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科創板開辟金融改革新路徑 開啟資本市場發展新征程

楊成 章斐然 呂騫 孫陽 李楠樺
2019年06月13日22:06 | 來源:人民網-金融頻道
小字號

長三角洲,黃浦江畔,一聲鳴鑼,響徹兩岸。

6月13日上午10時許,第十一屆陸家嘴論壇上,萬眾矚目的科創板正式開板,開啟了新時代中國資本市場全面成長的新征程。

從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到自貿試驗區的先行者,從國際知名機構總部扎堆入駐到金融市場雙向開放不斷“破冰”,上海始終參與並見証著中國經濟金融與世界交融發展的歷程。

如今,以開設全新的資本市場改革“試驗田”為契機,這顆長江入海口的東方明珠又將掀起新一輪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澎湃熱潮,向著國際金融中心加快邁進。

開設市場全新板塊 開辟金融改革創新路徑

“上海証券交易所科創板正式開板!”隨著証監會主席易會滿的這聲宣告,科創板這項2019年中國資本市場的頭號工程邁出最關鍵一步。

2018年11月5日,習近平主席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宣布,將在上海証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制,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不斷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

220天,見証了中國在金融制度創新上的速度和力度。

1月30日,証監會發布《關於在上海証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制的實施意見》﹔3月1日,証監會發布《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管理辦法(試行)》和《科創板上市公司持續監管辦法(試行)》,上交所隨后發布6項配套業務規則,科創板“1+2+6”制度規則正式成型。

根據制度安排,科創板的發行上市審核要經過受理、審核問詢、上市委審議、証監會注冊、發行上市等5個環節。3月22日,科創板開閘受理,122家企業先后提交上市申請﹔一輪、二輪、三輪審核問詢后,6月5日、6月11日,科創板分兩批共6家企業過會,距離登陸科創板隻差臨門一腳。

這是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試驗田”,5套上市標准展現對科創的“包容”。

科技創新企業涉及不同的行業,又都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科創板圍繞企業預計市值、營收兩大核心指標設置了5套上市標准,利用淨利潤、研發投入佔比、經營活動現金流等指標進行了上市標准的差異化,增強對科技創新企業的包容性,為核心技術的不斷突破增加新動力,帶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不盈利也可上市”、“允許同股不同權”、“紅籌企業可發行CDR(中國存托憑証)上市”……支持有發展潛力、市場認可度高的科創企業發展壯大,是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制的重要使命。

“這將進一步暢通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的循環機制,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引領經濟發展向創新驅動轉型。”易會滿在論壇上說。

這更是一條中國金融制度的創新路徑,以增量帶動存量,體現出中國改革智慧。

“証監會將會同市場有關各方,堅持以增量改革帶動存量改革,充分發揮科創板的改革試驗田作用,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以此帶動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易會滿說。

當前,科技創新已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打通金融與科創通道,激發資本市場活力,科創板肩負使命,整裝待發。

回歸服務實體本源 適配經濟高質量發展

科創板的設立印証著金融服務與經濟發展相適配的發展邏輯。

當前,中國經濟已從高速增長階段轉變為高質量發展階段,加大金融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持至關重要。

中國是世界上新增資本投入最多的經濟體,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的任務十分艱巨。“關鍵要解決好‘脫實向虛’問題。” 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論壇上指出:“堅決防止結構復雜產品的死灰復燃。”

一以貫之,久久為功。對於目前國際上出現的放鬆監管、影子銀行回潮的趨勢,郭樹清表示絕不任其在中國重演。

陸家嘴論壇上,高層進一步明確了下一階段金融工作將的聚焦方向:回歸本源,堅定服務實體經濟,提高金融供給的適應性﹔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注意把握好處置風險的力度和節奏﹔實施好金融調控,加強貨幣政策、宏觀審慎政策、微觀審慎監管的協調配合﹔強化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統籌規劃,加強信息共享﹔進一步加快改革開放,加快推進市場准入、平等競爭、保護產權和知識產權。

