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罕見!監管層為銀保市場下發“特急”新規  保障型產品硬約束與嚴禁“小賬”雙管齊下

2019年08月28日08:34 | 來源:証券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罕見!監管層為銀保市場下發“特急”新規 保障型產品硬約束與嚴禁“小賬”雙管齊下

罕見!8月27日銀保監會向各銀保監局、商業銀行、保險公司下發的《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管理辦法》(下稱“《辦法》”)標有“特急”二字。該《辦法》就銀保市場的准入退出、經營規則、問責制度、佣金支付、保障型險種佔比等方面提出了更全、更細的要求,旨在推動銀保市場轉型發展、解決銷售誤導、防范市場風險,該《辦法》合計70條。

值得注意的是,《辦法》除了嚴禁銀保“小賬”之外,另一條新規定備受行業關注:“商業銀行代理銷售意外傷害保險、健康保險、定期壽險、終身壽險、保險期間不短於10年的年金保險、保險期間不短於10年的兩全保險、財產保險(不包括財產保險公司投資型保險)的保費收入之和不得低於保險代理業務總保費收入的20%。”在險企人士看來,這條硬性約束推動了險企與銀行雙向轉型,利好銀保市場長期發展。

就《辦法》的影響,人保壽險總裁傅安平表示:“監管機構通過這種量化規定,使銀保渠道必須回歸保險本源,這有利於整個行業健康發展和長期穩定發展。” 一家總部位於廣東的小型險企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雖然銀保渠道佔比較高,但此前銀保轉型保障型產品較早,新規對公司經營沒有影響。”從行業層面來看,新規倒逼險企與銀行轉型。

部分銀行

期交保費佔比遠低於20%

《辦法》明確規定“商業銀行代理銷售意外傷害保險、健康保險、定期壽險、終身壽險、保險期間不短於10年的年金保險、保險期間不短於10年的兩全保險、財產保險(不包括財產保險公司投資型保險)的保費收入之和不得低於保險代理業務總保費收入的20%。”

實際上,除意外險、財產險之外,健康險、定期壽險、終身壽險產品普遍保險期間不短於10年,這3類險種的繳費方式也多為長期期交,再加上“保險期間不短於10年的年金保險、保險期間不短於10年的兩全保險”整體來看,這些產品都是偏保障的長期產品。

不難看出,該《辦法》從銀行代銷的角度進一步推動保險產品回歸保險保障本源。而在2016年及2017年,監管層曾發布相關文件,從保險公司角度約束其銷售保障型產品。至此,監管下發的多份文件,從銀行、保險公司雙向角度推動保險行業回歸保障。

2016年3月份原保監會下發的《關於規范中短存續期人身保險產品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保險公司所銷售的預期60%以上的保單存續時間在1年以上(含1年)3年以下(不含3年)的中短存續期產品的年度保費收入,2016年應控制在總體限額的90%以內,2017年應控制在總體限額的70%以內,2018年及以后應控制在總體限額的50%以內。2017年5月份原保監會再度印發《中國保監會關於規范人身保險公司產品開發設計行為的通知》,進一步遏制中短存續期產品,強化保險姓保、回歸本源。

那麼目前銀行代銷的保障型產品實際佔比如何?

據《証券日報》記者昨日從某大型銀行省一級分行獲得的一份代銷保費數據來看,該分行上半年下轄的14個分支銀行中,期交佔總保費的比例平均為18%,個別分行佔比僅為12%、11%等。雖然該比例不同於上述規定的保費構成比例,但也不難看出來,該行偏保障的期交保費佔比仍較低。此外,記者還發現,該分行長期期交保費佔期交保費的比例為61%,也就是該分行的期交保費中,仍有四成保費為5年期及以下的短期期交產品。

實際上,《証券日報》梳理上市銀行年報發現,各銀行也已悄然轉型保障型保險。比如,農業銀行在2018年年報中提到,去年其在銀保市場領域,代理保險業務中期交業務、高費率團險業務佔比提升﹔代理保險手續費繼續保持四大行首位。

郵儲銀行在去年的年報中提到,報告期內,本行重點發展期交及保障型保險業務。截至2018年期末,本行共與57家保險公司開展合作,合作產品涵蓋壽險、財險、健康險、意外險等險種。報告期內,本行代理保險新單保費3587.32億元,銀保市場份額居銀行業首位,其中期交業務規模達到515.35億元,同比增長41.64%。

