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去年59家財險公司綜合成本率超100%

2019年02月21日08:30 | 來源:証券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去年59家財險公司綜合成本率超100%

  記者近日獲得的一份業內交流數據顯示,2018年,在納入統計的86家財險公司中,共有59家公司的綜合成本率超過100%,公司數量佔比約為68.6%,僅有27家公司的綜合成本率低於100%,公司數量佔比約為31.4%。

  從全行業來看,財險公司平均綜合賠付率為59.39%,綜合費用率為40.74%,綜合成本率為100.13%。其中,財險八大家(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保產險、大地保險、國壽財險、中華聯合財險、太平財險和陽光財險)的綜合賠付率為58.60%,綜合費用率為39.63%,綜合成本率為98.23%﹔中小財險公司的綜合賠付率為63.10%,綜合費用率為45.90%,綜合成本率為109.01%。

  從財險行業主力險種車險的情況來看,2018年的綜合成本率為99.86%。其中,八大家的綜合成本率為98.48%,中小財險公司的綜合成本率為108.12%。

  連續8年承保盈利被打斷

  綜合成本率高低關系著財險公司的盈利情況。去年,財產公司平均綜合成本率高達100.13%,意味著財險承保處於行業性虧損狀態。

  記者在採訪中得知,這是財險行業九年來首個經營拐點,改變了此前連續8年承保盈利的態勢。

  公開數據顯示,2010年,財險行業的綜合成本率約為97.3%,一直到2017年年底,財險業綜合成本率一直低於100%。其中,最低的2011年綜合成本率約為95%,2014年、2016年和2017年,盡管綜合成本率在99%以上,但仍然維持了承保盈利狀態。

  承保投資雙輪驅動是財險公司較為理想的經營模式,但險企間個體差異很大,在行業經營環境趨於嚴峻、競爭壓力加大的情況下,2018年,多數險企沒能在承保領域取得盈利,全年業績主要看投資情況。然而,去年的投資環境也給險企帶來了很大壓力,多家去年虧損較為嚴重的險企近期對外解釋稱,去年其在權益投資領域虧損較多,是公司盈利為負數的主要原因之一。

  從各公司的情況來看,2018年,共有59家財險公司承保虧損(綜合成本率超過100%),僅有27家實現了承保盈利。從不同規模的公司來看,八大家(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保產險、大地保險、國壽財險、中華聯合財險、太平財險和陽光財險)的綜合成本率平均為98.23%,其中僅有1家的綜合成本率超過100%達102.36%,主要原因在於其綜合賠付率明顯高於其他幾家。中小財險公司的綜合成本率高達109.01%,意味著其承保業務利潤率為-9.01%。

  產險“新寵”經營業績並不好

  車險是我國財險行業的傳統主力險種,其經營情況也對行業整體經營情況發揮著決定性作用。從2018年的情況看,車險的綜合賠付率為56.70%,綜合費用率為43.16%,綜合成本率為99.86%,盡管保持著承保盈利,但承保利潤率僅為0.14%,全行業承保利潤不足11億元。

  對比來看,2017年,財險行業車險承保利潤為73.89億元,2018年的承保利潤大幅下降了85.75%。

  而從其他險種的經營情況來看,數據顯示,2018年,財險公司非車險業務的綜合賠付率為66.71%,綜合費用率為34.15%,綜合成本率為100.87%。與車險相比,費用率較低而賠付率較高。從具體險種來看,去年,財險公司意健險的綜合賠付率為67.3%,綜合費用率為36.48%,綜合成本率為103.78%﹔財產險的綜合賠付率為66.46%,綜合費用率為33.15%,綜合成本率為99.61%。

  業內人士表示,從行業角度看,去年財險公司的車險、農險、財產險等險種實現了行業性盈利,但意外險、健康險、信用保險等險種卻處於虧損狀態。值得關注的是,健康險、信用保險等險種正是近兩年部分財險公司大力發展的非車險險種,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其帶來的經營風險並不小,尤其是信用保險的風險逐步暴露,給相關承保險企帶來了較大的負面影響,部分公司的資金流動性和償付能力都承受了較大壓力。

  “車險業務是財險行業的成熟業務,此前各險企的產品標准化程度較高,業務風控模式相對成熟,賠付率也相對穩定。而在調整業務結構,大力發展非車險業務的思路下,部分險企積極拓展非車險新業務市場,但對市場風險預期不足,風控體系不夠完善,從而遭受較大的經營風險”,一位業內人士分析道。他表示,非車險業務聽起來很美好,但對於險企而言,實則是一把雙刃劍,險企需要防范自身經營風險。

  產險行業利潤同比下降26%

  相關行業數據顯示,去年,產險公司取得原保險保費收入11755.69億元,同比增長11.52%﹔但預計利潤總額約為473.18億元,同比下降了26.02%,呈現保費增長較快而盈利下降較快的相反走勢。

  而從不同的公司來看,根據非上市財險公司發布的2018年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已經披露償付能力報告的71家非上市財險公司中,有38家公司盈利,合計盈利57.5億元﹔33家公司虧損,合計虧損59.33億元。盈虧相抵后,71家非上市財險公司合計盈利為-1.8億元。同時,有19家財險公司虧損均超過1億元,凸顯了財險公司普遍面臨的經營困境。整體來看,財險業的馬太效應依然明顯,行業利潤集中在大型公司的特點較為鮮明。

  對上述現象,分析人士認為,主要有幾方面原因,一是隨著車險費改的深入推進,車險業務經營效益下降,對行業的貢獻度下滑。此前,財險行業的主要利潤來源是車險業務,不過2018年被保証保險和農業保險反超。

  二是部分險企通過拓展非車新業務,實現了保費規模的快速增長,但部分業務出現較為嚴重的經營虧損,對險企盈利造成侵蝕。

  三是在行業競爭態勢整體加劇的背景下,不少財產險產品費率趨於便宜,這一點從保費、保額和賠付金額的增長幅度對比可以看出。例如,2018年,農業保險原保險保費收入為572.65億元,同比增長19.54%,農險保額為3.46萬億元,增長24.23%。同時,去年車險保額211.26萬億元,同比增長24.92%,而據了解,車險保費增速遠低於保額增速。

  此外,去年產險行業利潤下降還有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即手續費快速上漲侵蝕行業利潤。手續費上漲一方面直接拉升險企的業務成本,推高綜合成本率,另一方面還使其企業所得稅稅率大幅上漲。

  根據《關於企業手續費及佣金支出稅前扣除政策的通知》,企業發生與生產經營有關的手續費及佣金支出,不超過規定計算限額以內的部分,准予扣除﹔超過部分,不得扣除。其中,財產保險企業按當年全部保費收入扣除退保金等后余額的15%計算限額。隨著行業的發展,市場競爭加劇,財險公司的手續費及佣金持續上漲,其支出額度早已超出稅前扣除的標准。去年,產險公司手續費及佣金大幅提升,超可抵扣范圍,所得稅費用補提導致實際盈利能力大幅弱化。

  對於影響產險行業盈利情況的多種因素,業內人士認為,2019年部分因素可能出現有利走勢,如稅收調整方案可能落地等,但整體經營形勢依然嚴峻,產險業盈利情況能否改善還存在較大變數。(本報記者 冷翠華)

(責編:朱江、仝宗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