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截至今年6月底,規模和行業佔比雙降——

貨幣基金緣何不再受待見

2019年08月15日09:00 | 來源:中國經濟網
小字號
原標題:貨幣基金緣何不再受待見

  專家表示,無論是新發行的權益類基金,還是銀行理財子公司的類固定收益產品,對貨幣基金的“分流效應”將更加明顯,貨幣基金發展面臨諸多挑戰。

  今年以來貨幣市場流動性繼續鬆緊適度,貨幣基金收益率持續下跌,對投資者的吸引力明顯減弱。

  當前,曾經規模和收益兩旺的貨幣市場基金,正經歷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國証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統計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境內124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資產合計13.46萬億元。其中,貨幣基金規模為7.28萬億元,佔比超過54%,規模和佔比兩個指標比2018年同期的7.71萬億元、佔比超過60%有明顯下降。

  投資者的感觸更多來自市場變化。8月初,今年首隻觸發清盤的貨幣基金——交銀施羅德天運寶貨幣市場基金誕生。Wind資訊顯示,全市場納入統計的652隻貨幣基金(ABC份額合並計算)近1年平均收益僅為2.35%,與商業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相差無幾,每萬份收益率更是下降至1.42元。

  專家表示,無論是新發行的權益類基金,還是銀行理財子公司的類固定收益產品,對貨幣基金的“分流效應”將更加明顯,貨幣基金發展面臨諸多挑戰。

  貨基“雙降”原因諸多

  貨幣基金收益和規模下降,與貨幣市場利率走勢、資管新規、銀行版“貨幣基金”競爭以及防控流動性風險等多種因素有關。

  融360分析師楊慧敏認為,貨幣基金規模下降,一方面是因為今年以來貨幣市場流動性繼續鬆緊適度,貨幣基金收益率持續下跌,對投資者的吸引力明顯減弱。貨幣基金主要配置資產為同業存款、同業存單和買入返售。隨著2019年一季度以來央行降准和大額逆回購操作,市場資金利率維持較低水平,貨幣基金收益也隨之回調。另一方面,銀行T+0理財產品、短期理財債基等貨幣基金替代品不斷增加,再加上權益類市場回暖,貨幣基金遭到分流。

  天風証券統計顯示,與貨幣基金相比,銀行類貨幣產品同樣使用攤余成本法,同時在久期、投資范圍和杠杆方面約束較少,在收益率上有較大優勢。隨著一季度市場利率下行,銀行類貨基產品規模快速增長,個別產品甚至已達到數千億元。

  分流不只是來自外部其他類別資管產品。今年4月份,天弘余額寶貨幣基金取消限購。與此同時,余額寶平台先后接入更多貨幣基金,天弘余額寶規模下降明顯。貨幣基金的杠杆率也出現了明顯下降。2019年二季度,貨幣基金杠杆從今年一季度的105.5%降至105.2%。從資產總額和資產淨值差額看,貨幣基金整體在主動降杠杆,再疊加監管部門對傳統貨幣基金流動性風險的管控,在幾輪“限購”和其他細則約束下,貨幣基金的收益率和規模受到了一定影響。

  長量基金高級研究員王驊認為,貨幣基金雖然有諸多優勢,但不利於短期流動性風險防控,少數過度依賴銀行“委外資金”的貨幣基金產品在資管新規要求下清盤,在所難免。

  截至8月8日,今年以來新成立貨幣基金數量為零,2018年全年也沒有一隻新貨幣基金成立,採用傳統攤余成本法的貨幣基金沒有一隻新品獲批。

  傳統貨基加速轉型

  自2003年12月30日中國首隻貨幣市場基金——華安現金富利投資基金成立以來,國內貨幣基金均採用攤余成本法計價,以市價估值的貨幣基金以及浮動淨值型貨幣基金的出現,意味著未來新型貨幣基金的收益可能會出現下降。

  傳統貨幣基金基本都採用攤余成本法,攤余成本法是貨基實現T+0快速贖回的重要制度基礎。天風証券分析師孫彬彬認為,淨值法下由於需要計算贖回份額的當日單位淨值,一般是T+1贖回。攤余成本法計價由於忽略了市場波動,使貨幣基金演變成事實上的保本型。

  2017年10月份實施的《公開募集開放式証券投資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規定》要求,如果需要採用攤余成本法,基金資產必須保持更高的流動性,規模與風險准備金數量挂鉤,規模應限制在風險准備金數量的200倍以內。此后數月間,市場停發新的傳統攤余成本法貨幣基金。

  今年7月份,首批共6隻浮動淨值型貨幣基金正式獲批,拉開了傳統貨幣基金轉型序幕。

  金牛理財網分析師龔曼琳表示,傳統貨幣基金隻賺不虧,帶有“類剛兌”“類保本”性質,與資管新規打破剛性兌付的精神不符,再加上傳統貨幣基金出現過極少數的流動性風險事件,無法應對銀行等機構客戶的大額贖回,轉型已經迫在眉睫。

  從証監會官網公示的基金募集申請核准進度公示看,自2018年1月底易方達基金首次申報市值法(現統一規范為浮動淨值型)貨基以來,截至6月底,共有40家公募申報了40隻貨基產品,其中市值法貨基申報數量為11隻,浮動淨值貨幣型基金申報數量為26隻,市值法貨基是浮動淨值型貨幣基金更名前的稱呼,合計兩類基金上報數量大約37隻。

  聯泰基金金融產品部總監陳東表示,浮動淨值型貨幣基金獲批是貨幣基金發展史上的一次創新,意味著貨幣基金“類剛兌”性質將被打破。

  “浮動淨值型或市值型貨幣基金的出現有望彌補傳統貨幣基金類保本產品缺陷,在與銀行理財產品等資管產品競爭中重新獲得比較優勢,投資者應該從這些新型貨幣基金中看到貨幣基金轉型發展的未來。”龔曼琳認為,在傳統攤余成本法貨幣監管趨嚴情況下,浮動淨值型或市值型貨基轉型有望成為貨基發展方向。

  新產品布局在加快

  華安現金潤利浮動淨值型發起式貨幣基金日前公告稱,該基金定於8月9日至9月6日公開發售,限額200億元。這意味著,首批獲批的浮動淨值型貨幣基金有望在下半年成立。

  無論是浮動淨值型還是市值型,都可能出現貨幣基金虧損。盈碼基金研究員楊曉晴認為,對於管理大規模貨基和風險准備金不足的基金公司而言,市值型貨基是轉型的方式之一。不過,市場偏愛貨基的原因在於安全性與流動性,採用市值法計算后這些優勢將受到影響,極端情況下還會虧損。因而,貨幣基金轉型前景,還需看投資者對新貨幣基金的接受程度。

  楊慧敏表示,在資管新規“一盤棋”架構下,投資者今后需要適應各類理財產品淨值化趨勢。包括銀行理財、短期理財基金以及貨幣基金等,未來都可能成為隨著市場價值而波動的淨值產品。投資者需要學會辨別各類理財產品的底層資產,以此了解自己所投產品的收益和風險可能性。

  王驊認為,未來攤余成本法的貨基仍然會是市場主流,個人投資者已熟悉了常規貨基每天結算收益的形式,第三方支付平台也利用貨基作為支付媒介,市值型貨基波動性增加和不保本特性降低了其對個人投資者的吸引力,但大多數基金公司都不會錯過新產品布局的機會。(周 琳)

(責編:張玫、章斐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