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指數基金規模延續擴容,仍有118隻新產品等候入場

夏悅超
2019年01月30日08:41 |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小字號

近期,A股市場震蕩還在持續,大盤指數始終在2600點上下徘徊。受此影響,市場上的指數基金淨值紛紛回落。與此同時,各路資金從去年末起便借道指數基金入場。

近期,A股市場震蕩還在持續,大盤指數始終在2600點上下徘徊。受此影響,市場上的指數基金淨值紛紛回落。與此同時,各路資金從去年末起便借道指數基金入場。

截至去年四季度末,567隻指數基金總規模季度環比增加近三成(除ETF聯接基金外),而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的淨申購總額佔指數基金淨申購總額的比例高達七成。

此前,嗅覺靈敏的部分基金公司很早便開始申報指數基金,仍然有百余隻指數基金待批復,其中不乏大批ETF。如若這些待批復的指數基金於今年成功獲批,那麼也將對指數基金的總規模帶來進一步擴容。

規模迎爆發式增長

在主動權益類產品業績低迷的情況下,指數基金成為眾多基金公司布局的重點。據《國際金融報》記者不完全統計,自去年初以來,市場共成立99隻指數基金,合計總規模超1600億元。

其中,去年四季度成立了37隻指數基金,首募規模高達1107.4億元。發行數量季度環比增加24隻,募集規模季度環比增加12倍。從產品形式看,ETF有17隻,總規模為651.85億元;LOF(上市型開放式基金)有3隻,總規模為8.36億元;普通指數基金有17隻,總規模為447.16億元。

從近期成立的基金產品來看,近3個月來,有4隻指數基金首募規模超100億元,分別是博時央企結構調整ETF、廣發1-3年國開債、華夏央企結構調整ETF、交銀中債1-3年農發債。

截至去年四季度末,市場上存續的567隻指數基金總規模為6821.15億元(不計ETF聯接基金),較上季度末增加1397.6億元,增幅為25.77%。

對於指數基金在去年四季度末規模迎來爆發式增長,申萬宏源証券認為,指數基金規模增加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原因:一是淨申購,二是新成立的指數基金規模大增。

去年四季度,各類指數基金均為淨申購狀態,合計增加791.9億元。其中,ETF淨申購最高,達558.7億元。另外,普通指數基金、LOF、分級基金淨申購分別為204.2億元、28.4億元、0.6億元。

目前,大多數機構建議採用定投的方式投資指數基金。華寶証券表示,從成功的牛散和機構經驗看,申購次數低,持有期長、選對跑道、及時止盈,這些明確的交易紀律能夠幫助投資者收獲更好的投資收益。定投的投資方法紀律性嚴明,在市場下跌的過程中,通過持續不斷地買入能夠降低成本,從而以較低的成本和較厚的資金積累獲得市場反彈帶來的投資收益。

發力布局指數基金

受益於去年四季度末債券指數基金規模的爆發,各大基金公司延續指數基金的申報熱,上報多隻不同期限的細分債券指數基金,包含政策性金融債、農發債、國開債等。

証監會官網顯示,截至1月18日,市場上共有567隻基金待批復,其中有102隻待批復的產品為指數基金。具體來看,包含30隻ETF基金,13隻LOF基金、51隻普通指數基金和8隻增強指數基金。

今年以來,共有11隻指數基金的募集申請獲得受理,分別來自興全、前海開源、鑫元、博時、景順長城、匯添富、富國、鵬華、銀河基金。

此外,或許是看到此前有基金公司嘗到債券指數基金的甜頭,有些基金公司還在積板上報債券指數基金。除債券指數基金外,Smart Beta指數基金成為上報主流,以質量、紅利低波為主。在產品類型方面,對ETF和普通指數基金較為偏好。

目前,算上申報待批復和正處於轉型期和發行期的指數基金,市場將迎來118隻新指數基金的擴容。

平安基金ETF指數投資部基金經理錢晶表示,海外研究表明,組合收益的90%以上貢獻來源於資產配置。ETF由於費用低廉、透明度高、風險分散等優勢,是進行資產配置的理想工具,這也是為什麼在海外市場,指數基金的規模能夠連續20年保持20%以上高增速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值得注意的是,指數基金的“馬太效應”還在加劇,尤其體現在ETF基金上。而追蹤滬深300、中証500、上証50、創業板指數等寬基指數(代表市場基准的指數)的ETF,被華夏、南方、易方達、華安等頭部基金公司牢牢把控著市場份額。

獨立財經評論員郭施亮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ETF新產品仍取決於市場環境表現,在產品同質化競爭激烈的背后,更需要突出產品的研發能力、投資優勢。同時,ETF難免存在分化跡象,不是各家基金公司都適合於ETF發行。而在產品同質化競爭激烈的背景下,突出基金淨值表現優勢更顯關鍵。

(責編:李玥、朱一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