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提現手續費調價引"口水仗" 微信支付與民生銀行在爭什麼

劉雙霞
2018年11月26日07:41 | 來源:北京商報
小字號
原標題:微信支付與民生銀行在爭什麼

  近日,微信支付宣布將民生銀行提現服務費提升至0.15%的公告,引發熱議,也引來一場與民生銀行的“口水仗”。11月25日,北京商報記者從微信支付處得到的最新回應稱,此次收費規則的變化,針對的是民生銀行向微信支付收取的快捷支付手續費成本。從此次事件來看,微信支付希望通過提高對民生卡用戶在提現和轉賬方面的收費來彌補自己在民生卡快捷支付消費方面付出的成本。第三方支付收費背后,一方面想覆蓋部分成本,另一方面,通過收費,意圖把資金留在自有生態內。

  提現手續費調價引“口水仗”

  微信支付11月18日發布一則公告稱,由於民生銀行快捷支付手續費收費較高,基於成本壓力,從微信零錢提現或轉賬到民生銀行卡需要在服務費0.1%的基礎上加收0.05%附加費,共收取0.15%服務費(千分之一點五),單筆服務費不足0.15元的,將按0.15元收取。本次調整僅涉及民生銀行卡。

  隨后,民生銀行於11月23日發布了一份針對此次調整的回應聲明稱,“我行自與財付通合作快捷支付業務以來,未向該機構及其客戶收取任何提現或者轉賬手續費”。

  微信支付在11月25日的最新回應則稱,對於微信支付綁定民生銀行卡的用戶,每使用一次快捷支付消費,民生銀行都會向微信支付收取手續費,且手續費相對其他銀行較高。由於成本壓力,將提升從微信零錢提現或轉賬到民生銀行卡的服務費。

  對於雙方一來一往的“口水仗”,市場看法不一。一位不願具名的金融科技分析人士指出,雙方說得都是事實,隻不過說得並非同一件事。微信提到的民生銀行快捷支付通道費高是真,不過這個收費主要體現在持卡人的消費上,而非針對持卡人的余額提現行為,所以民生銀行申辯的沒有針對個人提現專門收費也沒有錯。對微信支付而言,處理民生銀行持卡人相關業務的費用整體高於其他銀行,調高提現服務費費率視作是一種變相費用轉移,將民生銀行較高的快捷支付手續費成本轉移至民生銀行持卡人上。攜用戶優勢,客觀上也達到迫使民生銀行降費的目的。

  支付巨頭舉“收費”大旗

  事實上,第三方支付早已開啟“收費時代”。從2016年3月1日起,微信支付開啟零錢提現收費計劃,每人終身隻能享受累計1000元的免費提現額度,超過部分需要按照0.1%的費率收取。

  彼時,微信的解釋是,對提現交易收費並不是微信支付追求的營收之舉,而是用於支付銀行手續費。微信支付的每一筆轉賬和提現交易,事實上不論金額大小銀行都要向微信支付收取交易手續費。

  隨著支付用戶規模不斷增長,微信支付、支付寶兩大巨頭確實面臨銀行通道成本增加的問題。在2016年3月,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也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銀行快捷支付到第三方支付都是有千分之一的成本在裡面,這個成本一個月超過3億元。

  在微信提現收費半年之后,支付寶也同樣進行了上調。2016年9月,支付寶對外發布公告表示,2016年10月12日起,將對個人用戶超出免費額度的提現收取0.1%的服務費。至於收費的原因,支付寶稱是“綜合經營成本上升較快”,調整提現規則是為了減輕部分成本壓力。

  騰訊在今年三季報中披露,其收入成本同比增長35%至451.15億元。該項增長主要反映為較高的支付相關服務成本、內容成本以及渠道成本。以收入百分比計算,收入成本由去年同期的51%擴大至2018年的56%。其中,其他業務(包含雲計算、第三方支付)收入成本上升最為激烈,同比上升63%至156.78億元。

  對於微信、支付寶提現由“免費”到“收費”的變化,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對用戶實施收費行為是有前提的,這個前提是用戶基礎足夠大,且黏性足夠強。用戶基礎大,意味著借助免費政策吸引新用戶的必要性下降,黏性強,則能將收費行為對用戶體驗的損害控制在可控范圍內。滿足這個前提的基礎上,收費本身的效果是多重的,從財務上講,可以緩解成本壓力,提高營收水平﹔從市場競爭的角度,提現屬於典型的資金流出,以收費的模式截斷資金出口,將資金沉澱於生態內部,有助於提升用戶對生態圈內金融場景的活躍度。

  “收費”的背后圖謀

  在分析人士看來,第三方支付收費背后,一方面想覆蓋部分成本,另一方面,通過收費,意圖把資金留在自有生態內。

  一位不願具名的支付機構人士指出,銀行通道成本一直是存在的,不同類型的通道、不同銀行以及支付機構在不同銀行備付金存款數量的不同,導致成本各異。成本一直存在,只是支付機構的打法不同,補貼期免費,是典型的互聯網打法,后續收費,一是開始覆蓋一部分成本,二是通過提現收費,把資金留在支付機構。

  薛洪言表示,在三類業務中,支付業務屬於典型的高頻入口型業務,可以為理財和貸款業務導流,以理財、貸款等盈利性業務來補貼C端支付業務,是第三方支付機構和銀行發展支付業務的典型策略,所以,對支付巨頭而言,不存在是否有能力補貼的問題,隻存在是否還有必要補貼的問題。當支付產品的用戶基礎足夠大、黏性足夠強的時候,繼續對C端用戶補貼的必要性下降,變免費為收費,便成為理性選擇。

  “從在商言商的角度看,民生銀行獨自提價也無可厚非,微信把手續費轉嫁給用戶也情有可原,總不能一直做慈善,用戶用腳投票就可以。用戶覺得民生銀行提現手續費高可能就會有部分用戶選擇不再使用民生銀行。同樣,微信用戶封死了所有免費提現的口子后,已經有相當多的用戶把收付款轉移到了支付寶。畢竟支付寶還有網商銀行、還有信用卡等方式無損提現。”中國支付網創始人劉剛表示,監管需要警惕的是,不能任由壟斷情況發生,否則就會出現壟斷之后任由民營公司定價,從而損害廣大消費者的利益。

  薛洪言認為,在手機銀行各類支付轉賬服務全面免費的背景下,支付巨頭的收費行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手機銀行App的吸引力。

  北京商報記者 劉雙霞/文 宋媛媛/制表

(責編:李棟、朱一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