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關於當前股指期貨市場  幾個疑問的分析

2019年05月13日09:55 | 來源:証券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關於當前股指期貨市場 幾個疑問的分析

  自期指4月調整交易規則后,恰逢權益市場調整,網絡上出現了一些誤解股指期貨的聲音。我們針對市場上出現的幾個疑問,以市場數據為佐証,對股指期貨的一些誤區進行解讀。

  第一個疑問,期指交易恢復常態化是否與權益市場走弱有關?顯然這是一個偽命題。我們回顧了2017年2月、2017年9月、2018年12月、2019年4月規則常態化后的表現。回溯歷史,規則調整后的1日以及之后1周,主要指數漲跌互現(甚至漲多於跌),並未出現主要指數集體下行的現象,因此期指恢復常態化與A股股市漲跌無必然聯系。

  第二個疑問,是否有所謂“空方主力”進場?股指期貨是一個多空均衡的工具,有多必有空,多空必相等,這是常識,一個空單必然對應一個多單。新一輪規則優化之后,股指期貨持倉數據有所上行,但幅度也不大。以IF合約為例,規則調整披露日一周之后(4月26日)比規則調整披露日(4月19日)IF總持倉手數上漲了9.71%。針對這一現象,我們認為,持倉的變化與保証金下調有關,也與交割因素有關。4月19日恰逢IF1904交割,於是部分投資者會選擇在交割日前夕平倉近月頭寸,待時機合適時再選擇遠月頭寸進行布局。於是,交割日之后的一個普遍現象是,期貨總持倉容易上行。故持倉情況其實無法說明有什麼“空方主力”更多進入股指期貨市場,因為資金即便進入也是多空均衡的。

  第三個疑問,股指期貨交易本身是否出現大的變化?答案是否定的。我們梳理了Tick級別下的單筆成交量的分布以及成交持倉比這兩組數據,分析表明,首先,高頻交易並未大面積參與本輪調整。分析Tick級別下單筆成交量的分布,若大量投機以及高頻資金入場,流動性的改善勢必助推單筆成交量的上升。但結合近期數據,單筆大於2手的成交佔比僅在五成附近,與2019年2月峰值基本持平。其次, 2018年12月之后,三大股指期貨成交持倉比也就至多在1.2,當下成交持倉比距離此前峰值仍有很大距離。這從側面說明,市場投資者結構並未出現顯著改變,根本就沒有過度投機的跡象,更談不上對市場下跌有什麼作用了。

  第四個疑問,套期保值是否對市場產生影響。首先,在2018年12月第三輪期指調整后,期指的日內開倉容量基本能夠滿足大部分產品的對沖需求。即便是對於未申請過套保編碼的客戶來說,在第三輪期指交易調整之后,日內三個品種開倉額度上限已較高,大約累計可對應5億-6億的沉澱資金,這已經能夠滿足不少產品的風險管理需求(80%的私募管理規模在10億以下)。因此,雖然2019年4月期指日內開倉額度上限進一步擴大了,但這並不意味著套保需求也會出現相同量級的釋放。其次,結合今年4月末5月初期指前20大席位淨多單的變化,我們發現在下跌途中,三大期指前20大席位淨多單數據並未大幅下行,反而在5月6日當日還出現了淨空單明顯減少的現象,這能從另一個角度印証主力機構未大規模進行空開操作。第三,套期保值本身就是必須“兩頭看”的,在股指期貨上做空套保必然對應在現貨上買入股票,這又談何借著套期保值打壓市場呢?

  綜上,本輪市場調整與股指期貨規則常態化無關,股市調整的主因還是基本面的轉變,可主要歸因為四個方面:一是市場對於政策扶持的力度進行修正﹔二是4月下旬恰逢財報披露季,踩雷隱憂令到資金交投謹慎,宏觀改善的氛圍也在淡化﹔三是估值修復動力遞減,4月19日滬深300動態PE收於13.48,在近5年所處百分位數為68.4%,估值低估邏輯不在﹔四是貿易端的不確定也導致市場快速調整。此外,配資監管以及陸股通資金排查,也對近期的行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而,基本面以及資金面共振可能才是市場急轉直下的主因,市場參與者應客觀理性看待股市的調整,科學分析背后的原因,注意規避市場風險,謹慎投資。

  (中信期貨 姜沁 方晨)

(責編:趙爽、朱一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