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脫貧攻堅 服務鄉村振興
郵儲銀行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金融力量

2018年,中國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持續的改革開放,目標堅定地直指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但現實是,農業還是“四化同步”的短腿,農村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可以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后勁也在農村。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同時,報告強調,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無論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個要求,還是落實中央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方略,都離不開資金的大力支持,而銀行在這個過程中更是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實踐中,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發展戰略,持續加大對“三農”領域的金融支持力度,積極探索金融精准扶貧新方式,譜寫服務鄉村振興新篇章。
布局精准扶貧 瞄准脫貧攻堅硬骨頭
由於地勢高且險峻,四川涼山州昭覺縣支尓莫鄉的阿土列爾村被稱為“懸崖村”。2017年5月,郵儲銀行涼山州分行員工背著建點物資,登上“懸崖村”,按照一台銀行卡受理終端、一台驗鈔設備、一塊服務點標牌、一份業務介紹、一張安全提示、一本登記台賬、一張業務櫃台和一個保險櫃的“八個一”配置,建起了郵儲銀行助農取款服務點。
47歲的某色達體成為服務點的管理員。在服務點裡,郵儲銀行涼山州分行還幫某色達體一家開起了小賣部,飲料、零食、方便面等一應俱全。“我們的夢想是以后從郵儲銀行貸款建個農家樂。”某色達體一家對未來充滿信心。
服務點的建成結束了“懸崖村”村民長途跋涉辦理金融業務的歷史,村民們現在足不出村就能無風險、零成本地支取涉農補貼、收取匯款,充分享受中央各項惠農政策和便捷的金融服務。
不只是四川一省,郵儲銀行的信貸員在全國各地“上山下鄉”。郵儲銀行自成立以來,已在全國構建了包括近4萬個網點、約10萬余個助農取款點、10萬多台自助設備在內的實體網絡,覆蓋中國(除港澳台)近99%的縣域農村地區。為更好地踐行普惠金融和“三農”金融服務,郵儲銀行更是於2016年9月成立了三農金融事業部,打造專業化為農服務體系。
郵儲銀行在金融扶貧工作上可謂全行上下聯動,創出了不少特色模式、特色產品、特色案例。
例如,雲南分行建立了“政府出具風險補償金、郵儲銀行放大倍數發放貸款”的扶貧小額信貸模式,目前小額貸款累計放款超過27億元,服務貧困戶超過5萬人次﹔河南分行在全省推廣“惠農易貸”等扶貧小額信貸產品,累計放款近9億元,累計支持貧困戶超過2萬戶﹔內蒙古分行主動與自治區扶貧辦對接聯系,已累計放款超過10億元。
今年,郵儲銀行出台《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關於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明確了打贏脫貧攻堅三年行動的指導思想、任務目標、工作要求、重點服務對象以及金融支持領域和傾斜政策,推動脫貧攻堅工作更加扎實有效開展。
截至2018年9月末,郵儲銀行與各級扶貧部門合作,累計發放扶貧小額信貸24萬筆,金額97億元。金融精准扶貧貸款(含已脫貧人口貸款)余額778億元,其中個人精准扶貧貸款及脫貧人口貸款余額393億元。
著力鄉村振興 描繪鄉村新畫卷
“收售大棗奔小康,郵儲銀行來幫忙。”這一句順口溜,已經成為河南新鄭市棗商們口口相傳的融資“訣竅”。近期,河南新鄭市孟庄村的棗商們開始為收購大棗忙碌起來。
郵儲銀行河南鄭州新鄭市支行的信貸員們自7月份起便開始奔走於孟庄村的各家棗商,對其經營規模、資金需求進行詳細記錄和分類,進入9月份之后,更是開啟了“早上7點、晚上沒點”的“棗商服務日程表”。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提供貸款是大多數銀行機構發展農村普惠金融的主要方式,但郵儲銀行卻並未止步於此。深耕產業精准扶貧推動農民致富、完善農村金融基礎設施打通“最后一公裡”、創新貸款產品與服務模式……郵儲銀行鄭州市分行持續深耕“三農”,從不同角度踐行鄉村振興戰略。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是關系農村經濟、社會、文化全面發展的系統性工程。
