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聚焦資本市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系列解讀之二:

以存量改革推動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章斐然
2019年05月16日00:03 | 來源:人民網-金融頻道
小字號

題記: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2月中央政治局第13次集體學習重要講話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與要求,將做好金融工作,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引向新的高度。作為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一環,資本市場的綜合性改革和對外開放將如何推進與落實?5月11日,証監會主席易會滿發表題為《聚焦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夯實有活力、有韌性資本市場的基礎》的講話,在系統闡述上市公司監管理念的同時,也明確釋放了增量優化、存量改革、制度完善的監管政策信號,明晰了資本市場供給側改革的路徑。人民網經濟部特推出系列解讀,以標記資本市場發展的新階段。

中國資本市場存量規模龐大,如何看護好國家實體經濟發展的“基本盤”?近日,証監會主席易會滿在公開講話中表示,監管部門對上市公司的監管力度必須加大,未來,深化存量改革將作為推動實體經濟和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重要切入點之一。

這也是易會滿履新后首次系統闡述上市公司監管理念,明確了上市公司應堅守的“四個敬畏”“四條底線”,釋放了增量和存量並重的監管政策信號。時值上市公司年報披露完畢,A股市場短期波動有所加大。這一講話令市場感受到敲山震虎之威,也令投資者振奮強心。

長久以來,上市公司質量參差不齊、市場運行機制有待完善、投資者權益保護有待加強等問題未能有效解決,使得A股市場風險暗涌而服務實體經濟功能不彰,投資者信心亦亟待重塑。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求,要打造一個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從這一角度出發,上市公司存量改革是深化資本市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應有之義,也將為提高金融服務實體能力,平穩化解資本市場風險帶來切實抓手。

從易會滿的講話可以判斷,未來圍繞存量改革的監管將以市場為核心,同時力度必將加大,效用必將持續,靶向必將精准,推動資本市場步入監管部門推動、企業自身追求、市場多方合力的新階段。

上市公司存量改革將以“有形之手”主動發力,發揮各方協同效應。上市公司同監管、中介、媒體、投資者等共存於資本生態中,良好的生態體系能夠為上市公司提升質量提供制度保障、專業支持、輿論監督和優良的市場文化。監管部門將實施上市公司質量行動計劃,協同生態內各部門,各歸各位、各盡其職,早日形成從內到外的“硬規矩”和“軟約束”,激發上市公司提升質量的緊迫感和主動性。

上市公司存量改革將寓監管於服務之中,讓“無形之手”充分發揮資源再分配作用。去年以來,証監會著力於消除或協調所有並購重組機制的障礙,完善破產重整相關規定,取消或簡化行政審批事項,創新監管方式,正是旨在降低交易的制度成本,提升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充分發揮資本市場配置資源、資產定價和緩釋風險的重要作用。預計未來將有更多舉措,為優質資產注入上市公司提供便利,為上市公司提質增效注入“新鮮血液”開辟通路。

上市公司存量改革還將以創新淘汰機制倒逼改革,拓寬出口、分類施策,實現多種形式的退市方式。財務造假套路頻出、違規交易嚴查輕罰、僵尸企業尾大不掉等問題屢禁不止的根本原因在於違規獲利所得遠大於違規成本。未來監管部門將以提高違規成本為核心舉措,將“棒子”高高舉起、重重打下。對於嚴重擾亂市場秩序、觸及退市標准的企業將堅決退市、一退到底。對於“僵尸企業”“空売公司”等尸位素餐者也將被及時出清。

進入新常態以來,中國經濟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走出了一條穩健有力的發展曲線。資本市場如何進一步夯實實體經濟的“基本盤”,做優經濟發展動能的“轉換器”,並實現可持續發展,是其綜合改革所面臨的使命要求與考驗。存量改革的深化實施,也將為看多中國的投資者創造更多分享中國機遇的新渠道。

延伸閱讀

聚焦資本市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系列解讀之一:以增量優化激活資本市場一池春水

(責編:曹昆、章斐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