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爆款基金營銷三大坑 你跳過幾個?

2019年07月04日11:37 | 來源:廣州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爆款基金營銷三大坑 你跳過幾個?

各種營銷催生的“爆款基金”頻頻問世。但有業內人士認為,業績與爆款無關,規模太大甚至還會拖累業績。基金上半年的業績出爐,大數據再次印証了這一點。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梳理發現,根據統計數據,上半年主動偏股基金中合計有247隻基金淨值漲幅超過30%,佔總數的不足10%,若將這些基金看成“學霸”,那麼其中鮮有“爆款基金”的身影。

營銷手段一:“飢餓營銷”

對很多普通投資者來說,微信朋友圈往往是購買基金的決策依據,再加上營銷渠道稍微用“飢餓營銷”的方式,不少投資者就會中招。

古女士告訴廣州日報記者,2015年初,她接到南方某公募基金公司推薦一款期限為2+1(一共3年,第3年由基金公司決定是否延展)的基金產品,稱該產品已經吸引銀行資本注資8000萬元、收益還能翻倍,連櫃台員工都在買,再不買就沒有額度了。生怕搶不到額度的古女士一下就投資了100萬元。但此后股市調整,到第3年的2018年底,基金該贖回了,此時古女士方發現,其投資的產品已經虧了超過50%。

營銷手段二:明星經理

爆款基金的“坑”是如何挖出來的?業內認為,投資者樂觀的預期,基金經理優秀的過往業績,銷售機構全渠道的力推共同作用催生“爆款基金”。去年買過某爆款基金的投資者告訴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該基金募集前10天左右,便接到開戶券商的通知,稱該基金將會十分熱銷,建議可做適當配置,需要提前准備好資金雲雲。

而銀行等渠道努力推廣的背后與銷售費用分成的帶動有關。有廣州某基金公司告訴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當下基金公司賣新產品,往往渠道就收取大部分申購費用。渠道商賣力吆喝也會看基金經理過往的出色戰績,即所謂的賣點。例如,去年的爆款基金興全合宜的基金經理謝治宇的歷史戰績在其管理過的兩隻基金得到了檢驗,兩隻基金自2010年和2012年成立以來,累計取得了2.6倍和3.45倍的收益率,在同期偏股混合型基金排名前列。但是這些好成績並未給爆款的興全合宜帶來“優等生”的待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發現,上半年247隻淨值漲幅超過30%的基金中,初始發行規模超過100億元的佔比極少數。興全合宜混合A上半年漲幅26.8%,並沒有躋身“優等生”之列。

營銷手段三:用平均收益率代替年化收益率

平均收益率和年化收益率是不同,但是在普通投資者不明白的情況下,營銷渠道往往將兩者混為一談。比如投資100元基金,第一年年末漲到200元,那麼其第一年的收益率為100%﹔假設第二年年末,其降至100元,那麼其第二年的收益率為-50%。計算下來,其平均收益率為(100%-50%)/2=25%。但是實際上,投資100元基金連續兩年的年化收益率為0。因此用計算器做出的高回報策略往往能欺騙少數普通投資者。

揭秘:為何多數爆款基金業績趕不上“尖子生”?

Wind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淨值增長率分別為22.77%、19.66%,主動偏股基金的表現超越上証綜指。數據同時顯示,上半年主動偏股基金中合計有247隻基金淨值漲幅超過30%,但初始發行規模超過100億元的佔比極少數。

記者梳理發現,爆款基金多數誕生於2007年、2015年,待基金成立准備在市場“買買買”的時候,往往遇到市場大跌,因此出現業績大幅度滑坡的情況。

此外,“船大難掉頭”也是爆款基金業績平平的原因之一。

以同一基金經理管理的興全合潤分級混合(163406)與興全合宜對比就能發現,截至2019年7月2日,興全合潤近6月漲幅達到49.59%,比興全合宜混合A的漲幅要多50%。兩者不同的是,2019月6月30日,興全合宜混合A的規模達到345億元,興全合潤分級混合規模為51.98億元。

趨勢:

部分基金公司開始主動控制規模

如今,主動控制規模已成為部分基金公司共識。例如,有“陳光明+傅鵬博”兩位基金圈大IP的睿遠基金,旗下首隻公募睿遠成長價值,發售第一天就結束募集。該基金不同點就在於控制規模,睿遠成長價值的A、C兩類份額分別設置了50億元和10億元的募集規模上限,但睿遠首隻公募基金有效認購申請超過700億元。最終這隻基金以A類份額7.04%的配售份額成為今年基金市場上首隻出現“按比例配售”的基金產品。同樣有此舉措的是科創主題基金,目前每個基金公司均被管理層設置為10億元的募集規模。

同時投資者也對爆款基金有所認識。Choice數據顯示,以基金成立日計算,今年1~6月份,106家公募基金合計發行472隻新基金,募集總規模4793.2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72.35億元,同比增長8.42%,平均每隻基金規模恰好超過10億元。

鏈接

一季末全國人均持銀行卡5.57張

7月3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了2019年第一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全國人均持有銀行卡5.57張,擁有銀行賬戶7.45戶,銀行卡人均消費金額為2.03萬元,卡均消費金額為3634.44元。

支付運行報告顯示,一季度社會資金交易規模不斷擴大,支付業務量保持穩步增長。截至一季度末,全國共開立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104.57億戶,環比增長3.23%,增速較上季度上升0.60個百分點。

隨著電子支付的日益普遍,非現金交易的頻率越來越大。支付報告指出,第一季度,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共辦理非現金支付業務665.54億筆,金額931.68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6%和0.12%。

作為最主要的交易介質,銀行卡的發卡量仍居高不下。報告稱,截至第一季度末,全國銀行卡在用發卡數量為77.73億張,環比增長2.32%。

與此同時,銀行卡的交易筆數很頻繁。第一季度,全國共發生銀行卡交易645.36億筆,金額221.77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9.70%和0.43%。(劉幸 林曉麗)

(責編:易瀟、章斐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