配的科創投資集團公司”。

  “我們已經調研了毅達資本、深創投等國內一流的國有創投企業,市場化激勵機制值得學習,目前正在進行方案策劃。上海科創投集團將通過引進市場考核激勵約束機制,來激勵團隊和吸引人才,提高投資效率,做大規模、做強功能。”沈偉國最后表示。

(責編:李楠樺、劉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