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中國銀行業協會:美法院行使長臂管轄權 中資銀行依法不應履行其判決

王雷
2019年06月26日07:31 |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小字號
原標題:中國銀行業協會:美法院行使長臂管轄權 中資銀行依法不應履行其判決

  近期國內外媒體報道有關中資銀行在美涉訴案件事宜,為明晰有關問題,維護有關銀行合法權益及聲譽,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法律顧問卜祥瑞就相關問題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一、問:什麼是美國法院的長臂管轄權?

  長臂管轄權(long-arm jurisdiction)是美國法院在民事訴訟中確定自己對案件是否擁有管轄權的一項規則。在1945年的國際鞋業公司訴華盛頓州案中,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以“最低限度聯系”理論為基礎,創立了特殊屬人管轄權規則(specific jurisdiction),即隻要非本州被告與受訴法院之間具有某種“最低限度聯系”,法院就對該被告擁有管轄權。之后,美國各州和聯邦政府相繼制定了長臂管轄法案或條款(long-arm statute or long-arm clause),因而特殊屬人管轄權也被稱為長臂管轄權。

  起初,長臂管轄權作為美國國內法,僅被適用於美國居民。其后,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美國法院越來越多地對非美國居民實施長臂管轄權,即隻要美國法院認為外國被告與法院之間具有最低限度聯系,即便該被告不在美國國內,美國法院仍可能對案件擁有管轄權。實踐中,美國法院常常依據長臂管轄權,將外國企業或個人納入管轄范圍,並按照美國法律判決其承擔責任,無論該外國企業或個人的行為是否發生在美國。美國法院適用長臂管轄,往往都出於其全球戰略和海外利益,其本質上是強迫其他國家的企業或個人遵守美國法律,這既侵害了其他國家的司法主權,也不符合國際法精神,因而常常遭到其他國家的反對。

  二、問:為什麼中資銀行會遭遇美國法院的長臂管轄權?

  目前,一些大型的中資銀行在美國都設有分支機構,美國法院通常就是以這些分支機構作為“連接點”,認定這些銀行與美國法院之間具有最低限度聯系,從而對這些銀行總行甚至我境內分行行使管轄權。即便是那些在美國沒有分支機構的中資銀行,隻要利用美元清算系統開展跨境業務,也可能被美國法院以從美元清算系統獲益為由,認定這些銀行與美國法院之間存在最低限度聯系。

  當前,中資銀行遭遇美國法院長臂管轄的通常情況是,中資銀行境內機構的客戶是美國法院案件的被告或被執行人,中資銀行僅僅因為是被告或被執行人在中國境內的開戶機構而被卷入訴訟,並被美國法院判決履行跨境送達、調查取証及協助凍結、扣劃財產等義務。若銀行不予履行,就有極大可能被美國法院判定藐視法庭並被處以高額罰金等處罰。這些案件中,中資銀行本身往往並無不當行為,與案件原、被告雙方的爭議也沒有任何關聯。但是,由於美國法院運用長臂管轄權的廣泛性,中資銀行被無辜卷入美國法院的案件中,從而飽受訟累。

  三、問:中資銀行是否應該按照美國法院的判決要求,直接向美國案件原告提供中國境內機構的客戶信息?

  《商業銀行法》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規定:商業銀行有為存款人保密的義務﹔對於客戶存款,除非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商業銀行有權拒絕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查詢。因此,中資銀行境內機構的客戶存款信息屬於依法應當嚴格保密的信息,隻有在法律、行政法規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中資銀行才能應國內法院、檢察院、公安機關等有權機關的調查取証要求,協助予以提供。

  對於國外司法機關,《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七十七條規定:除依照國際條約規定的途徑或通過外交途徑外,未經中國主管機關准許,任何外國機關或者個人不得在中國領域內送達文書、調查取証﹔《國際刑事司法協助法》第四條規定:非經中國主管機關同意,外國機構、組織和個人不得在中國境內進行調查取証等刑事訴訟活動,中國境內的機構、組織和個人也不得向外國提供証據材料等協助。美國法院等司法機關要求中資銀行提供中國境內的客戶信息是一種司法調查取証行為,應當符合上述規定。

  綜上,美國法院未經中國政府相關主管機關同意,僅僅依據其國內法,就判決中資銀行向美國案件原告直接提供受到中國法律嚴格保護的中國境內機構的客戶信息,屬於典型的對中資銀行行使長臂管轄權,明顯違反《商業銀行法》《民事訴訟法》《國際刑事司法協助法》等一系列中國法律相關規定,中資銀行依法不應該履行美國法院的判決。

  四、問:美國案件原告有無向中資銀行調取中國境內機構的客戶信息的合法途徑?

  通過司法協助途徑從其他國家獲取証據材料作為一種國際社會公認的合理取証方式,被廣泛運用於跨境調查取証,中美兩國之間也有相應的制度安排,並且實施渠道暢通、有效。具體而言:關於民事司法協助,中美兩國都是《關於從國外調取民事或商事証據的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的締約國﹔關於刑事司法協助,中美兩國之間簽訂有《關於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以下簡稱《協定》)。因此,美國案件原告完全可以依照上述條約的約定,通過司法協助這一合法途徑,向中資銀行調取中國境內的客戶信息,中資銀行將予以配合,依法提供協助。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包括《公約》《協定》在內的國際司法協助條約都會對條約適用的范圍和限制、司法協助請求的形式和內容、具體辦理流程等事項作出明確規定,提出和被提出請求的雙方都應當善意履行,確保條約行之有效。

  五、問:中資銀行走出去在法律風險管理上應當注意哪些問題?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銀行業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穩定發展的“壓艙石”。無論是在支持“一帶一路”發展戰略,還是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都離不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支持。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在主動“走出去”的同時,一方面要高度關注國別風險,強化法律風險識別,持續完善依法合規經營的體制機制﹔另一方面,要嚴格遵守我國的法律法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積極做好個案應對工作,努力維護中國銀行業的美好聲譽。中國銀行業協會將繼續發揮自律、維權、協調、服務基本職能作用,堅定不移支持中資銀行在境外的權益保護工作。(央視記者 王雷)

  編輯 高佳鑫

(責編:李楓、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