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互金企業紛紛轉向金融科技 市場預警多層風險

劉雙霞
2018年11月21日07:54 | 來源:北京商報
小字號
原標題:金融科技熱度不斷 市場預警多層風險

  北京商報記者關注到,近來金融科技正取代互聯網金融,成為監管認可以及企業轉型的方向。關於金融科技的話題成為近期各論壇活動的主題,互聯網金融企業意圖借助技術轉向財富管理、智能理財,中小支付企業也想借助金融科技概念和手段走出生存困境。不過,與此同時,金融科技風險也引發市場關注。分析人士指出,應辯証看待金融科技發展機遇和挑戰,在行動上審慎穩妥。

  互金企業紛紛轉向金融科技

  近日,在杭州召開的金融科技以及金融服務領域創新大會Money20/20上,北京商報記者關注到,財富管理類企業以及支付機構紛紛立足金融科技將智能理財或者跨境支付等作為重點布局業務。

  在此次大會上,宜人貸CEO方以涵透露,平台目前更側重於財富管理這塊,並借助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應用,提供定制化的資產配置方案和財富管理建議。

  鳳凰金融總裁張震表示,智能化理財也成為鳳凰金融未來轉型的方向。在現場,張震也分享了保險領域的創新產品鳳凰智保。據悉,這是中國首個保險領域的AI智能顧問,致力於用科技手段幫助用戶解決保險痛點,幫助用戶解決以往在服務前端如何做出購買決策、應該怎樣科學選險問題的產品。

  北京商報記者還關注到,基於各類科技創新的跨境支付業務也成為此次參會支付企業布局的焦點。

  此外,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反欺詐和智能風控在金融界逐漸尋找到了著力點。信息服務公司益博睿《全球欺詐報告2018》調查了11個國家的5500名客戶與500家機構發現,72%的受訪機構表示對欺詐的關注度較一年前有所提升。同時,2017年全球欺詐損失自2010年已增長了225%。益博睿大中華區決策分析業務總經理黃健銘表示,大數據分析、機器學習等新興技術的應用位於欺詐管理核心能力的金字塔塔尖。

  多層風險引關注

  不過,在金融科技快速走熱的同時,風險和挑戰也引起各方關注。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近日在出席活動時表示,金融科技存在風險外溢、數字鴻溝、監管套利三大挑戰,這三大挑戰可能相互交織,形成更加復雜的風險結構,提高了金融風險全球治理的難度。

  金融科技巨頭公司的壟斷風險也是市場關注的一個焦點。中國工商銀行原董事長姜建清指出,大而不能倒的現象不僅存在於銀行業,金融科技行業也是一樣。金融科技行業因為競爭效率和收購兼並而形成,但規模的合理邊界和負面的效應亦不能忽略。中國人民銀行國際司司長朱雋在2018全球金融科技(北京)峰會上同樣提出了類似的擔憂,他表示,科技公司憑借技術優勢提供金融服務產品,進入金融服務業,創造新的業務模式,其規模效應容易催生大型科技公司。它們憑借技術優勢和品牌效應吸引了大量客戶,一方面為金融創新和金融發展提供了機遇、引入了競爭,提高了金融體系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對傳統金融體系的發展帶來了沖擊和挑戰。大型科技公司的發展會產生監管套利、不平等競爭、社會分配和宏觀經濟政策制定等方面的挑戰。

  此外,央行前行長周小川近日也提到,由於區塊鏈等金融科技技術的出現,使得技術提供商與傳統金融機構在技術路徑選擇上存在部分分歧。部分技術應用提供商沒有將潛在的金融服務能力發揮出來,而是看中存款賬戶的錢,模仿銀行吸收公眾儲蓄。

  市場建議加強審慎監管

  對於金融科技的監管,李東榮表示,應該辯証地看待金融科技發展帶來的上述機遇和挑戰,在態度上積極擁抱,在行動上審慎穩妥。

  事實上,金融科技易產生跨境監管套利。對此,李東榮建議,倡導國際基本共識。金融科技應該是具備可持續性創新,不能隻關注技術應用的短期效應,而忽視金融風險發生的滯后性。此外,促進各國的特色發展。各國還是應該從本國的國情出發,明確自身的優勢、資源稟賦和目標訴求,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發展金融科技,不必盲目地追求所謂的顛覆式技術和模式創新。

  “要嚴格法律約束。結合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安排,考慮將專項整治中經過實踐檢驗、取得較好成效的規則要求和機制安排制度化、長效化,研究規范專項整治過程中發現的新問題、新情況,及時補齊現在已經存在的或可能存在的制度短板。”李東榮稱。

  此外,李東榮表示,應貫徹落實“所有金融業務都要納入監管”的基本要求,加強金融監管部門以及中央和地方監管的統籌協調,實施穿透式監管和一致性監管,推動審慎監管和行為監管協同發力,形成對金融科技風險全覆蓋的監管長效機制。同時,積極探索和借鑒監管科技、監管沙箱等新手段、新模式,充分利用數字技術改進金融科技監管的流程和能力。

  北京商報記者 劉雙霞

(責編:李棟、朱一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