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618資金不夠網貸來湊?“負翁”“負婆”信貸觀亟需警惕

2019年06月20日16:25 | 來源:人民網-金融頻道
小字號

618狂歡購物節期間,多家平台打出貸款、提額度相關的廣告。(制圖/申佳平)

人民網北京6月20日電 (申佳平)“6·18來了,要辦貸款/提額嗎?”6·18購物節余溫未散,各家電商紛紛展開優惠大戰,多家消費金融平台也借機加大推廣,搶佔客源。

據京東方面透露,6月18日第一個小時,京東支付交易額同比增長266%﹔支付筆數峰值同比增長325%﹔白條交易額24秒破億。

在“狂歡式”購物背后,部分年輕人借錢高消費、“以貸養貸”等現象暗藏隱憂,而某些消費金融平台涉嫌誘導性宣傳的行為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這些年輕“負翁”“負婆”進一步陷入“借貸泥沼”。

“囤貨”“種草”忙不停 “90后”成消費金融主客群

“一到還款日,我就頭皮發麻。”小孫是一名1994年出生的社會新人,入職僅兩年的她收入並不算高,但常忙於“囤貨”“種草”,對網紅、大V推薦的各類美妝、服飾甚至家居產品都熱衷不已。久而久之,小孫每個月都入不敷出,隻得通過各類借款渠道拆東牆補西牆,手機下載了數家網貸App,越陷越深。

其實,像小孫一樣因超前消費成為“隱形貧困人口”的“90后”並不少見。近年來,在消費金融蓬勃發展以及線上消費愈加便利、快捷的大背景下,被稱為互聯網“原著民”的“90后”正成為我國消費金融市場的主力軍。

隨著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逐年遞增,與消費相關的金融活動也在不斷活躍,消費信貸市場逐漸壯大。據央行數據統計,2015年至2018年,我國短期消費貸款規模(不包括房貸)不斷上漲。

“作為即將進入社會,以及初入社會卻仍未積累足夠資本的年輕人,‘90后’對消費金融存在巨大需求,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說。

據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撰寫的《2018中國消費信貸市場研究》顯示,2018年,18至29歲的“90后”人群在整個消費信貸市場佔比36%,在所有貸款群體中佔比最高,產生的短期消費貸款超過3萬億元,約佔2018年短期貸款總規模的三分之一。

另據融360發布的調查數據顯示,2018年“90后”佔據了消費貸款用戶的半壁江山(49.31%),其中有將近30%是為了“以貸養貸”。而從貸款渠道來看,除信用卡、花唄、白條等渠道外,超過一半的年輕人通過網貸平台獲得貸款。

“0門檻”“低利率” 誘使年輕人過度借貸

如果說消費需求是“90后”高負債率的內因,那麼,一些消費金融平台帶有傾向性的宣傳方式則在一定程度上將這些年輕人加速推向了“借貸泥沼”。

多家消費金融App以“0門檻”“放款快”“額度高”“低利率”等作為推介內容。(制圖/申佳平)

記者通過搜索“貸款”在手機端隨機下載排名前十位的APP發現,這些貸款平台普遍以“門檻低”“到賬快”“額度高”等內容作為招攬宣傳。記者另通過網頁搜索“貸款 快 門檻低”詞條,得到的網頁搜索結果多達約900萬個。

“低利率”是一些消費金融平台的另一大“利器”。記者發現,多家平台打出了“千元日息低至5毛”“日息低至0.02%”“千元利息低至0.3元”等宣傳語。但經過計算可以發現,所謂的“低利率”不過是一場文字游戲。例如,“千元日息5毛”,實際年利率高達18.25%,遠高出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准利率4.35%。

曾剛指出,某些借貸平台操作過於簡單化、低門檻化,故意夸大帶有明顯誘導性含義的宣傳語,是導致年輕人過度借貸行為的重要原因。

中國銀行法學研究會理事肖颯告訴記者,某些消費金融平台使用類似“零門檻”“秒貸”“低息”“無抵押”等字眼宣傳,但實際無法實現的,就屬於虛假宣傳行為,是違背廣告法及有關部門規章的行為。

她指出,這些宣傳的背后往往是騙局和深坑。“例如,有些平台聲稱月息很低 ,但是由於會被事先扣除部分手續費、服務費,實際上是年化利率很高的高利貸。”

培養健康信貸觀 打造可持續消費金融模式

2018年末,中國金融學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在出席活動時對中國一部分年輕人提前消費、借貸消費的現象表達擔憂,指出這種現象可能會影響我國儲蓄率的變化,需要加以密切估計。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中國居民部門杠杆率從2008年的17.9%上升至2018年二季度末的50.3%。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李萬賦認為,與老一輩相比,“90后”的消費信貸觀念超前,消費能力較強,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帶來了居民杠杆率的上升,但仍處於安全邊際內,整體來看與經濟發展水平比較匹配。

曾剛建議,要培育年輕人健康的消費文化,加強金融知識普及,提高年輕人對消費金融平台的辨別能力﹔同時應加強對個人及家庭的負債、儲蓄、投資等方面的規劃意識,提升個人對重大不確定性的預防意識。

李萬賦建議,可通過強調征信的意義和用處,減少90后過度消費行為。

數據顯示,公眾對征信的認知普及度有待提高。融360調查發現,43.57%的用戶都表示雖然聽過,但並不了解什麼是征信,更有2.08%的用戶從來沒有聽說過個人征信,僅有19.71%的用戶認為自己對個人征信非常了解。

而從網貸平台的角度,曾剛建議,未來從業機構應該加強內部風險管理,建立完備的個人征信系統,通過提前分析用戶的還款能力,量力而行地對他們進行授信和借貸,使借款人通過公開、透明的信息進行理性決策,打造可持續的借貸還款模式。

融360大數據研究院金融分析師楊慧敏建議,網貸平台可通過與金融機構合作,進行客戶篩選和反欺詐等業務,從而實現風險的有效把控。

(責編:申佳平、章斐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