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基金發行進入尷尬時刻  15隻基金批而未發

王明山
2018年11月19日08:29 | 來源:証券日報
小字號

公募基金市場上新基金的發行提前邁入“寒冬”。今年以來,投資者避險情緒持續發酵,發行失敗基金的案例屢見不鮮,近日,《証券日報》記者注意到,眾多基金迫於募集資金的壓力選擇延長募集期,也有基金公司選擇在基金獲批后延后發行,以規避在此時發行基金募集失敗的風險。

由於沒有比較合適的發行時機,也有部分獲批的基金產品超過了“准備期6個月”的大限。《証券日報》記者注意到,已經有15隻基金已經在獲批6個月后未正式發行,而今年以來也已經有132隻基金先后選擇了延長募集,新基金發行的難度可見一斑。

《証券日報》記者採訪華南一家小型基金公司獲悉,目前該公司正在積極與資金方洽談,旗下一隻債券基金應該能夠比較順利的募集成立。但是對於眾多小型基金公司的權益基金來說,當前市場環境下投資者的認購情緒比較低落,新基金的募集仍面臨很大的壓力。

132隻基金延長募集

債基、偏債基金佔比高

11月15日,長盛基金發布了旗下基金長盛多因子策略優選股票延長募集期的公告,公告顯示:該基金從今年10月22日開始募集,原定募集截止日為2018年11月16日,但為充分滿足投資者的投資需求,根據相關規定,經長盛基金與該基金托管人以及基金銷售代理機構協商一致,經報中國証監會備案,決定將該基金募集期延長至今年11月23日。

實際上,今年選擇延長募集期的基金產品不在少數,但大多數產品選擇延長募集期的時間都是3個月,像長盛多因子策略優選股票延長7天的情況已經是比較理想。更有甚者,部分基金在選擇延長募集期后仍未能夠達到2億元募集金額或200人基金份額持有人數的下限,不得已宣告基金發行失敗。

《証券日報》記者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梳理發現,今年以來截至11月18日,已經先后有21隻基金發布了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的公告,宣布發行失敗。另一方面,65家基金公司旗下的132隻基金產品均在今年發布了延長募集期的公告,好在這些基金在延長的募集期內已經有所准備,絕大多數均順利完成了募集指標。

在選擇延長募集期的132隻基金中,債券型基金有33隻,偏債混合型基金有36隻,兩者合計佔比達到52.27%。《証券日報》記者注意到,即便今年以來債券市場表現平穩,多家基金公司趁機布局債券基金產品線,但是仍有眾多小型基金公司旗下的債券基金面臨著較大的資金壓力,老牌基金公司和銀行系基金公司在渠道上的優勢十分明顯。

而對於權益類基金,基金公司的態度則更加謹慎。《証券日報》記者從北京一家中型基金公司處獲悉,今年以來A股市場出現長期下跌,托管銀行明顯感受到投資者對於權益基金的認可度不斷下降:“我們也在市場底部時選擇申報了權益類基金,但是就目前投資者的態度來看,我們在發行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備,或者選擇延期募集。”

15隻基金延期未發

權益基金發行壓力空前

選擇延期募集的確能夠規避市場低迷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基金募集失敗的風險。不過,也有部分產品一直未能找到合適的發行時機,當前時點距離其獲批的時間已經突破了“准備期6個月”的大限。可見,對於基金公司來說,尤其是非銀行系的基金公司,在A股市場處於低位時,再次面臨了基金“好做不好發”的尷尬處境。

《証券日報》記者根據基金行政審批進度梳理發現,截至11月18日,已經有107隻基金處在基金發行期,37隻基金已經確定了基金募集期等待發行。而在另一邊,234隻基金已經獲批但尚未確定發行期,其中有15隻基金距離其獲批日已經超過6個月的時間。其中獲批最早的一隻基金,於今年3月7日正式通過証監會審核,至今仍未發行。

不同類型的基金延長募集也有各自的原因。《証券日報》記者注意到,上述15隻基金中,有9隻混合型基金和6隻債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延長募集期較好理解,今年權益類基金的大幅虧損使得投資者情緒低落,即便是在市場估值處於低位時,投資者還是傾向於投資固收產品。而債券類基金則不同,記者從華南一家小型基金公司獲悉,目前該公司正在積極與資金方洽談,旗下一隻債券基金應該能夠比較順利的募集成立。

而基金公司也有自己的尷尬。上述北京中型公募基金人士對《証券日報》記者透露,今年年初時市場似乎有延續2017年慢牛行情的趨勢,公司也想趁機布局產品線,快速申報了幾隻權益基金和指數基金,等到獲批后A股市場的行情一直不太理想,既不具備品牌優勢、也不具備業績優勢的產品,在此時即便選擇幫忙資金正式成立,后續的管理和運作也有難度。

(責編:李棟、朱一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