此外,一家銀行基層人員對《証券日報》記者表示,他所在分行今年以來多重策略推動銀保期交保費,具體舉措包括:一是要求員工均將發展期交保險作為企業創收、員工增收,提高員工幸福指數的重要途徑。在日常工作中著力開好三個會,一個是網點現場會,與員工仔細分析各保險產品和營銷策略,與員工算清賬,全員灌輸收入的理念﹔第二個是周調度會,組織未完成進度的網點及營銷業績不佳的員工召開專題會議,通過培訓和先進個人的現身說法帶動業務的發展﹔第三個晨夕會,要求網點針對計劃,制訂每天每人的計劃目標,並在夕會進行總結,找亮點、查差距、明措施。二是要求網點宣傳中突出保險理念、期交保險產品的宣傳,為客戶進行保險保障的觀念灌輸。同時,抽調全市營銷精英,採取經驗分享、輪崗等方式,帶動業績差的網點或個人進行營銷,提升各網點的攬收能力。三是聯系保險公司,建立一月一特訓營、一周一產說會、一天一微沙的活動制度,通過多頻次、多角度、多專業的活動,引領了期繳保險的快速發展。

大型險企削減銀保

中型險企跟進轉型

實際上,在上述《辦法》下發之前,各大型險企已經大幅削減銀保保費,中型險企也紛紛跟進。

比如,今年上半年,國壽股份銀保渠道躉交保費由去年同期的86.38億元大幅下降至0.12億元,總保費為473.57億元,同比下降15.4%。首年期交保費達173.15億元,同比下降8.0%,佔長險首年業務的比重為99.93%,較去年同期提升31.39個百分點。其中,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費達40.12億元,同比增長86.5%,佔首年期交保費比重為23.17%,同比提升11.74個百分點。銀保渠道新業務價值率21.5%,同比提升7.9個百分點。續期保費達291.98億元,同比增長4.4%,佔總保費比重達61.66%,同比提升11.70個百分點。

此外,目前平安壽險與太保壽險的銀保保費佔比也極低,不足10%。

從中型壽險公司來看,人保壽險總裁傅安平表示,2015年以前,銀保渠道是人保壽險的主要渠道。2015年以來,公司推進高質量發展轉型,銀保渠道依然是一個重要渠道,但對其要求也要聚焦轉型。人保壽險與13個全國銀行以及100多家中小銀行建立很好的關系。因此銀保渠道是轉型過程中一個重要渠道,此外近段時間銀保渠道也是用於現金流管理很好的渠道,所以要維護好。

“今年上半年,我們主動壓縮規模保費100多億元。因此,盡管今年保費規模增長隻有1.4%,但因為結構調整,首年期交保費增長22%,十年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費同比增長65.8%。主要是根據高質量發展轉型要求主動做出的業務調整。” 傅安平還提到。

數據顯示,2018年,銀保渠道實現保費約8000億元,大約貢獻了人身險保費的三成,若排除上市險企保費,中小險企銀保保費佔總保費的比值遠高於三成。尤其是,不少壽險公司的銀保渠道保費佔比超過八成,個別險企佔比甚至超過九成,銀保渠道轉型可謂牽動著中小險企的神經。當然,一些轉型較早的險企則面臨較少的壓力,比如,上述小型險企相關負責人坦言:“新規對公司經營沒有影響。”

監管重拳出擊銀保“小賬”

嚴禁支付協議規定外利益

除強化保障型產品之外,《規定》明確提到,商業銀行對取得的佣金應當如實全額入賬,加強佣金集中管理,合理列支其保險銷售從業人員佣金,嚴禁賬外核算和經營。保險公司應當按照財務制度據實列支向商業銀行支付的佣金。保險公司及其人員不得以任何名義、任何形式向商業銀行及其保險銷售從業人員支付協議規定之外的任何利益。

實際上,給銀行支付協議外的利益即銀保“小賬”、“回扣”。近期招商銀行行長田惠宇就痛斥:“我最不能容忍的一件事,就是員工收取保險公司的回扣。據我所知,這不是個別現象,對這個問題必須採取果斷措施。對內、對外都必須堅決果斷,對內誰收取回扣就開除誰,甚至是移交司法處理﹔對外取消相關保險公司准入資格,哪怕會影響我們的中收,也在所不惜,一個健康的組織文化,遠比收入多少更重要。”

《証券日報》記者發現,近兩年來多家險企及銀行代理機構小賬問題被處罰。比如,銀保監會今年下發一份通報中就提到,一家銀行系險企泉州中心支公司虛列費用13.9萬元,為合作銀行客戶經理提供聚餐、游玩、唱歌等娛樂性活動。而隨著《辦法》落地,小賬問題有望得到進一步遏制。(蘇向杲)

(責編:王仁宏、劉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