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大商所主辦期貨知識進高校座談會

2019年07月26日11:01 | 來源:人民網-金融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7月26日電 7月24日,大連商品交易所主辦的期貨知識進高校座談會在北京舉行。來自中國証監會、教育部、期貨交易所、期貨業協會、期貨公司和企業的代表,以及48所高校的83名教師參加會議。座談會圍繞 “期貨行業與高校的產學研合作” “期貨教學的標准化”等議題展開。與會代表交流分享高等院校期貨人才培養經驗,充分商討期貨知識進高校的意義與發展路徑。

中國証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致辭中表示,期貨市場能夠在資產定價、資源配置和風險緩釋中發揮重要作用,証監會始終高度重視期貨市場的發展,大力發展期貨業符合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要。証券期貨知識的普及教育是市場可持續發展的基礎,2013年以來,中國証監會和相關方面積極推動,將投資者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試點,涉及500多所學校,有上百萬學生參與。今年3月,証監會與教育部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強証券期貨知識普及教育的合作備忘錄》,力求進一步推動全社會樹立理性投資意識,提升國民投資理財素質。

方星海提出,在教育部大力支持下,在大商所和其他期貨交易所、各大高校、行業協會的共同努力下,高校期貨教育逐漸從星星之火變成燎原之勢。下一步,証監會將繼續支持証券期貨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會同教育部進一步加強統籌規劃和規范指導,在政策資源投入等方面加大力度。

証監會投資者保護局局長趙敏在致辭中表示,將投資者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作為証券期貨投資者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是從源頭上提升投資者素質的根本舉措。投資者教育不僅是証監會的職責,也是全行業的共同義務,還需要社會各方,特別是高校的共同參與。她指出,高校在人才儲備、科研實力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期貨行業應該進一步加強與高校的合作,不斷豐富合作的形式,通過聯合開設期貨課程,聯合科研攻關,共建研究中心等多種方式,將人才培育、產品研發等拓展到高校環節。

據了解,自2017年起,大商所即啟動高校期貨人才培育項目。座談會上,大商所李正強理事長系統闡釋了啟動該項目的背景和動因。他認為,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解決好微觀企業的風險管理問題。而管理好波動與風險,需要企業具備相應的人才隊伍、建立良好的內控體系。因此,在大學生走出校門之前,培養其風險管理意識,傳授風險管理技能,為企業參與利用期貨市場儲備人才,這是我們開展期貨知識進高校項目的初衷。他表示,期貨知識要在高校中得到進一步普及,由當前零散的、講座式的、參觀式的教育轉變為常態化的一門學科,開設固定的課程,配備專業的教材,還需要持續探索。下一步,大商所將朝著持續化、普及化、常態化、標准化的方向,不斷轉型升級,繼續做好高校人才培訓項目。

期貨業協會會長王明偉在座談中表示,在提升期貨從業人員的專業質量方面,高校與交易所、行業協會開展合作大有作為。期貨行業是一個知識密集型的行業,期貨行業的發展必須以高素質的人才作為基礎。高學歷、專業化人才儲備不足,制約了期貨行業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期貨行業的長遠發展,需要抓好人才建設工作,特別是從專業背景和學歷結構上調整優化行業人才隊伍,完善人才儲備。下一步,協會將探索面向高校學生的技能型、實用型人才培養,並在從業人員后續教育上與高校深化合作,打造長效培訓機制。

座談會上,嘉賓們還就教育標准化、特色化等項目未來發展建言獻策。南京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林光華認為,規范教材非常必要,同時應該利用慕課的形式進行推廣教學,開成課程組和課程群。廈門大學王亞南經濟研究院教授陳海強則認為比起標准化,特色化也很重要,“我們廈大的專長是量化研究,希望在量化方面結合大商所的高校項目。”西南財經大學金融科技研究所主任童牧表示,課程建設還需有更多的層次,面向不同專業的學生,體現特色。同時他號召高校與實體企業一起建起案例庫,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金鵬期貨董事長常清教授提出,要探索把標准化和差異化結合在一起,對講座類培訓和專業類培訓,先分類再進行標准化,因地制宜。

據悉,大商所已與71所高校、8個地方期貨業協會、51家期貨公司合作開展了100多個培育項目,其中納入學分的項目約佔90%,已開班培訓近7000名學生。71所高校裡有38所211院校、21所985院校,參與期貨公司51家。2017年以來,大商所已連續三年邀請高校的老師開展衍生品知識培訓班,累計培訓教師211人次。

(責編:王仁宏、劉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