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基金子公司持續縮水 兩年時間規模減半

2019年01月31日08:35 | 來源:証券時報·e公司
小字號

   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証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管業務管理資產規模合計22.66萬億元,較2017年減少22%。基金子公司資管業務規模持續下降,降幅顯著。

   2018年,証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管業務管理資產規模較2017年出現明顯下降。截至12月底,管理資產規模合計22.66萬億元(不含社保基金、企業年金),較11月減少7278億元,減幅3.1%,與2017年12月底相比減少6.37萬億元,一年縮水22%。其中,基金公司資管業務管理規模4.37萬億元,而2017年底基金公司專戶業務管理規模為4.96萬億元。

   從單月數據來看,2018年12月,証券期貨經營機構共備案597隻產品,設立規模1018.23億元。其中,基金公司備案128隻,設立規模264.55億元,佔比25.98%。12月,僅睿遠基金一家發行的專戶產品規模就超過100億。此外,基金子公司備案121隻,設立規模306.51億元,佔比30.1%。

   基金子公司的資產管理規模持續大幅縮水。2017年底的基金子公司專戶業務管理規模達7.31萬億元,而到了2018年底僅剩余5.25萬億元,規模下降比例達到28%。若與2016年相比,差距更為驚人。2016年底,基金子公司專戶業務管理規模有10.5萬億元。兩年過去,基金子公司規模被“腰斬”。

   2016年12月証監會發布《基金子公司管理規定》及《基金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子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暫行規定》,對基金子公司淨資本金、風控管理等方面提出明確要求,此后,基金子公司走上調整之路。到2018年6月底,基金子公司管理資產規模已縮減至6.12萬億元。隨后,監管又對子公司投資於單一資產的比例進行了明確限制,子公司投資非標業務難度加大。

   有業內人士分析,目前監管的整體思路是去通道、去嵌套、去杠杆,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基金子公司需要大量清理通道業務,這是子公司規模急速縮水的主要原因。與此同時,前幾年過快發展帶來的惡果逐漸顯現,不少子公司產品相繼“爆雷”。

   基金子公司開始逐步轉型。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總經理表示,已經明確將子公司業務向資產管理本源轉移,逐步清理通道業務,以主動管理和投顧業務為主。

   “未來子公司業務規模還會繼續縮水。”基金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對很多基金公司而言,子公司的業務已經越來越成為“雞肋”。“我們子公司的業務整體上處於持續萎縮狀態,主要以存量業務維護為主。”該人士說。

   此外,協會還公布了基金管理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月均規模前20名,以及非貨幣公募基金月均規模前20的排名情況。

   在私募資產管理月均規模方面,建信基金以月均3911.95億元拔得頭籌,創金合信、中銀兩家公司以3710.02億元和2676.15億元規模排名第二和第三位﹔第四到第六位分別是華夏基金、嘉實基金和易方達基金。這六家基金公司的月均私募資產管理規模均超過了2000億元。

   非貨幣公募基金月均規模排名方面,易方達、博時、華夏三家基金公司位列三甲,非貨幣公募基金月均規模均超過2000億元。其中,易方達基金的月均規模為2409億元,博時基金為2112億元,華夏基金為2027億元。

(責編:李玥、朱一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