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IPO承銷費同比減65% 有52家券商“未開張”

2018年12月19日08:00 | 來源:証券日報
小字號

  ■本報見習記者 王思文

  A股IPO承銷保薦業務一直是券商投行業務的重要部分。年底降至,《証券日報》記者梳理數據發現,今年以來(截至2018年12月18日),92家擁有保薦資格“牌照”的券商中,僅40家券商有IPO承銷收入“入袋”(承銷收入以發行統計為主),承銷保薦費共計51.39億元,比去年同期的147.1億元驟降65.06%。另外52家券商的IPO承銷仍“顆粒無收”。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排名前十的券商共計攬入IPO承銷收入35.14億元,佔上半年總承銷收入的68.38%,而承銷收入低於5000萬元的券商數量則達18家。更有中小型券商相關人士向記者透露,受投行盈利情況影響,公司投行業務部門確有裁員情況。不難看出,券商投行業務中IPO承攬業務“馬太效應”十分明顯。

  不過,服務資本市場加大開放與扶優限劣的政策導向並未改變,在投行業務普遍承壓、業務資源頭部化傾向突出的背景下,投行業務業績不佳的券商能否“逆風翻盤”,仍值得市場關注。

  52家券商IPO承銷仍“顆粒無收”

  年底將至,券商IPO承銷收入排行榜也即將出爐。據《証券日報》記者了解,今年以來(截至12月18日),僅40家券商有IPO承銷收入“入袋”(承銷收入以發行統計為主),承銷保薦費共計51.39億元,比去年同期的147.1億元驟降65.06%,未能助力券商投行業績。

  具體來看,今年以來103單已上市的首發項目共計為40家券商貢獻約51.39億元的承銷收入,其中15家券商的承銷保薦收入超過1億元。而去年同期,首發項目承銷收入超過1億元的券商達32家。

  IPO承銷數量(包括聯席保薦家數)方面,中信証券以承攬11個IPO項目位列第一位﹔緊隨其后的是華泰聯合証券,承攬10個IPO項目﹔中信建投証券承攬9個IPO項目,位列第三﹔招商証券和中金公司分別承攬8個項目,並列第四位。此外,廣發証券、海通証券、國泰君安的IPO承銷家數也位居前列。

  承銷收入方面,今年以來,中金公司力壓其他券商,以7.244億元承銷收入位居首位,其中約3.4億元來自工業富聯IPO項目。中金公司目前承銷收入佔市場份額14.48%,遠遠超過廣發証券、國信証券等IPO保薦業務實力強勁的券商。而去年同期,中金公司的IPO承銷收入僅為4.62億元,市場份額僅為3.14%。不難看出,今年以來中金公司的投行業績成績可嘉,承攬工業富聯IPO項目讓中金公司投行收入驟增。

  華泰聯合証券的承銷收入暫列第二,攬入6.42億元,佔市場份額712.51%﹔緊隨其后的是中信証券,實現承銷收入4.68億元,佔市場份額9.1%。此外,主承銷收入超過2億元的依次還有中信建投証券、廣發証券、招商証券和國泰君安,分別實現承銷收入3.39億元、2.87億元、2.83億元、2.06億元,位列第4名至第7名。

  券商人士透露投行部門確有裁員情況

  今年以來,首發上市保薦業務分化明顯,龍頭券商擔任主承銷商的比例增加,中小券商難分一杯羹。更有中小型券商相關人士向記者透露,受投行盈利情況影響,公司投行業務部門確有裁員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排名前十的券商共計攬入IPO承銷收入35.14億元,佔上半年總承銷收入的68.38%,而承銷收入低於5000萬元的券商數量則達18家。不難看出,券商投行業務中IPO承攬業務“馬太效應”十分明顯。

  此外,截至目前,我國擁有保薦資格“牌照”的券商已達92家。而將近年末,僅有40家券商有IPO承銷收入“入袋”,52家券商的IPO承銷收入“顆粒無收”,佔比達近六成。其中更有7家券商連續三年未有IPO承銷費“入袋”,包括大通証券、國開証券、財達証券、川財証券和東方財富証券(前身為西藏同信証券)等。

  不過,目前這53家券商雖在今年還未實現IPO承銷收入,但仍有IPO項目正在証監會審核程序當中,有望為53家券商IPO承銷收入助力,爭取在年底前打破“零承銷”的狀態。

  總體來看,在從嚴監管和吸收優質企業上市的背景下,排隊上市企業數量有所放緩,這無疑是對券商投行業務的一次考驗,而有著天然競爭優勢的大投行也將無法避免這場激烈的業務爭奪戰。

(責編:李棟、朱一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