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服務國家戰略 踐行普惠金融

郵儲銀行精准發力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2018年12月29日15:33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十年前,地處江蘇省徐州市的沙集鎮東風村由於不具備資源優勢且缺乏特色產業,曾將收購全國各地的廢舊塑料、廢舊鋼材作為“主導產業”,一直被稱為“垃圾村”。

為了改變落后現狀,該村用了十年時間大力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逐步從作坊式生產升級成為以自動化、機械化為特征的家居產業集群,培育出了一條“農戶+網絡+公司”的發展模式,這種模式被稱為“沙集模式”,“垃圾村”如今也成了全國聞名的“淘寶村”。

沙集鎮“涅槃”的背后離不開金融力量的支持,該鎮的不少企業家就是在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的支持下完成了華麗轉型。“我們郵儲銀行就是這段歷史的見証者、參與者、建設者。”郵儲銀行在沙集信貸服務點負責人說。

改革開放40年來,實體經濟碩果累累。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和宗旨。

自成立以來,郵儲銀行充分發揮網絡優勢與資金優勢,緊緊抓住促進實體經濟提質增效的核心主線,不斷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水平,積極助力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創新機制 提升“三農”金融服務水平

2017年春天,反常的天氣讓在江蘇省泰州市高港區胡庄鎮陳隆村從事大棚蔬菜種植及銷售的李浩憂心忡忡。突如其來的風雪給他造成了100多萬元的損失。正當李浩犯愁之時,郵儲銀行江蘇分行的“農保貸”幫他解了燃眉之急。

“那會真的可以說是血本無歸了。如果不是郵儲銀行的‘農保貸’,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了。”看著自家大棚,回憶起去年春天的情景,李浩感慨道。

去年年初,李浩為自家的70畝大棚蔬菜購買了農業保險。當風雪災害來臨,108個大棚中有96個被大雪壓塌,盡管拿到了每畝100多元的保險賠償,但仍不足以彌補損失。這一情況被正在基層走訪的郵儲銀行泰州高港區支行信貸客戶經理李杰知曉。憑借之前投保的農業保險,在沒有擔保人、沒有附加擔保條件的情況下,李浩7月份就獲得郵儲銀行提供的20萬元、1年期貸款,並用這筆貸款重建了80畝大棚和80畝露天菜地。“今年終於好了,賣菜的毛收入能有40多萬元,基本能還清債務,日子又有了盼頭。”李浩高興地說。

作為郵儲銀行重要的創新之舉,旨在通過財政資金增信帶動金融機構為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提供易獲得、低成本的惠農金融服務的“農保貸”,正在幫助更多像李浩這樣的農戶發家致富,振興鄉村經濟。

一直以來,郵儲銀行高度重視“三農”金融服務,把支持農業經濟發展擺在突出位置,把農村改革創新擺在突出位置,把助力農民創收增收擺在突出位置,是“三農”金融服務的重要提供者。

郵儲銀行從傳統農戶小額信貸起步,逐步加大金融產品創新力度,目前已經形成了農戶貸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涉農商戶貸款、縣域涉農小微企業貸款和農業龍頭企業貸款等五條產品線,每條產品線下又分別包含多項貸款產品,實現了對所有涉農市場主體的全覆蓋。與此同時,針對各地農村差異性大問題,郵儲銀行因地制宜地創新抵質押擔保方式,先后將大型農機具、大額農業訂單、涉農直補資金、土地流轉收益、設施大棚、水域灘涂使用權等納入抵質押物范圍。此外,針對“三農”有效抵押擔保物匱乏、風險偏高等難題,郵儲銀行著力搭建“銀政”“銀協”“銀企”“銀保”“銀協”合作平台。

2016年9月8日,郵儲銀行成立三農金融事業部,圍繞“專業產品、專業服務、專業團隊”的建設目標,打造專業化為農服務體系,進一步加大對“三農”金融的保障力度,向全面保障升級。

截至2018年9月末,郵儲銀行發放涉農貸款余額達1.19萬億元,個人經營性貸款余額5299億元,有效緩解了“三農”融資困難。

優化服務 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符冬波是一位國有企業下崗工人,2008年開始成立椰殼加工廠。2016年,在符冬波最困難的時候,郵儲銀行海南分行為其發放了60萬元貸款。現在,符冬波不僅創業成功,而且解決了27名殘疾人和20多位貧困戶的就業問題。

