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銀保監會:允許險資通過專項產品入市化解股權質押風險

王麗穎
2018年10月29日07:30 |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小字號

險資救市聲音越來越強!

10月26日,銀保監會對《保險資金投資股權暫行辦法》(保監發〔2010〕79號)進行了修訂,修訂調整的主要內容是取消保險資金開展股權投資的行業范圍限制,並就修訂后的《保險資金投資股權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股權辦法》)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10月25日,中國銀保監會發文指明了險資救市路徑,允許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設立專項產品,參與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流動性風險,為優質上市公司和民營企業提供長期融資支持,維護金融市場長期健康發展。

10月19日,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允許保險資金設立專項產品參與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流動性風險,不納入權益投資比例監管。

取消行業范圍限制

《股權辦法》修訂調整的主要內容是取消保險資金開展股權投資的行業范圍限制,通過“負面清單+正面引導”機制提升保險資金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不再限制財務性股權投資和重大股權投資的行業范圍,要求保險公司綜合考慮自身實際,自主審慎選擇行業和企業類型,並加強股權投資能力和風險管控能力建設。

修訂《股權辦法》,一是有效提升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金融可及性。《股權辦法》取消了保險資金開展直接股權投資的行業范圍限制,賦予保險機構更多的投資自主權,可以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更多長期資金支持,營造良好的融資環境。

二是有利於提升股權融資和直接融資比重。引導保險資金為實體經濟提供更多資本性資金,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杠杆,增強經濟中長期發展韌性。

三是有利於優化金融資源配置。促進保險資金發揮機構投資者積極作用,更好服務混合所有制改革、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等國家重大改革舉措,重點支持有市場、有前景、有技術優勢的行業和領域,促進經濟提質增效。

下一步,銀保監會將根據社會各界的反饋意見,進一步修改完善《股權辦法》並適時發布實施。對於保險資金投資符合國家政策導向的領域和項目,還將出台配套政策予以支持。

險資救市細節出台

關於如何救市,10月25日,銀保監會還發布了《關於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設立專項產品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該《通知》設定了產品管理人條件,明確了專項產品的投資范圍,同時還強調了專項產品的退出安排和方式。

《通知》提出了五個具體要求:一是要求產品管理人應具有發行組合類保險資產管理產品業務資格﹔二是明確了專項產品的投資范圍,主要包括上市公司股票、上市公司及其股東公開發行的債券和非公開發行的可交換債券等﹔三是明確了產品的退出安排和方式,確保平穩退出﹔四是制定了專項產品風險管控措施,從專戶管理、封閉期、存續期、投資集中度、事前登記、信息披露、關聯交易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五是明確該產品不納入保險公司權益類資產計算投資比例。

銀保監會稱,未來將進一步支持保險機構增加對上市公司財務性和戰略性投資規模,調整和優化股權投資、債權投資等領域監管制度,對符合國家戰略和宏觀政策導向的項目給予更多政策支持,為實體經濟提供更多長期資金和資本性資金。

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數據顯示,2018年1-9月,25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注冊債權投資計劃和股權投資計劃共129項,合計注冊規模2635.05億元。其中,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劃67項,注冊規模1726.65億元﹔不動產債權投資計劃60項,注冊規模853.4億元﹔股權投資計劃2項,注冊規模55億元。

從券商股切入

《國際金融報》記者從多家保險公司資管人事處了解到,《通知》出台當天,已經有保險資金積極買入了幾隻券商股,單日買入量高達幾千萬。

一位券商投行人員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此前保險資金參與過二級市場投資,規模並不小。這一次是參與股票質押救市,肯定需要一個系統的方案。在此情況下,銀保監會給出了指引。目前來看,上証50、滬深300成分股、券商股、銀行股等藍籌股以及指數基金,都是保險專項產品青睞的對象。

事實也証明,各路救市資金進入后,A股部分板塊反彈效果立竿見影。雖然海外市場不穩定,但是最近幾個交易日,券商板塊出現了大漲,上証指數再次站上了2600點關口。

券商股被視為市場風向標,而保險資金也率先選擇從券商股救市。有資管人士向本報記者分析道,一方面,參與救市的不光是保險資金,各大券商也表示會參與救市。另一方面,很多上市券商本身股權質押規模也很龐大,比如,10家參與救市的券商目前股權質押量合計高達4000多億元。截至10月24日,申萬宏源2018年股票質押規模最大,其未解押的股份市值為780億元,其次是海通証券598億元、中國銀河503億元。

該人士透露,券商參與救市的資金並不比保險資金少,如果每家拿出500億元,那麼10家券商的救市資金至少高達5000億元。

相比各路救市資金,保險資金顯然最有優勢。不僅有久期特性,而且與券商資金以及各地政府推出的股權質押風險救助基金的資金成本相比,成本較低。

中短期利好

一位資管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此次救市,風險或更可控。因為加杠杆通道幾乎被堵死,且保險資金經過此前的舉牌風險教育,目前不會輕易涉險,甚至更加規范了操作,所以中短期內利好市場信心提振。

前海開源基金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險資投資於權益資金的資產比例一直限制在30%以內,這次設立專戶來化解股權質押風險,也就是買入優質上市公司的股權,不受30%的限制,也就是說,實際上險資投資於權益市場的比例已經突破了30%的限制,這是一個非常積極的信號。一方面表明險資是用真金白銀來化解當前市場最擔憂的股權質押問題。另一方面表明險資對於當前市場的看好。因為險資是屬於中長期資金,非常看重上市公司長期的投資價值。在市場低點的時候去配置,既幫上市公司解決了燃眉之急,又能夠獲得長期比較好的投資回報,可以說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對沖基金經理、恆豐泰石董事總經理韓瑋也對本報記者分析道:“目前股市處於歷史上市盈率最低的區域,保險公司的長期資金加大入市力度對提升保險公司未來的償付能力、利潤水平、競爭實力都具有重要意義。”他認為,險資救市可能更青睞那些穩健行業的高股息藍籌股,以及流動性好的低市盈率、高成長性個股。

關於險資投資風險問題,韓瑋認為,股票對抗通貨膨脹風險的能力遠遠優於債券,國內外股票的長期投資數據証明,隻要投資期限達到20年以上,股票的收益會高於債券,風險更是低於債券。保險公司長期投資於藍籌股並沒有實質風險,短期如果市場過度恐慌造成價格進一步低於價值則存在浮動虧損風險,但此時股票價格已經不能代表公允價值,應當在滿足一定條件下,用股票的買入成本價或淨資產作為會計的記錄計量依據。

(責編:李棟、朱一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