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推進多層次變革,實現金融業高質量發展

——王兆星在第十一屆陸家嘴論壇上的講話

2019年06月13日17:34 | 來源:銀保監會網站
小字號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再次來到美麗的黃浦江畔,榮幸地參加今年的金融盛會。我們高興地看到,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堅強領導下,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正在加快推進。在上海的銀行保險機構快速穩健發展,綜合服務能力不斷提高,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我們越來越深刻地感受到,銀行保險業改革發展,面臨著許多難得的機遇,同時也面臨許多緊迫的挑戰,我們應進一步增強使命感和緊迫感。下面我就推進多層次變革,以金融高質量發展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談幾點看法。

一、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是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的必然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一重要判斷,從我國現階段的客觀實際和國際環境的大背景出發,揭示了經濟發展的客觀必然規律,是高瞻遠矚的戰略性抉擇,對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重大意義。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必然要求。改革開放40年,我國居民收入逐年提高,居民消費觀念正在發生深刻轉變,對高質量商品及文化、信息、教育、健康等消費需求不斷提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就是要不斷改善供給結構,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是遵循經濟發展規律的必然要求。從總體上說,我國已經告別了人口紅利時代,勞動力供給不斷下降,人工成本不斷攀升,資源環境約束增大。經濟增長不能繼續過度依賴於投資和出口,而需要加快實現發展方式變革、產業結構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能再依靠要素“量”的投入,而更要靠技術進步和提高效率,實現要素生產率“質”的提升。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也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毋庸諱言,能源、資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大是我國傳統產業結構中的突出問題。我們要按照中央的要求,牢牢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搶佔數字經濟機遇,引導現有產業向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向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信息鏈更高端邁進。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更是提升我國全球競爭力的必然要求。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變局,各國都在搶佔發展的制高點。個別國家更是違背國際規則,揮舞貿易保護的大棒,企圖遏制中國的快速發展,給國際和平、合作、共贏、發展帶來新的挑戰。面對壓力,我們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以科技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不斷增強我國在全球經濟中的競爭力。

二、經濟高質量發展與金融高質量發展相互支撐、相輔相成

經濟高質量發展是實現金融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金融高質量發展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按照馬克思的再生產理論,金融資金的良性循環要以實體經濟的順暢循環為前提。隻有實體企業實現生產要素到商品的轉化,特別是商品到貨幣的轉化,完成這一“驚險”的一躍,通過市場檢驗,產生經濟效益,才能償付借貸本金和利息,金融資金的循環才得以正常進行。反過來,金融體系通過信用中介、信息服務、財務管理、支付結算等功能,可以滿足實體經濟的資金需要,便利實體企業的資金周轉,促進實體經濟的良性循環和不斷發展。

金融能夠把勞動力、科學技術、原材料、土地等資源要素聚集在一起,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運用,金融是血脈,經濟是肌體。總而言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與金融高質量發展需要相互支撐,相互促進。

三、實現金融高質量發展,需要實現多層次的深刻變革

首先,要實現發展理念的變革。思想指導行動,理念決定方向。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經濟與金融的關系,以及深化經濟與金融供給側結構改革等重要論述,是我們推進金融體制改革,實現我國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遵循。我們要始終牢記和堅定貫徹金融必須為實體經濟服務的理念,把促進實體經濟協調健康發展作為金融業天職,必須要始終堅持本源、專注主業,絕不能脫實向虛、自我循環、自我膨脹,最后形成巨大金融泡沫和嚴重金融危機,不但不能實現金融自身可持續健康發展,而且會對經濟發展造成巨大破壞,甚至會危及國家經濟和社會安全,延誤“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如期實現。

其次,要實現發展模式的變革。模式往往決定路徑和成敗。我們在宏觀層面,應建立和實施以經濟發展效率和質量為導向的金融政策,包括貨幣、信貸政策和金融監管政策,防止大水漫灌和嚴重干旱﹔建立和實施以逆周期調控為主導的金融宏觀審慎管理政策,防止過冷過熱和大起大落。在中觀層面,應建立和完善間接融資與直接融資相協調,股權融資與債權融資相平衡,政府融資、企業融資、家庭融資相補充的金融結構,建立更加健全、完善的資本市場,大力發展股權融資,從而更有力促進科技創新,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同時有效控制全社會及實體企業的債務杠杆水平,促進經濟金融的安全穩定。在微觀層面,應加快實現從數量規模擴張向提高效率質量的轉變﹔從業務同質化向特色化、專業化的轉變﹔從粗放經營、野蠻競爭向集約經營、合規發展的轉變。

第三,要實現發展動力的變革。確立了正確的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之后,還需要有可持續的發展機制和發展動力。我們應加快建立科學的公司治理機制、考核評價機制、正向激勵機制和鼓勵創新機制。通過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的變革,不斷激發金融機構及其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和活力。通過鼓勵科技創新、業務創新、產品創新、流程創新、管理創新、制度創新,進一步增強金融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提升金融服務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在當今信息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誰能不斷創新,誰擁有先進的科技,誰就擁有競爭的優勢和發展的未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

第四,要實現銀行融資方式的變革。銀行機構應在更多運用現代科技和信息手段,實現風險識別度量科學化、精准化的基礎上,加快實現融資方式、融資流程和融資效率的變革,實現對企業授信融資方式、種類、期限、利率等方面更加多樣化、個性化、精細化。根據對企業經營信息、財務信息、信用信息、償付能力信息等重要信息的掌握和對風險情況的判斷,決定融資是否要求抵押擔保、期限多長、數量多少、利率高低,以及是否可以展期再貸等。在提高風險識別、判斷和管控能力的基礎上,減少對抵押擔保的依賴,提高融資的效率和質量。

第五,要實現金融服務方式的變革。為更好滿足金融消費者對高質量金融服務的要求,必需加快金融服務方式和手段的變革。要更多運用現代金融科技手段和平台,以及更有效的風險管理工具,使金融服務更加多樣化、便利化、個性化、標准化,使金融服務消費者感到更加便捷、普惠和安全。

第六,要實現監管方式的變革。金融監管方式影響著融資方式和金融服務方式。金融企業要積極主動運用現代信息科技手段,加快融資方式、服務方式和風險管控方式的變革。與此同時,金融監管部門也要積極主動運用現代信息科技手段,不斷為監管武裝,不斷提升監管水平。在促進金融創新,減少行政審批的同時,維護金融的穩健運行。金融監管部門要充分運用先進的信息科技手段和專業能力,及時准確地掌握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的相關重要信息,及時准確做出風險分析研判,及時進行風險提示和預警,做到早識別、早發現、早預警、早糾正、早處置,以監管方式的變革,促進金融業的變革。

女士們、先生們,實現金融高質量發展同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一樣,都是系統性工程,都需要推進多層次、多領域的變革。我相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通過不斷深化金融改革和擴大開放,我國的金融業一定能夠實現高質量的發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也一定會取得新的突破。

最后祝本次金融論壇取得圓滿成功。謝謝!

(責編:史雅喬、章斐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