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啟幕 商業銀行或迎新一輪增資

2018年12月04日08:08 | 來源:經濟參考報
小字號

  繼《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使系統性重要銀行的資本充足率過渡期大限將至,一行兩會日前發布《關於完善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再度針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提出附加資本要求和杠杆率要求。業內人士表示,下一步如果面臨更高資本充足率要求,商業銀行或將增資。

  由於四大行均被納入全球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G-SIFI),而《指導意見》提出監管採用“孰高原則”,即當全球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同時也被認定為國內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時,原則上適用兩者之中較高的特別監管要求。根據金融穩定理事會(FSB)提出的總損失吸收能力(TLAC)監管框架,2025年1月1日起,工行和中行總資本充足率必須達到20%,建行和農行需達到19.5%。

  “雖然還有6年時間,但截至今年3季度,4家銀行資本充足率分布於14.16%-16.23%之間,距離監管目標尚有相當距離。6年時間並不長,每年都需要持續不懈地努力。” 申萬宏源証券首席銀行業分析師馬鯤鵬表示。

  今年以來,多家銀行通過定增、優先股、可轉債、二級資本債等方式“補血”。僅10月至今,就有至少3家銀行公告擬發行優先股補充資本,其中包括中國銀行擬發行總金額不超過等額人民幣1200億元的境內外優先股。此外,近期華夏銀行定增25.6億元獲銀保監會批准﹔寧波銀行100億元優先股進入登記托管程序﹔招行200億元二級資本債發行完畢。

  盡管持續“補血”,但專家仍預計明年中國銀行業資本補充將面臨一定壓力。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熊啟躍表示,金融強監管政策出台后,社會融資結構裡銀行貸款的佔比大幅提升,對銀行而言單位資產擴張的資本消耗增加,“這是今年銀行資本補充壓力較大的一個很重要原因,明年強監管政策延續下去的話,資本補充壓力也將持續。”

  東方金誠首席金融分析師徐承遠認為,《指導意見》的出台使得宏觀審慎監管框架進一步得到完善,但由於屬於額外監管措施,在面臨一定的附加資本監管壓力下,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或將迎來新一輪增資。

  不過銀行對於監管要求亦無需過於緊張。《指導意見》中明確,人民銀行會同相關部門在制定實施細則時將考慮我國金融機構實際情況,設置合理的監管要求與過渡期安排,避免短期內對金融機構造成沖擊。

(責編:李棟、朱一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