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中國債市吸引外資表現搶眼 納入國際指數尋更大突破

孫璐璐
2019年01月18日08:08 | 來源:証券時報·e公司
小字號

作為位列當今全球第三大的中國債券市場,正吸引著更多外資的流入。

2019年,中國債市有望在納入國際主流債券指數中尋求更大實質性突破,這將為中國債市帶來大規模被動配置型境外投資者的進入,進而也撬動主動配置型境外投資者的“跟風”。

與此同時,中國債市對外開放的進程並不會因為納入國際主要指數就完工,今年中國債市有望在推出債券ETF指數型產品、全面放開回購交易、大力推進人民幣衍生品使用等方面有更多改革突破,以回應境外機構投資者對於流動性、風險對沖等方面的訴求,進一步深化中國債市與國際市場的接軌。

外資加碼布局中國債市

統計表明,截至2018年末,境外投資者持有中國國債佔比已達8.1%,持有全部境內債券佔比在2.3%左右。特別是“債券通”開通后,由於其交易機制更貼近境外投資者的操作習慣,去年成為境外機構涌入中國債券市場便捷而熱門的主要渠道。2018年末,境外機構投資者數量1186家,持債規模1.73萬億元。其中,“債券通”下的境外機構投資者數量505家,持債規模1800.89億元。

彭博中國總裁李冰對証券時報記者表示,中國債市淨流入資金規模的激增並不是最重要的,近年來,中國債市在對外開放方面所取得的最顯著成果,是來自於境外參與機構類型、所屬地區以及背景的日趨多元化。

“中國債市最早吸引的是主權基金、海外央行等境外機構等進入,但在過去3~5年的時間裡,大型資產管理公司、對沖基金等各類境外機構都有參與進來,投資者結構的多元化才更為關鍵,這會對債市流動性帶來根本性的改變。”李冰說。

盡管在過去三五年的時間中,外資持續“加碼”布局中國債市,但2018年更是取得了飛躍式發展。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債券市場外資淨流入規模約為1000億美元,佔新興市場流入外資規模的80%。根據彭博的統計顯示,2018年境外機構投資中國國債的總量甚至超過境內的國有大行。

更多外資在去年開始投資中國債市,除了有“債券通”的助力外,李冰認為,市場開放政策的實施、市場基礎設施的豐富和完善、中國債市的投資價值、市場透明度、流動性提高等因素都是撬動國際投資者投資中國的主要力量。其中,在投資價值方面,中國國債收益率遠高於美歐日等發達國家國債,也高於同一信用等級的其它主要國家債券。

更為重要的是,2019年,中國債市有望在納入國際主流債券指數中尋求更大實質性突破,這也將為中國債市吸引來更多的境外投資者。

當前,國際上使用最廣泛的三大旗艦債券指數分別為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 富時世界國債指數,以及JP摩根全球新興市場多元化債券指數。

去年9月,富士羅素宣布將中國列入其旗艦指數的觀察國名單,現在正在進行一系列細節磋商,特別是與全球主要投資者進行交流,尋求與他們達成一致意見,並希望能在今年9月份之前實現中國債券納入富時世界國債指數。

更為近在眼前的是,彭博公司有望於今年4月將中國債券市場納入其旗艦指數“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完全納入全球綜合指數后,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債券將成為繼美元、歐元、日元之后的第四大計價貨幣債券。

彭博如期將中國債市

納入旗艦指數存變數

盡管彭博和富時羅素都公布了將中國債券納入旗艦指數的意向時間表,但最終能否如期納入仍存變數。

彭博全球指數負責人Steve Berkley昨日在會上透露,全球投資者支持將中國債券納入全球綜合指數,但同時在運營層面有很大顧慮。此前彭博提出了納入全球指數之前需要解決的三個問題,包括明確外資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的稅收問題、實施券款對付結算(DVP)安排、交易分倉等,這三個問題中國都已經幫助解決了。但國際投資者又提出了另外的一些運營方面的顧慮,比如國際托管機構是否已准備好提供相關服務、愛爾蘭央行對於“債券通”尚未批准,部分日本機構提出了更多關於稅收的問題等,彭博也會繼續與這些投資者進行討論,尋求解決方案。

“但毫無疑問的是,中國一定會被納入全球綜合指數,只是存在納入時間稍微推遲的可能性。”Steve Berkley稱。

央行副行長潘功勝昨日對此則回應稱,去年彭博董事長高逸雅與他會談時曾提出上述三個納入全球綜合指數的前提條件,中國方面在2018年9月之前就把這三件事辦完了。“不過,雖然制度建設已做好,但對市場參與者來說,你們准備好了嗎?如果個別少數投資者因為沒有准備好,就要求彭博延期了指數納入中國債市的進程,對大部分投資者來說是不公平的,這種訴求也是不合理的”。

不過,從境外投資者所反映的投資訴求看,中國債券納入全球指數只是債市對外開放過程中的一步,與國際市場相比,中國債券市場在流動性、風險對沖、產品類型等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具體來說,在流動性方面,中國債市二級市場的流動性依舊相對較低,有債券投資人士甚至表示,債券市場中,流動性最好的就是新發債券,但債券發行完2~3周后基本在二級市場就沒什麼交易了,現在提高流動性的關鍵在於如何激活老券的流動性,可以考慮加大國債續發次數、加大債券隨買隨賣力度等。

在產品類型方面,不少業內人士呼吁應進一步豐富“債券通”項下的債券交易品種,特別是債券回購品種和衍生品產品。農行金融市場部副總經理胡艷就表示,隨著中國債券市場納入到全球主流指數后,更多的被動投資者會加入進來,他們的投資模式和投資訴求與原來很多主動管理型機構不一樣,對指數化產品也有更多訴求。

潘功勝則透露,下一步,將繼續完善債券市場相關安排,主要從以下三方面推動進一步的對外開放。一是債券市場互聯互通,研究推出債券ETF等指數型產品發展﹔債券中央存管機構(CSD)互聯互通。二是境外投資者關心的部分制度安排,包括有效支持境外投資者的特殊結算周期需求﹔外匯局正研究優化境外投資者參與外匯對沖交易相關安排﹔財政部計劃增加2019年關鍵期限國債續發次數。三是回購和衍生產品,適時全面放開回購交易﹔大力推進人民幣衍生品使用。

(責編:李玥、李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