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基金公司上演“花式自購”

記者 蔣金麗
2019年09月09日08:59 |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小字號

  圖虫創意 圖

  在購買自家基金這件事情上,基金公司分為主動和被動兩種情況。大多數時候基金公司都是被動自購,主要目的是“保發行”。

    

  在自購這件事上,基金公司從來都是“該出手時就出手”。明星基金經理出於對自身管理能力的自信,以及與基民“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決心,也經常大手筆認購旗下基金。此外,基金公司內部員工“追星”現象也較為普遍。

  自掏腰包近18億

  據Wind統計,截至9月5日,年內有62家基金公司加入自購行列,累計出手156次,合計買入17.78億元。

  從產品類型來看,基金公司在債基上自掏腰包最多,達9億元。上海一位公募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在閑置資金比較多的情況下,基金公司會傾向於投資收益穩健的固收類產品,債基是比較好的選擇。

  以華夏基金為例,該公司旗下債基——華夏鼎略成立於1月25日,首募規模2億元。記者注意到,華夏基金認購了其中的1億元,創下年內金額最大的一筆自購。對於大手筆買入該基金的原因,華夏基金相關負責人表示:“不方便回應。”

  和去年有所不同的是,QDII基金和貨基出現在今年的自購名單上,自購金額分別為1.05億元和2000萬元。

  其中,投向日本股市的3隻QDII基金買入量頗多,易方達日興資管日經225ETF、上投摩根日本精選和華安三菱日聯日經225ETF,分別被自家公司買入5000萬元、2000萬元和500萬元。

  據業內人士分析,投資者對於日本股市還比較陌生,前期多持觀望態度。因此,需要基金公司注資,把產品規模和業績先做起來。

  貨基方面,年內的兩筆自購均來自浮動淨值型貨基。作為打破剛兌的創新型產品,鵬華基金和嘉實基金發行的首隻浮動淨值型貨基,均採取發起式運作方式。按照相關規定,對於發起式基金,管理人的認購金額不低於1000萬元,且持有期限不少於3年。

  在購買自家基金這件事情上,基金公司分為主動和被動兩種情況。記者從多位業內人士處了解到,大多數時候基金公司都是被動自購,主要目的是“保發行”。

  一種情況是前面提到的發起式基金,強制規定基金公司進行自購﹔另一種情況是,非發起式基金存在“2億元、200人”的成立條件,在市場行情低迷或是推出創新型產品時,投資者的認購熱情不高,基金公司為了讓基金順利發行,隻能自掏腰包。

  “追星”也瘋狂

  除了公司層面投入固有資金,基金經理和內部員工也會因為看好自家產品,主動進行認購。

  很多明星基金經理會認購自己管理的產品,這既體現了對自身管理能力的自信,也表達了與基民“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決心。

  比如,興全基金的明星基金經理董承非,在2015年股市大跌時,發行了興全新視野。他個人不僅同步認購了500萬元,而且承諾持有期限不少於3年,成為當時單筆自購金額最大的基金經理。

  目前自購數量最多的明星基金經理是丘棟榮。他在去年加盟中庚基金后,先后發行了中庚價值領航混合、中庚小盤價值、中庚價值靈動3隻基金,合計自購旗下基金1600萬份。

  此外,中歐基金的曹名長、南方基金的史博、東証資管的林鵬、華安基金的楊明等多位明星基金經理,均對旗下基金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自購。

  基金公司內部員工的“追星”行為也很常見。據Wind統計,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基金公司員工自購份額合計46.87億份,同比增加3.05億份。記者注意到,貨基最受基金公司員工青睞,合計認購達22.75億份,佔員工自購份額總數的48.54%。

  僅從非貨基產品來看,被內部員工購買份額最多的前20隻基金中,出現了4隻養老目標基金和4隻戰略配售基金的身影。其余則多為明星基金經理挂帥的產品,比如,董承非管理的興全趨勢投資和興全新視野、傅鵬博管理的睿遠成長價值、謝治宇管理的興全合潤分級、史博管理的南方瑞合三年、丘棟榮管理的中庚價值領航混合和中庚小盤價值等。

  明星基金經理的產品從來不愁賣不出去,而缺少歷史業績支撐的養老目標基金,今年以來發行並不順利。不僅首募規模普遍在1000萬元出頭,且作為管理人的基金公司就認購了其中的1000萬元。此前有公募相關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透露,公司在發工資時,員工會同時得到現金與份額,一部分基金份額也算在工資裡面。

  “基金公司一般不會強迫員工購買自家基金,只是提倡大家多支持公司的產品。”一位業內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強制購買的情況在2015年股市大跌的時候確實出現過,當時市場行情實在是太差了。

  跟投需謹慎

  那麼,基金公司和內部員工自購的數據,能否作為基民的投資參考?從賺錢能力來看,明星基金經理大多表現不俗﹔而基金公司被動自購的產品,業績回報較為分化。

  恆豐泰石董事總經理韓瑋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基金經理自購旗下基金表現出看好未來市場走勢,並且對自身投資管理能力充滿信心。對於這類基金,投資者可以重點關注,但必須從長期投資的角度出發,不應以投機的心態參與。

  同時,韓瑋提醒投資者,切忌盲目跟投這些基金公司參與自購的基金。因為自購基金可能存在三大風險:

  其一,基金經理壓力過大的風險。公司及員工大筆自購后,對該基金的關注度會非常高,基金淨值表現不佳時,可能會更多受到同事的咨詢、建議、指責等言語干擾。基金經理如果壓力過大,反而會影響投資業績。

  其二,投資過度保守的風險。由於基金中有領導和同事的投資,為了避免出現浮動虧損,基金經理可能採取過度保守的策略,反而可能會錯失明顯的投資機會。

  其三,利益輸送風險。如果公司中的交易、風控和合規崗位相關人員全都申購了本公司的某隻基金的話,則公平交易和防范利益輸送相關制度的有效執行將面臨挑戰。

(責編:李楠樺、章斐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