中央一號文件已連續15次聚焦“三農”,其中12次提及郵政儲蓄、郵儲銀行。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加大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三農金融事業部對鄉村振興支持力度。
郵儲銀行部署落實“中央一號文件”要求,積極服務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在戰略發展規劃上,郵儲銀行聚焦支持鄉村振興的重點領域,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業全產業鏈、農村骨干支柱項目和金融精准扶貧作為四大服務重點,從“小三農”向“大三農”升級﹔在體制機制建設上,構建“三農”金融服務的支撐體系,在三農金融事業部運作機制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對“三農”金融的保障力度,從部分傾斜向全面保障升級﹔在業務發展模式上,完善涉農業務發展模式,發揮城市分行貼近總部、縣域支行扎根鄉村的優勢,打造城鄉協同模式﹔在人員隊伍建設上,進一步細化部門職責與分工,培養更為專業的“三農”金融服務隊伍,加強專業知識、實操能力、風險防控等方面的培訓力度,保障“三農”金融人才隊伍的規模和質量﹔在平台合作拓展上,依托郵政網點更下沉、業態更豐富的優勢,積極探索郵銀合作發展“三農”金融的新途徑,構建郵銀協同模式。
截至2018年9月末,郵儲銀行發放涉農貸款余額達1.19萬億元,個人經營性貸款余額5299億元,有效緩解了“三農”融資困難。
“郵愛”添力 推動公益扶貧事業可持續發展
“孩子們會聚精會神地聽你講外面的故事,也會興奮地告訴你他們的夢想。”郵儲銀行北京分行員工曹靜談起吉林省通榆縣“郵愛自強班”的孩子們時說。
2018年9月5日,郵儲銀行的“郵愛公益尋訪團隊”再次出發,120名郵愛公益尋訪代表慰問走訪了8個貧困縣學校,包括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第一中學、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彭陽縣第一中學、雲南省普洱市瀾滄縣民族中學等,探訪“郵愛自強班”的貧困學生們。
事實上,對於很多貧困孩子來說,這已經不是第一次見到這些郵儲銀行的志願者們了。志願者們此行不僅帶去了禮物和慰問品,還與這些貧困學生們共同游戲、吃飯、上課,分享求學之路,親身走訪貧困學生家庭。瀾滄縣民族中學的高二學生阿梅在給志願者的信中寫道:“感謝你們的援助之手,但更感謝緣分讓我認識你們這些遠方的親人。”
“郵愛公益平台”是郵儲銀行於2017年3月20日成立十周年之際正式開始運行的開放性公益平台。平台成立以來,郵儲銀行攜手中國扶貧基金會共同發起了“郵愛公益基金”。郵儲銀行已首期捐資500萬元,加上郵儲銀行員工和社會大眾的捐款,截至目前,“郵愛公益基金”累計募資1500多萬元。
“郵愛公益平台”不僅是郵儲銀行履行社會責任、支持公益事業的創新之舉,也是其響應黨中央號召、助力打贏扶貧攻堅戰的重要舉措。
目前,“郵愛公益平台”對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社會愛心人士等全面開放,配套建立開放透明的平台運行管理機制,通過與社會公眾共享,廣泛引入外部合作伙伴,不斷豐富和完善“郵愛公益平台”內涵以及運行模式,提升“郵愛公益平台”的價值。
除了捐款以外,郵儲銀行還推出“郵愛成長計劃”。通過“郵愛公益基金”,在全國19個省34個貧困縣的高中開設“郵愛自強班”,累計資助2459名貧困高中生,其中,向759名考入大學的貧困高中畢業生發放“郵愛獎學金”,助力貧困高中生實現學習夢想。
郵儲銀行公益志願者協會已在全行招募會員6萬余人,並將每年的3月20日確定為“郵愛公益日”,組織開展郵愛公益日活動,面向社會倡導公益文化,培育公益氛圍。公益志願者協會已連續兩年組織開展公益活動,深入貧困地區實地慰問走訪困難學生和家庭,確保公益工作重點突出、持之以恆。2017年,郵儲銀行公益志願者協會就組織127名郵愛公益達人和公益團隊代表開展了“郵愛自強班”公益尋訪活動,深入9個貧困縣實地慰問走訪困難學生和家庭。
在新時代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郵儲銀行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加快探索有特色、商業可持續的“三農”金融發展道路,提升貧困地區金融服務水平,為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注入新動力,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增添新動能。
注:此文屬於人民網登載的商業信息,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