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缺乏統一管理 一家銀行多個APP體驗不佳

2018年12月11日08:10 | 來源:經濟參考報
小字號

  伴隨著數字化的浪潮,各大商業銀行紛紛加速在移動互聯網轉型端發力,手機銀行成為諸多銀行零售業務的重要發力點,手機銀行APP更新迭代速度也不斷加快。不過,日前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在手機銀行為客戶提供便利的同時,部分銀行的手機銀行APP數量過多,影響了客戶體驗。業內人士建議部分銀行同質化APP可進行整合。

  工行APP多達5個

  《經濟參考報》記者通過蘋果應用商城以各銀行全名為關鍵詞搜索顯示,在佔據市場份額較高的5家國有大行及9家股份制銀行中,11家擁有2個或2個以上針對個人用戶的手機APP,其中,大部分銀行的個人銀行賬戶業務和個人信用卡業務是兩個單獨的APP。不過,也有部分銀行的手機銀行APP多達4個甚至5個。

  以工行為例,工行除個人銀行APP“中國工商銀行”和信用卡業務APP“工銀e生活”外,還有“工銀融e聯”“融e購”和“工銀e校園”等APP,其中“工銀融e聯”可為工行銀行卡提供配套信使服務﹔“融e購”為購物平台﹔“工銀e校園”針對大學生提供綜合金融服務,如線上貸款、匯款預約、訂酒店車票、余額理財和購物等服務。此外,記者注意到,除工行總行開發的APP外,工行部分地區支行也有單獨APP,如“融e生活-深圳工行移動金融生活圈”和“工銀廣東e貸通”等。

  另外,建行的手機APP也較多,除與工行類似的購物平台“建行善融商城”外,建行還有覆蓋全場景的支付APP“龍支付”,以及為廣大租客房東打造的租賃共享平台“CCB建融家園”。

  或因內部競爭所致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手機銀行APP本是為了方便用戶辦理業務,但是多個APP有時候反而讓一些客戶無所適從。“其實我想就下載一個APP解決全部問題,但網點的工作人員告訴我,這些APP的有些功能並不能相互替代,主要的賬戶轉賬用‘中國工商銀行’,實時了解賬戶余額變化信息提醒用‘工銀融e聯’,要是想買東西得用‘融e購。’”家在北京的工行客戶張女士告訴記者。

  也有客戶對記者表示,“銀行現在搞那麼多東西,這裡一個APP,那裡一個APP,其實有的功能都差不多。去網點辦業務也是,工作人員過來就推薦下載APP,下了APP還送小禮品。”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部分銀行APP個數過多或與銀行內部部門之間相互競爭以及對APP缺乏統一管理機制有關。

  記者從多位工行人士處了解到,過去其沒有對APP統一管理的部門和機制,推出APP通常是由業務部門提出要求,經批准后研發部門開發上新APP,因此部門強勢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APP的開發。

  以“融e聯”為例。工行在2015年發布了其互聯網金融品牌“e-ICBC”,其主要包括“融e購”電商平台、“融e聯”即時通訊平台和“融e行”直銷銀行平台三大平台。“融e聯”最初定位是移動即時通訊平台,承載為客戶提供語音、文字、圖片、視頻等方式的即時通信服務,並在客戶經理、95588在線客服、行內外單位與客戶之間建立起交流、快速傳播等功能。“最早‘融e聯’主打社交功能,還有比拼微信的決心,不過現在看來,這些都沒能實現。現在定制賬戶余額變化短信提醒需要繳費,因此基本上‘融e聯’APP的功能就是替代以前的短信通知了。”一位工行人士對記者說。

  記者也從多位工行人士處了解到,工行也一直在考慮將傳統主流及新功能整合進主要的APP“中國工商銀行”,目前也正在研究如何適度整合。不過截至發稿,針對記者的採訪,工行對這一問題尚無官方回應。

  應整合全渠道提升用戶體驗

  對於銀行數字化渠道布局,微眾銀行和騰訊CDC發起的銀行用戶體驗聯合實驗室日前發布的《2018銀行業用戶體驗大調研報告》認為,銀行無需開發多個APP,要明確手機端主戰場,整合全渠道提升用戶體驗。“對於銀行而言,在通過APP布局獲取流量的過程中,需要以用戶需求為主,權衡用戶體驗,明確手機銀行APP的核心地位,避免入口過多、同質化過高和信息過載造成用戶對銀行APP的認知混亂,操作體驗不佳。”該報告建議。

  此外,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吳琦提醒,手機銀行在成本、獲客、服務方面的優勢將為零售業務發展提供助力,但在發展過程中,需首先保証手機銀行使用的安全性。“互聯網具有風險屬性,資金和貨幣的電子化在轉賬、交易、支付等環節均存在風險隱患,因此需要特別防控終端安全風險、平台安全風險、網絡安全風險等,確保用戶資金安全。”

(責編:李棟、朱一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