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銀行理財子公司來了 公募基金該如何應對

2018年12月10日08:01 |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小字號

“今年是從業以來最難做的一年。”一位銀行系公募投資總監對市場行情的感慨猶在耳邊。而今,對公募基金來說,新的危機感正在逼近。

近日,中國工商銀行發布公告稱,擬出資不超過人民幣160億元發起設立理財子公司。至此,包括五大行在內的19家銀行宣布成立理財子公司,合計出資高達上千億元。

公募基金遭遇勁敵

一直以來,公募基金高度依賴銀行的代銷渠道和委外資金。隨著理財子公司問世,這一局面或被打破。

“事實上,大多數基金公司是非常依賴銀行的。”某大型基金公司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目前公募行業規模佔比最大的固收產品資金來源主要是銀行委外。同時,大部分公募基金90%以上的銷售額來自銀行代銷渠道。

“可以預見,銀行一旦成立理財子公司,會盡可能把資源往自己的體系內輸送,固收產品必然優先考慮給‘親兒子’做,即便是銀行系基金也難逃親疏有別的待遇。”該人士進一步表示。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2月6日,年內共有19家銀行宣布設立理財子公司。其中,工、農、中、建四大行先后宣布擬設立全資子公司,注冊資本分別為160億元、120億元、100億元、150億元。其手筆之大,足見分量之重。

“對於這樣一場行業重塑,其實各家公募都很緊張。”一位銀行系基金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或許會倒逼基金公司大力發展權益類產品。

他認為,作為專業的機構投資者,公募行業長期以來“固收為王”的業務格局,並沒有體現出基金公司的核心競爭能力——投研。

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三季度末,資產管理規模排名前50的基金公司中,隻有15家權益類產品規模佔比在五成以上,而佔比在六成以上的基金公司僅為6家。其中,權益類產品權重在八成以上的,隻有東証資管和中銀國際証券,佔比分別為98%和89%。

把握三大初期優勢

具體來看,19家商業銀行設立的理財子公司將會在產品研究和銷售等方面對公募基金帶來一定競爭。業內人士認為,由於銀行理財子公司具有銀行天然的固收領域優勢,很有可能會使一部分銀行系公募在此類產品上的發展受到影響。

格上財富研究員張婷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理財子公司在固收產品上有天然優勢,且可以不超過產品淨資產的35%投資非標債權類資產,具備資金優勢和獲取優質項目的優勢。若公募基金要保持競爭力,需把握三大初期優勢:

一是加強權益類基金的管理能力。和公募相比,銀行的權益類投資能力較弱,尚未形成完整的投資框架。而基金公司經歷多年的打磨,投資體系和經驗已經得到很好的積累。

二是重點發展主動管理的債券類基金。因為銀行天然的優勢主要在非標,對於二級的券種選擇以及操作能力較弱,而基金公司具備領先優勢。

三是以差異化優勢突圍。比如,大力發展ETF以及指數基金。未來資產配置觀念會越來越受到認可,而相應的投資工具是匱乏的,因此在各資產類別發展指數化工具是很好的選擇。此外,具備全球化投資優勢的QDII基金,也是基金公司的天然優勢。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指出,行業重塑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短期來看,理財子公司對公募基金的沖擊有限。

一方面,基金公司經過多年的經營,中后台的估值、風控、服務體系已經非常成熟,發生問題的概率相對可控。

另一方面,權益類投資覆蓋各行各業的研究,人力的支出很大,並且非常市場化。而受銀行體系薪酬的限制,理財子公司短期內很難打造出強大的投研團隊。

競爭或是合作

成立之后的銀行理財子公司,與公募基金公司之間的競爭和合作關系走向備受業內關注。“由於資金端都集中在銀行,長期來看,假如理財子公司向資管市場看齊,與公募行業相比,兩者各有競爭力。”華南某公募基金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出現,為資管行業注入了新鮮“血液”,對於公募行業而言,意味著更大的競爭對手已經入場。據了解,近期銀行理財子公司內部動作不斷,已有公司派出相關人士前往公募基金公司調研,實則有“挖角”意圖。

滬上兩家銀行系公募相關人士均向本報記者表示,目前自家管理層很穩定,未有變動現象。理財子公司應該會從銀行內部調動固收人才,主動投研人才可能會從市場挖掘。

對於銀行理財子公司的下一步發展,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后林海認為,為了進一步擴大優勢,未來銀行或會開發FOF進行大類資產配置,在保証收益率的同時,確保一定的競爭性。

“銀行理財子公司其實是可以投非標的,所以收益上看,可能會有一定優勢。未來,理財子公司應該就是個能投非標的公募。”某基金第三方銷售機構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事實上,銀行理財子公司與公募行業之間也存在著眾多合作機會。比如,銀行理財子公司可以借鑒公募基金的投研優勢和經驗﹔公募基金也可以吸取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固收產品優勢。

盈米FOF研究院基金研究總監楊媛春向本報記者表示,資管行業是充分競爭的行業,供給機構的增加和競爭的進一步加劇,對投資者和此類產品的持續發展都是好事情。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認為,下一步,理財子公司將可能成為打通間接融資與直接融資的重要載體。當然,這並不意味著理財資金將立即大量入股市。在審慎經營策略下,銀行資管對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比例可能不會快速提升。

他補充道,不過,銀行資金可以直接進入資本市場之后,銀行就不用再向基金公司支付管理費,這將有助於提高銀行理財業務的盈利能力。同時,這將對銀行的投研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責編:李棟、朱一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