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好發不好做,發起式基金陷“七年之痒”

夏悅超
2019年08月19日08:57 |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小字號
原標題:好發不好做,發起式基金陷“七年之痒”

  發起式基金的成立規模要求較低,但屬於“寬進嚴出”,其最大風險在於快速成立背后可能帶來的清盤風險。

  今年以來,市場再度刮起發起式基金發行風。新發基金類型不僅集中在債券型基金、養老目標基金,浮動淨值型貨幣基金和其他權益類基金中也出現了發起式基金的身影。

  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16日,年內新成立的發起式基金共有145隻(份額分開計算),但整體規模良莠不齊,有些首募規模剛過門檻線,有些則突破80億元。証監會最新公布的基金募集情況顯示,還有23隻發起式基金處於審批待發行狀態。

  在年內市場行情跌宕起伏的背景下,基金公司選擇發行發起式基金,意在與投資者利益共享、共擔風險。但有業內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部分基金公司不遵守發起式基金推出的初衷,僅僅是為了保產品順利成立。發起式基金是否靠譜,大浪淘沙后能留下多少優質產品?

  機構偏愛的工具

  今年新成立的逾百隻發起式基金中,多數屬於債券型基金,其中定開債基佔主導地位。除此之外,還新出現了養老目標基金、浮動淨值型貨幣基金、被動指數基金和其他權益類基金。

  所謂發起式基金,是指基金管理人及高管作為基金發起人,認購一定數額而發起設立的基金。不同於普通基金,發起式基金隻需基金管理人或公司高管和基金經理等認購金額不低於1000萬元,且持有期限不少於3年,即可成立。

  2012年,中國証監會修改《証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相關條款,發起式基金正式面世,並作為一種重要的創新基金而備受關注。同年8月10日,國內首隻發起式基金天弘債券誕生,至今發起式基金進入大眾視野已有7年。

  從目前發起式基金的情況來看,大多數產品淪為了機構定制產品。

  8月14日,第一隻浮動淨值型發起式貨基——嘉實融享貨幣成立。這是新型貨幣基金獲批以來成立的第一隻,採取發起式運作,首募規模為2.1億元,同時也是一隻非常明顯的機構定制產品。根據基金合同,該發起式貨基有效認購戶數為2戶,嘉實基金管理人自購1000萬元,剩下的另一戶認購金額佔總份額比超過95%。

  “發起式基金首募規模若為整數后面再帶一個0.1億元,有效認購戶數為2戶,可以百分百確定該產品就是為某個機構量身定制的。”一位公募基金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

  與嘉實融享貨幣類似的還有浦銀安盛盛煊定開債券,該基金採取發起式運作,於8月7日成立,首募規模為40.1億元,有效認購戶數為2戶,機構投資者認購金額達到40億元。

  據《國際金融報》記者梳理,今年新成立的145隻發起式基金(份額分開計算)中,有46隻基金的發行對象隻面向境內外合格機構投資者,其余近百隻基金雖然也面向個人投資者開放,但整體而言依舊是機構資金佔主導地位。

  “震蕩市場行情中,投資者風險偏好升高,而發起式基金對首募規模要求不高,基金公司發行此類產品就是為了保成立。”深圳某公募業內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

  利益捆綁下的弊端

  “利益共享,風險共擔”。這是發起式基金與其他基金的最大區別,將投資者和基金管理人利益捆綁,理應吸引眾多投資者前來購買。

  但記者發現,今年以來新成立的發起式基金年內業績表現參差不齊,有的過於保守淨值漲幅不大,有的則踏空行情出現較大虧損。

  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15日,年內新成立發起式基金平均淨值漲幅為0.71%。其中,有41隻基金淨值漲幅為負﹔有7隻基金淨值漲幅超10%,且均屬於權益類產品。后者大部分在1月成立,當時踏准了A股的一輪上漲行情,並扛住了二季度的震蕩下跌行情,有4隻跑贏了同期上証綜指表現。

  但也有1隻1月份成立的發起式基金不但沒有賺錢,反而出現虧損。泰康中証港股通地產成立於1月29日,首募規模為1443.77萬元,雖然有效認購戶數為136戶,但自購金額佔比近七成。該基金A/C份額年內淨值漲幅分別為-6.35%和-6.5%。該基金管理人泰康資管旗下其他幾隻新成立的發起式基金也出現虧損。

  此外,還有一些發起式基金雖未讓投資者共擔風險,但共享的利益也不算太高。在年內新成立的發起式基金中,有64隻年內淨值漲幅為正,但漲幅較小,最高不超過2%,囊括了債券型、混合型和股票型基金。

  “發起式基金未有超額收益甚至出現虧錢,主要原因可能在於利益捆綁,基金的運作偏向保守,但也會受到市場波動的較大影響。投資者在選擇基金時,還需考慮基金管理人的綜合水平,發起式並不能成為降低投資風險的一個選擇條件。”深圳某公募業內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好發但不好做

  自2012年推出后,發起式基金迎來“七年之痒”。對於該類產品的利弊,業內各界人士眾說紛紜。

  “發起式基金近幾年來已經變味了,當時推出的宗旨是與投資者風險共擔,利益共享。而現在卻變成基金公司確保新產品成立的工具,還有的基金公司則是為了迎合機構投資者,而採用發起式發行定制債券基金。如果一家基金公司沒有能力做好發起式基金,並始終秉承與投資者共擔利益和風險的意識,那這與發起式基金的初衷也是相悖的。”北京某公募業內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該人士認為,目前市場存在一些小公司或者新成立的基金公司因業績上不去,但為了確保公司整體規模,靠發起式來博得投資者眼球,盲目發行權益類發起式基金,結果導致業績虧損,規模也出現縮水。

  記者注意到,今年新成立的權益類發起式基金,主要屬於被動指數基金和養老目標基金,但有些中小型公司發行的被動指數型發起式基金受行情影響出現了較大虧損。

  對於今年新成立的部分權益類基金採用發起時運作,長量基金資深研究員王驊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認為主要是考慮兩個方面:“首先,發起式基金的成立條件低於普通基金,例如在年初的行情中可以加快基金運作速度﹔其次,基金公司有擴展產品線的需求,但指數基金等類型產品同質化比較嚴重,養老基金目前受眾並不明確,銷售難度較大,發起式能顯著降低基金發行難度。”

  “定開債基則主要考慮到機構定制的產品必須採用發起式,債券牛市從去年延續至今,甚至還有繼續牛尾的可能,這也催生了機構委外的需求,也助推了發起式定開債基的發行。”王驊表示。

  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發起式基金是否值得投資?

  王驊表示,在當下市場環境復雜、市場波動加劇的背景下,發起式基金好發但不一定好做。“發起式基金最大的風險還是在於快速成立背后可能帶來的清盤風險,發起式基金的成立規模要求較低,但其屬於‘寬進嚴出’,成立時不受普通公募基金相關成立條件限制。但成立滿三年后的對應日基金規模若不能達到2億元,則基金合同將自動終止並清盤,且無法通過召開持有人大會實現延續。”

(責編:王仁宏、章斐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