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小微金融亟待解決信息孤島 銀企之間需“看得見、看得懂、信得過”

2018年10月18日16:42 | 來源:新華社
小字號

新華社北京10月18日電(記者 吳雨、高少華)融資難、融資貴是小微企業面臨的老問題。近年來,各金融機構不斷提升小微金融服務,但在征信與增信方面仍存在短板。專家表示,“看得見、看得懂、信得過”是實現普惠金融的關鍵,完善征信與增信體系是解決金融機構小微服務短板的重要一環。

自2005年普惠金融概念被引入國內,我國普惠金融發展實踐取得巨大進步。一方面,大量新型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涌現,為傳統金融無法覆蓋的低收入者和中小微企業提供了金融服務﹔另一方面,大型商業銀行紛紛將普惠金融作為戰略轉型重要方向,深耕小微金融,在提升企業融資可獲得性、降低融資成本等方面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過去,小微企業貸款不良率平均在5%-8%,大型商業銀行服務小微企業缺乏精力和動力,一些大行的普惠金融貸款一年新增200億元就算不錯了。”建設銀行董事長田國立表示,如何打破銀企之間的信息孤島,一度成為不少大行服務小微企業的苦惱。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陳道富表示,金融的本質是基於信任的商業合作,“看得見、看得懂、信得過”是實現普惠金融的關鍵。提升小微金融服務,需要讓小微企業相對金融機構“可見、可理解、可信”,並降低這些行為的難度和成本。

為緩解企業融資信息不對稱問題,近年來人民銀行深入推進中小微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截至6月末,全國累計補充完善中小微企業信息261.14萬戶,累計已有51.78萬戶中小企業獲得銀行貸款,貸款余額11.28萬億元。

不過,隨著普惠金融的發展,征信體系也逐步顯示出了局限性。“小微企業融資難,首先難在第一次貸款如何被金融機構接受。但征信系統裡大都是借錢還錢的記錄,缺少能讓金融機構了解初次借貸客戶的非信貸數據。”人民銀行征信管理局局長萬存知說。

建設銀行日前發布的《中國普惠金融藍皮書(2018)》提出,當前,我國征信與增信體系存在覆蓋廣度不夠、信息缺乏有效整合、連帶擔保與違規授信、企業個人信息泄露等問題。在現有信用信息系統基礎上,需進一步推進信用信息的征集、整合、公開和共享。

“信用體系建設是金融機構發展普惠金融業務的底層保障和支撐環節,隻有圍繞小微企業的信息更完整、更真實,才能打消銀行對融資風險的顧慮。”建設銀行普惠金融事業部總經理張為忠表示,“目前失信聯合懲戒制度也有待進一步完善,以減少企業逃廢債事件的發生,讓銀行更有信心提升小微企業的信用貸款額度,以對接企業融資需求。”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楊濤表示,小微金融發展離不開環境與土壤的支持,一方面需要金融機構不斷推進數字化與信息化、支付清算、信用等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需要合適的第三方機構進行增信服務,為小微企業融資提供相應的保險或擔保。

《中國普惠金融藍皮書(2018)》提出,應推動社會征信機構發展,為金融機構提供信用評分、評級等信用信息增值服務,特別是為促進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支持電商和小額信貸協會等主體基於其數據資源發展征信業務,扶植新型征信機構成長。通過建設多層次的征信機構,促進金融機構產品和服務創新。

“與此同時,在監管的引導下,商業銀行正借助現代信息科技手段,綜合利用內外部大數據,整合相關信息創新小微金融服務。”田國立介紹,目前,普惠金融已成為建設銀行重要的發展戰略之一,今年以來至9月末,建設銀行普惠金融貸款新增1600億元。

陳道富表示,大部分小微企業並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依附於核心企業。因此,金融機構應將小微企業群與核心企業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評估,通過對物流、債權、債務等多重信息考量小微企業的信用情況,重新發現小微企業的價值所在。

張為忠表示,隨著征信與增信體系的持續完善,加之更多的非財務、非金融數據信息多維度地補充金融機構的數據庫,銀行對小企業的授信判斷將越來越准確,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的效果可期。

(責編:李棟、朱一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