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降准會來嗎?央行7100億巨量投放 背后信息量很大
6月以來,央行累計釋放7100億元流動性,維持市場流動性充裕。與此同時,全球進入新一輪寬鬆周期的苗頭日益凸顯,隨著全球14家央行宣布降息,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鴿派”,關於國內降息、降准的預期再度升溫。在半年末流動性收緊的情況下,央行是否會跟隨寬鬆?對於未來中國的貨幣政策走向,該如何看待?
目前,市場對於央行是否在近期降准看法不一,有觀點認為,在全球央行貨幣政策繼續向偏鴿方向轉變、部分央行陸續開啟降息的背景下,央行大概率會繼續下調政策利率,進而引導市場利率下降。不過,有業內人士對中新經緯客戶端表示,降准在6月實施的可能性不大,央行仍會運用逆回購或中期借貸便利(MLF)的方式調節流動性,因降准的信號意義過於強烈,而且當前並不具備貨幣寬鬆的必要性。
央行上一次宣布定向降准從今年5月15日開始,對聚焦當地、服務縣域的中小銀行,實行較低的優惠存款准備金率,分三次實施,約有1000家縣域農商行可以享受該項優惠政策,釋放長期資金約2800億元。
央行6月已投放7100億
維護流動性合理充裕
端午小長假后的首個工作日(10日),央行進行3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另有800億元逆回購到期,實現淨回籠500億元。
6月以來,央行連續四個交易日進行公開市場操作。6月3日、4日、5日,央行分別開展800億元、600億元、6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6日,央行又端上了“逆回購+麻辣粉”,即100億元逆回購和5000億元MLF。央行在四個交易日內累計釋放7100億元流動性,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
考慮到稅期將至、地方債發行加速、同業存單到期及傳統性季末流動性趨緊等因素,6月流動性壓力不容小覷。6月共有近1.2萬億元逆回購和MLF(中期借貸便利)到期,僅低於今年1月份的1.23萬億。此外,同業存單市場也約有1.73萬億元到期規模。
近期,金融監管層多次發聲傳遞穩市場信號,對於中小銀行流動性風險的擔憂,央行於近日表態稱“已作充分准備”。
6月2日,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人民銀行對6月份影響流動性的各類因素已作了全面估計和充分准備,將根據市場資金供求情況靈活開展公開市場逆回購和中期借貸便利操作,6月17日第二次實施對中小銀行實行較低存款准備金率政策還將釋放約1000億元長期資金,有效充實中小銀行半年末的流動性。
值得注意的是,近一段時間,金融委、央行、銀保監會輪番密集表態,目前,中小銀行整體沒有出現異常,流動性較為充足,各項流動性指標整體處於正常水平。央行則表示,將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金融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並對中小銀行提供定向流動性支持。
三大機構重磅發聲被市場視作一種積極信號,即當前中小銀行風險完全可控,監管層將進一步穩定市場信心,維護同業業務的穩定開展,更好地支持中小銀行健康可持續發展。
6月8日至9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出席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時表示,中國宏觀政策空間充足,政策工具箱豐富,有能力應對各種不確定性。另外,易綱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表示,如果中美貿易摩擦升級,中國有足夠的政策空間來應對,包括調整利率和存款准備金率。
有分析稱,在海外貨幣政策繼續偏鴿、部分央行開啟降息周期的外部環境下,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利率工具可以更加靈活,長期來看,降准的概率有所提升。
全球央行轉鴿信號顯現
中國央行何時降准
從全球央行整體表現來看,新一輪寬鬆周期的跡象日益凸顯。上周,繼澳洲央行三年來首次降息后,印度央行也宣布今年的第三次降息,今年以來,全球已有14家央行宣布降息。而市場對於美聯儲將會採取降息的預期也正在逐漸增強。
事實上,近期降息的信號已出現在一些美聯儲官員的表態中。6月4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並不確定貿易摩擦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必要時將採取適當政策支撐經濟增長,而這一表態被市場解讀為美聯儲對降息政策持開放態度。
隨后,美聯儲副主席克拉裡達也提及在經濟增長或通脹低於預期時美聯儲將採取適當政策。市場普遍預計年內有2-3次降息,年內至少降息一次的概率甚至上升到了 98%。
北京時間6月7日,美國勞工部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5月非農就業人口僅增加7.5萬人,與此前預期數據相差10萬人之多。市場分析人士指出,疲弱的經濟數據進一步強化了市場對美聯儲年內降息的預期,如果勞動力市場和其他指標進一步釋放疲軟信號,那麼美聯儲將不得不考慮通過降息來提振經濟擴張。
美聯儲的政策意圖一直左右全球市場,當美聯儲暫停加息步伐而轉向寬鬆時,全球各大經濟體不得不改變策略。在全球央行貨幣政策繼續向偏鴿方向轉變的背景下,中國央行會不會跟隨全球貨幣政策趨勢進行降准、降息操作呢?
西南証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楊業偉認為,隨著外部不穩定性上升和內需走弱,國內政策將更為寬鬆。公開市場資金在6、7月集中到期,預計央行將在6月再度降准,而在外部利率普遍下行環境下,不排除央行進一步降低銀行間利率,以及降低公開市場操作利率的可能。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央行在流動性管理方面的政策儲備非常充足。目前降准仍有空間。
中信証券研究所副所長、首席固定收益研究員明明分析認為,6月貨幣政策短期面臨資金到期壓力,長期面臨繼續降低融資成本、穩經濟的目標,貨幣政策將邊際轉鬆。隨著經濟放緩和全球貨幣政策轉鬆,適當下調政策利率,配合穩杠杆政策可以更好地穩定經濟和提高經濟質量。
明明認為,長期來看,中國可以適當跟隨全球貨幣政策降低政策利率,也可以考慮進一步下調TMLF利率實現降低小微企業信貸綜合融資成本目標。
也有聲音認為目前沒有降息或降准的必要。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董希淼在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採訪時表示,“6月份降准的可能性較小,央行更希望通過靈活調整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或MLF利率來引導整個市場利率的下降。而一般情況下,直接下調存貸款基准利率的可能性不大。”
在董希淼看來,“降准釋放的信號意義過於強烈”,等於向市場傳遞貨幣政策寬鬆的信號。但事實上,目前並不具備貨幣寬鬆的必要性。“一季度全社會的杠杆率上升比較明顯,結構性去杠杆的任務仍然很重。”他說。
如果此時全面放寬貨幣政策,無疑意味著去杠杆的成果大打折扣。董希淼認為,比定向降准更重要的是建立中小銀行較低存款准備金率的貨幣政策框架,同時,更應該關注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和利率市場化改革。
海通証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認為,從各個角度比較,我國的利率水平相對而言依然較高。利率比較高,意味著在貨幣政策上擁有相對更大的空間,但是有空間不一定意味著要大力度使用。因為借鑒日本量化寬鬆的失敗經驗以及過去貨幣超發的教訓,相信本輪貨幣政策會更加穩健。既然財政減稅降費仍有空間,那就沒有必要再走大水漫灌的老路。
至於央行下一次降准的時機,董希淼認為,有可能等到二季度經濟數據公布以后,才會適時考慮是否降准。半年末往往也是流動性收緊的時候,因此長遠來看,央行不是沒有降准的可能性。(董湘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