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攬儲新寵結構性存款發行降溫 個別銀行備注“保本“涉嫌違規

劉 萌
2018年10月16日08:33 | 來源:証券日報
小字號

今年上半年,結構性存款代替保本理財成為商業銀行攬儲新寵。與此同時,在資管新規、《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簡稱“理財新規”)等逐步落地的背景下,假結構性存款也引起監管部門關注。

根據銀保監會9月28日發布的理財新規,商業銀行發行結構性存款應當具備相應的衍生產品交易業務資質,部分沒有資質的銀行被排除在外。

《証券日報》記者走訪發現,還有個別銀行涉嫌違規宣傳,在產品清單上備注“保本”。

結構性存款發行降溫

今年以來,結構性存款發行火熱。除6月份結構性存款環比增速為負以外,截至8月份,結構性存款規模環比均有所增加。央行數據顯示,1月份-5月份結構性存款規模環比增速分別為14.69%、4.84%、5.18%、4.05%和1.21%,6月份環比下降0.62%,7月份和8月份結構性存款規模環比增速分別為5.44%和3.21%。截至今年8月末,商業銀行結構性存款已突破10萬億元大關,達到10.02萬億元。具體而言,8月份,中資大型銀行結構性存款規模為3.26萬億元,中小型銀行結構性存款規模為6.76萬億元。

《証券日報》記者查閱銀行官網並咨詢銀行客服了解到,部分中小銀行結構性存款已經停止增量發行。

某國有大行人士告訴本報記者:“此前,有中小銀行委托合作銀行發行結構性存款產品,在產品成立日將前端手續費按照本金的一定比例支付給有衍生品交易業務資質的銀行,在產品運作期間,有資質的銀行需要定期向委托銀行更新期權部分淨值,產品到期日,委托銀行再將后端手續費和期權費支付給被委托銀行,被委托銀行將期權投資獲得的投資收益返還給委托銀行,再由委托銀行與本金一起支付給客戶。”

不過,理財新規第七十五條規定,衍生產品交易部分按照衍生產品業務管理,應當有真實的交易對手和交易行為。商業銀行發行結構性存款應當具備相應的衍生產品交易業務資格。

事實上,在理財新規征求意見稿發布后,就有銀行暫停新增結構性存款產品,也有部分銀行一直觀望等待政策落地實施情況。

據融360監測數據顯示,9月份,商業銀行共發行結構性存款342隻,較8月份減少132隻,降幅為27.85%。

隨著長假的結束,理財產品發行回歸正常。融360監測數據顯示,上周(10月5日-11日)結構性存款發行量為59款,較國慶前一周減少了10款,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為3.86%,其中人民幣結構性存款49款,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為4.10%,較國慶前一周上升了0.24個百分點。不過,此最高收益率相比上半年《証券日報》記者走訪時,已經下降了不少。

保守型投資者偏愛結構性存款

某股份制銀行網點大堂經理告訴《証券日報》記者:“不少投資者對保本的需求仍然比較高,有些客戶一聽產品不保本,都不願意繼續聽介紹。結構性存款臨時補位保本理財,受到保守型客戶的偏愛。”

還有銀行工作人員表示:“結構性存款產品一直賣得比較好,募集期結束前都能賣完,有個別搶手的產品上線半天就搶光了。”

《証券日報》記者走訪銀行網點時發現,無論是國有大行還是中小銀行,理財產品宣傳單都將結構性存款寫在了最醒目位置。

不過,各家產品的起存點、預期收益率有一定差距。比如,某城商行一款364天期限的結構性存款產品,5萬元起購,年化預期收益率1.95%-3.8%﹔某國有大行一款184天期限的結構性存款產品,50萬元起購,年化預期收益率為2.7%-3.85%﹔某股份制銀行一款202天期限的結構性存款產品,5萬元起購,年化預期收益率為1.09%-5.59%。

在結構性存款規模激增背后,也存在一些不合規的地方。目前設置接近於100%觸發預期最高收益率條件的假結構性存款仍然存在。

同時,個別銀行的宣傳也涉嫌違規。以某國有大行為例,據大堂經理發給《証券日報》記者的在售理財產品宣傳單顯示,一款期限為95天的結構性存款產品后邊備注了“保本”,預期收益率也僅僅寫出了預期最高收益率3.8%。在本報記者詢問時,該行的客戶經理回應稱:“不用擔心,最后年化收益率肯定是3.8%”。

(責編:李棟、朱一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