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年內已有8起冒用基金名義詐騙案例 誘騙掃碼、設釣魚網站成慣用伎倆

2019年07月11日08:29 | 來源:証券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年內已有8起冒用基金名義詐騙案例 誘騙掃碼、設釣魚網站成慣用伎倆

  績優公募基金產品在今年超高的回報率,深深地刺激著“未上車”的投資者,也給了不法分子鑽空子的時機。《証券日報》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已經先后有8家基金公司發布了提醒投資者防范金融詐騙的公告,提醒投資者提高對詐騙等非法活動的警惕和識別能力、保護自身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從基金公司發布的公告來看,今年不法分子詐騙的形式主要有三種:其一,直接冒用基金公司名字,誘騙投資者購買投資產品﹔其二,通過冒用基金公司員工及旗下基金名義,誘導投資者掃描二維碼登錄詐騙頁面、誘導投資者登錄虛假網站或手機客戶端等﹔其三,偽造釣魚網站,將網站內容設計成與基金公司網站內容一致。

  冒用基金名義詐騙案例

  年內至少已發生8起

  7月9日晚間,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發布了一則《關於提醒投資者警惕非法網站的公告》,公告指出,近期公司發現某網站內容與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公司官方網站內容一致,但網站地址並非本公司官方網址。經公司信息技術部門確認,該網站疑似釣魚網站。由此鄭重提示廣大投資者務必提高警惕,切勿相信此類非法網站。

  實際上,基金公司發布此類公告已非首次,不過投資者的防范意識比較強,基金公司在發現這類詐騙手段后也第一時間發布了相關公告。《証券日報》記者注意到,從2007年3月份發生首起冒用基金公司名義的案例后,截至今年7月10日,已經先后有167起關於冒用基金公司名義或冒用單隻基金名義進行詐騙的案例。

  今年以來,已發生8起此類案例,而在去年全年也僅有5起。今年涉及到的基金公司分別有諾安基金、平安基金、南方基金、華夏基金、華泰柏瑞基金、前海開源基金、中銀基金和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

  從基金公司發布的相關公告可以發現,不法分子冒用基金公司、基金公司員工及旗下基金名義,通過聯系投資者、誘導投資者掃描二維碼登錄詐騙頁面、誘導投資者登錄虛假網站或手機客戶端的形式較為多見。如詐騙二維碼掃描后頁面顯示為“智投寶/定投通”、 “長期寶/短期寶”等字樣,實為誘騙投資者轉賬的類賭博游戲。

  基金公司為投資者“支招”

  購買產品前要注意三點

  在野蠻生長的私募基金行業,深陷兌付危機、基金公司失聯等情況還較為多見,少數投資者不幸“踩雷”。而對於運作十分規范、透明的公募基金行業,不法分子成功誘騙投資者難度較大,盡管如此,為防患於未然,基金公司也在相關公告中為投資者“支招”,提高對詐騙等非法活動的警惕和識別能力。

  《証券日報》記者注意到,從上述8家基金公司相繼發布的提醒投資者防范金融詐騙的公告中可以看出,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產品前要重點注意三點:

  首先,對於新產品及優惠活動要格外警惕。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基金公司不會通過微信等方式向投資者發送二維碼圖片或勸導投資人下載基金公司的手機應用程序(APP),也不會向投資者索取資金賬號等其他個人信息,更不會舉辦充值返現等優惠活動,投資者在遇到異常的基金公司業務及活動時,要提高戒心。

  其次,投資者在發現異常后要到權威網站進行核實。多起冒用基金公司名義的詐騙案例中,詐騙分子均是通過與相關基金公司比較類似的微信公眾號、網站域名等信息混淆投資者視聽。投資者在核實這些信息時,可以到權威機構(如中國証券基金業協會官網)核實基金公司的注冊地址、網站網站、客服電話等信息,投資者也可以通過客服電話核實相關信息。

  最后,投資者要不斷提高對詐騙等非法活動的警惕和識別能力。不要輕易撥打網上發布所謂基金公司客服電話或登錄其他釣魚網站,不要通過掃描來源不明的二維碼圖片或點擊來源不明的鏈接下載相關APP或投資相關公司基金產品,謹防上當受騙,在購買理財產品時採用正規渠道,防患於未然。

  業內專家提醒投資者,投資者在發現不法分子的詐騙行為后要第一時間向當地公安機關報案,切不可抱有“自己協商解決”的想法,一方面可以避免投資者越陷越深,進入不法分子設計的圈套,另一方面專業機關可以第一時間查處非法網站及詐騙行為,以免有更多的投資者上當受騙。(王明山)

(責編:易瀟、劉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