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420家上市公司上個月購買超800億理財產品 其中至少包括72隻券商類理財產品

券商理財產品成上市公司“新寵”

劉慎良
2018年12月09日09:03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上市公司利用閑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屢見不鮮。今年11月份,420家上市公司購買了811.58億元的理財產品。新的趨勢出現了:銀行理財“保本”優勢悄然減退,而券商理財正成為上市公司的“新寵”,尤其是不屬於資管產品范疇的券商收益憑証優勢愈加明顯。

  上市公司11月買了800多億理財產品

  近日,上市公司蠡湖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使用不超過3.4億元的閑置募集資金購買安全性高、流動性好的保本型理財產品。購買的理財產品主要為証券公司本金保障型收益憑証和銀行保本非固定期限型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在4.25%至3.65%之間。此次蠡湖股份購買的理財產品大部分為証券公司類理財產品,這在熱衷於理財的上市公司中不是個例。

  據了解,部分券商理財產品能達到5.6%的預期最低收益率,此前更有上市公司購買的券商理財產品預期最低收益率達到了7.5%。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11月份,就有420家上市公司購買了811.58億元的理財產品,其中大部分為銀行理財產品和結構性理財產品。

  不過,最新趨勢則是,銀行理財“保本”優勢逐漸退潮,券商理財產品開始走紅,其“保本”特性最為上市公司看重。據了解,11月份至少有40家上市公司購買了72隻券商類理財產品,合計金額達31.15億元。由於上市公司在選擇券商理財產品標的時十分謹慎,所以收益憑証等券商理財產品的特有優勢,開始被發掘出來。

  券商理財產品成上市公司“新寵”

  所謂收益憑証,是指由証券公司發行,以私募方式向合格投資者發售,約定本金和收益的償付與特定標的相關聯的有價証券。特定標的包括但不限於貨幣利率,基礎商品、証券的價格,或者指數。該理財產品因其操作靈活、安全性高且可以量身定制等優勢而受到投資者喜愛。

  有關人士介紹,券商收益憑証就是証券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對於券商而言是表內負債,也就是說,對於收益憑証按照約定收益率去兌付,券商是負有法定責任的。換句話講,隻要券商不破產,固定收益型的收益憑証,都是保本保收益的。

  今年以來,上市公司認購收益憑証的熱情逐漸上升,券商收益憑証發行規模也持續上漲。根據數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前三季度,至少已有250家上市公司購買了1000隻券商類理財產品,合計金額達416.64億元(以認購日期數據為准)。

  其中,超過七成的上市公司在購買券商理財產品時,選擇了收益憑証產品,在這些收益憑証產品中,有的是由上市公司自籌資金購買,有的是公司自有資金購買。其平均預計最低收益率在4.7%左右,產品期限以短期為主,其中3個月期限左右的產品最多。從數據上來看,超六成的公司閑置資金被券商收益憑証產品吸走。

  據了解,除收益憑証外,上市公司在券商理財的選擇上還有集合資產管理計劃、質押式報價回購交易等理財產品,這些理財產品分食另外的三成份額。

  上市公司購買理財規模近年來不斷擴大

  上市公司利用閑置資金購買理財,被視作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的通行做法。從最新數據看,A股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規模正在不斷擴大。

  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2014年上半年,322家A股公司共計認購了1482.48億元,購買了1981隻理財產品。2015年上半年,購買理財產品的A股公司數量迅速攀升至480家,同比增長約49%。這些公司購買的理財產品總額增加至2617.06億元,同比增長約77%。

  到了今年上半年,1081家上市公司購買了9620隻理財產品,累計認購金額達7485.45億元。無論參與購買理財產品的上市公司數量,還是合計購買理財產品的總金額,均刷新近5年來同期新高。購買理財產品的A股公司數量首度在半年就突破1000家,較2017年同比增長約18%。千家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合計認購金額接近7500億元,同比增長約25%。

  文/本報記者 劉慎良

(責編:李棟、朱一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