而上海,以本屆陸家嘴論壇召開為契機,也加快了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政策的落地生根。

得益於金融市場完備、金融機構集聚的優勢,上海積極推動銀行、証券、保險和基金等各金融行業加大對民營企業、農業農村等實體經濟支持力度,不斷打出政策“組合拳”。

“將不少於100億元的再貸款額度聚焦用於重點領域民營小微企業﹔為優質民營中小企業提供信用貸款和擔保貸款200億元……”就在幾天前,上海出台“金融服務民營企業19條”,以多項量化指標,將政策落到實處。本月初,上海出台《關於促進金融創新支持上海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旨在引導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鄉村振興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讓農村改革與金融改革同頻共振。

論壇上,上海資本市場亦迎來“利好”,為更好服務實體經濟,賦能科創產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帶來更多“抓手”。

“積極支持上海証券市場、商品期貨市場和金融衍生品市場健康發展,積極支持資本市場重大改革開放措施在上海落地實施,積極支持資本市場各類產品、機制創新在上海先行先試,積極支持上海資本市場各類主體做優做強做大。”易會滿說。

先行一步,既有優勢,也需冒險。在推動金融服務適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上海積極主動,未來可期。

定位國際金融中心 推進金融加快對外開放

長久以來,上海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隨著第一家外資銀行、第一家專業再保險經紀公司在上海自貿區設立,上海已成為中國金融對外開放的探路者和領頭羊。

2018年6月21日,上海自貿區推出擴大金融服務業開放25條措施,涉及吸引外資金融機構集聚、便利外資金融機構落戶等方面,旨在擴大上海自貿試驗區銀行業、証券業、保險業對外開放。

過去幾年,上海建立了較為完備的金融市場體系,集聚了一大批中外資金融機構,成為了中國大陸金融對外開放的最前沿、金融改革創新的先行區和國內金融發展環境最佳的地區之一。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有來自30個國家和地區的227家營業性外資銀行機構在上海落地,這個數量是2001年的4倍多﹔各類外資保險法人以及省級分公司在上海有49家,這跟2001年相比,是當時的3.5倍。從業務規模來看,上海外資銀行總資產有1.35萬億元,比2001年增長6倍﹔外資保險業務規模280億元,較2001年增長11倍,成效非常顯著。

2014年11月17日,滬港通正式開通,作為跨境雙向投資開放的“破冰”之舉,不僅促進了內地與香港市場的融合,更見証了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持續提速。

四年后的10月12日,証監會正式發布關於滬倫通監管試行規定。“滬倫通很快就要啟動。”倫敦証券交易所集團首席執行官大衛·施維默(David Schwimmer)在論壇上確認。

值得關注的是,華泰証券6月11日發布公告稱,其滬倫通項下全球存托憑証(GDR)的發行獲得了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的批准。若順利發行,華泰証券將成為首家按照滬倫通業務規則登陸倫交所的A股公司,這意味著滬倫通西向業務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未來,証監會還將從9個方面陸續推出一攬子對外開放的務實舉措,涉及推動修訂QFII/RQFII制度規則、允許合資証券和基金管理公司的境外股東實現“一參一控”、放寬外資銀行在華從事証券投資基金托管業務的准入限制等,進一步便利境外機構投資者參與中國資本市場。

一系列開放舉措正在“水落石出”。其中,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已經成為一項重大國家戰略。

今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行動計劃(2018-2020)》。《計劃》提出,到2020年,上海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以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邁入全球金融中心前列。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明確了具體的建設路徑: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要以人民幣金融市場和資產管理為基礎﹔重點建設人民幣金融資產的配置中心、人民幣金融資產的風險管理中心、金融科技中心、優質營商環境中心以及金融人才中心等五個中心。

如今,作為全球金融機構最集中、金融要素市場最齊備、金融環境最友好的城市之一,上海正以深厚的底蘊,嶄新的契機,不斷開創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新局面! 

(責編:王仁宏、章斐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