“世界上沒有廢品,隻有放錯了位置的寶貝。我們做椰殼加工,當時處於最困難的時候,多虧了郵儲銀行的支持,我內心非常感激。”符冬波說。

郵儲銀行的支持為符冬波提供了“第一桶金”,而使其獲取更多幫助的,則源於2018年1月郵儲銀行與中央電視台共同舉辦的一場《創業英雄匯》項目選拔賽。符冬波憑借“小椰殼餐具”項目脫穎而出,獲得了萬寧市政府的土地和廠房支持,以及投資者的資金支持。

“創富大賽”為創新創業型企業提供了圓夢的舞台,也使郵儲銀行更加了解小微企業,推動了該行不斷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質量。針對小微企業金融需求“短、小、頻、急”的特點,郵儲銀行持續加大金融產品創新力度,形成了囊括“強抵押”“弱擔保”“純信用”各個擔保方式的全產品序列,充分滿足分布於不同行業、處於不同生命周期的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

“小微易貸”就是今年郵儲銀行為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而主推的一款全流程線上化的大數據信貸產品。郵儲銀行積極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打造全流程、線上化、純信用的融資模式,極大地緩解了小微企業因無抵押、無擔保導致的融資困境。

為了不斷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質量,探索大型銀行持續支持小微企業的有效模式,郵儲銀行自2010年以來,連續9年舉辦創富大賽活動,將“融資”和“融智”結合,為大量創業者和小微企業搭建了集資金支持、品牌傳播、技術指導以及商業模式交流為一體的綜合金融服務平台。2017年8月至今,郵儲銀行冠名央視《創業英雄匯》欄目,並與央視聯合舉辦5場項目選拔賽,共推薦48位選手獲得在央視舞台宣傳展示、獲得專家指導以及爭取直接融資的機會。

此外,郵儲銀行自2015年5月以來每月發布小微企業運行指數,建成了覆蓋全國近75%縣域地區的小微企業樣本庫,通過監測小微指數各類關鍵指標,為小微企業確定自身發展路徑、國家制定相關政策、社會機構健全小微企業服務提供更強有力的參考,積極營造全社會關心、關注和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截至2018年9月末,郵儲銀行小微企業貸款146萬戶,貸款余額5463億元,幫助大量小微企業解決了資金短缺困難。

服務國家戰略 助推經濟轉型升級

“郵儲銀行能利用其渠道、網絡及資金優勢積極參與大橋建設,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保証建設資金按時到位,對於港珠澳大橋如期建成通車作出了積極貢獻。”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局長朱永靈表示。

港珠澳大橋從2009年開建,到今年10月23日正式開通,郵儲銀行不僅全程見証了港珠澳大橋從無到有的過程,作為實體經濟的忠實服務者,郵儲銀行主動融合大灣區建設新契機,全力為大橋建設提供資金支持。

郵儲銀行作為大橋的重要貸款行,開辟了“綠色通道”,總分聯動,優先受理、優先審查、優先審批,同時,郵儲銀行廣東分行還為港珠澳大橋“量身定制”了一份貸款方案,利率方案採取分段式利率,為大橋項目提供固定資產貸款授信額度31.82億元,備用循環貸款授信額度4.19億元。

事實上,不隻港珠澳大橋,近年來一系列國家、省級重點項目、民生工程背后,都有郵儲銀行的身影。

多年來,郵儲銀行積極支持“一帶一路”建設,主動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推進國家戰略落地和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截至2018年9月末,郵儲銀行為京津冀地區投放公司貸款超過1500億元,對長江經濟帶地區投放公司貸款超過3700億元,對西部大開發區域和中部六省分別投放公司貸款近4300億元。

通過全面梳理國家重點投資專項和重大工程,郵儲銀行積極支持了具有全局性、基礎性、戰略性的重大工程,如交通、水利等符合國家發展規劃與產業政策的基本建設領域﹔燃氣供應、機場等重點城市符合監管與授信要求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高端裝備制造等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節能環保、健康養老等政策扶持力度大及發展前景較好的朝陽性產業﹔新能源等國家重點支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符合高新技術發展要求、成長性良好的信息技術、光電通信、航天航空及生物醫藥技術等行業。

與此同時,郵儲銀行重點圍繞基礎設施建設、能源資源開發利用、經貿產業合作區建設等領域,以跨境項目融資、跨境擔保等方式,積極支持企業“走出去”。其中,“一帶一路”業務已覆蓋阿曼、新加坡、巴基斯坦、塞爾維亞、印度等20余個國家,涉及智能制造、家電、IT、物流、鋼鐵、有色等行業。

注:此文屬於人民網登載的商業信息,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

(責編:馬昌、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