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融通中國經濟的血脈

王俊嶺
2019年09月16日08:3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經濟興,金融興﹔經濟強,金融強。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兩者共生共榮。”習近平總書記這樣闡述金融之於發展的重要性。

  高鐵列車以350公裡的時速飛馳,一枚立在列車窗台上的1元硬幣依然平穩——在最新一代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復興號”高鐵列車首次運行之際,網友自拍的一段小視頻火爆互聯網,再次讓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國。

  “復興號”飛馳,跑出了中國經濟騰飛的“加速度”﹔而小小硬幣,折射了中國奇跡,也成為金融支持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動注腳。大到飛機高鐵、車站港口,小到購房買車、柴米油鹽……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既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又為普通百姓在生活中所感所知。

  融通中國經濟血脈的,是一個穩定的貨幣體系——

  新中國成立以前,“一袋子鈔票買不了一袋子米”的場面司空見慣,混亂的金融體系讓“物價穩定”這個最基本的經濟秩序成為一種奢望。接到董必武送來的新中國第一套人民幣時,毛澤東興奮地說,人民有了自己的武裝,有了自己的政權,有了自己的土地,現在又有了自己的銀行和貨幣,這才真正是人民當家作主。事實上,獨立自主貨幣體系的建立,不僅為新中國恢復生產建設、穩定人民生活提供了重要保障,更為中國經濟發展及現代化建設奠定了重要的金融基礎。

  融通中國經濟血脈的,是一筆筆關鍵的貸款——

  如今,行走在南粵地區可以明顯感受到,港珠澳大橋的正式通車運營大大方便了三地人員往來。然而很少有人會想到,這座中國建設史上裡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梁,總投資高達1200億元。在中國銀行牽頭籌組的項目銀團支持下,港珠澳大橋長達8年的工程建設期內用款需求得到有力的資金保障。事實上,港珠澳大橋只是一個縮影。在共和國70年的崢嶸歲月中,金融托舉起了三峽大壩、秦山核電站、連霍高速、青藏鐵路、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等一個又一個事關國計民生的重大項目。

  融通中國經濟血脈的,是一張張小小的股票——

  1986年11月14日,鄧小平在會見美國紐約証券交易所董事長約翰·范爾霖時,將一張能在上海靜安証券業務部櫃台交易的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股票贈送給了對方。這一幕,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企業股份制改革及証券市場發展的裡程碑。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居民投資渠道大大豐富,企業直接融資更加便捷。中國証券市場的發展時間雖然不長,卻助推了格力電器、比亞迪汽車、中聯重科、萬華化學、東方航空等一大批中國本土企業做大做強、謀精創優、走向世界。

  融通中國經濟血脈的,是一次次暖心的理賠——

  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是中國金融業發展壯大的精神基因。2019年8月,超強台風“利奇馬”在浙江登陸,中心最大風速達52米/秒,造成了重大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面對突發災害,中國人壽主動開展客戶排查工作並開通理賠綠色通道,以最快的速度對受損投保對象進行理賠,將災害對經濟社會正常運轉的損失降至最低。幾十年來,中國保險市場機構數量從1家增加到2018年底的235家,市場體系日益健全,保險產品更加豐富,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保險保障涉及諸多民生領域,發揮著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的重要作用。

  從一窮二白邁向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封閉落后邁向開放進步,從溫飽不足邁向全面小康,從積貧積弱邁向繁榮富強……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經濟總量由最初的約600億元躍升至如今超過90萬億元,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類發展史上的偉大奇跡。這些奇跡背后,離不開中國金融的巨大發展與卓越貢獻。70載風雨同舟,中國金融在服務各類企業的實踐中不斷壯大,在服務對外開放的征程中氣場漸強,在防范化解風險的考驗中愈加從容。

  

  圖片說明:

  左上圖:在港珠澳大橋建設中,中國銀行牽頭的各家銀行資金支持發揮了重要作用。圖為無人機拍攝的港珠澳大橋。                 

  新華社記者  梁  旭攝  

  左中圖:人民幣100元紙幣及銀聯卡。

  資料圖片  

  左下圖:三峽大壩建設過程中,國內銀行提供了大量的貸款支持。圖為三峽大壩下泄上游來水。

  文振效攝(新華社發) 

  右上圖:在國家開發銀行資金助力下,湖南花垣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建設順利推進,帶動農民增收。圖為當地農民展示收獲的水果。

  國家開發銀行供圖  

  右下圖:北京金融街內,中資外資銀行林立。

  資料圖片

(責編:李楠樺、劉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