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年內7家銀行44位董監高出手增持 耗資或逾3500萬元

張 歆
2018年10月16日08:31 | 來源:証券日報
小字號

忍無可忍,無需再忍!面對估值今年一直低位徘徊的上市銀行,“董監高”們顯然無法淡定,而集體增持無疑是向二級市場表明態度的最好方式。

《証券日報》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7家上市銀行的約44位“董監高”通過增持的方式表明對於自家銀行的信心。“董監高”的增持或許不會在二級市場立竿見影的產生效果,但是其展露的信心和決心,或許能夠撬動更多的增量資金進場馳援。

“董監高”出手增持 人均投入80萬元

9月25日,交易所披露了交通銀行3位新上任的高級管理人員最新的持股信息:其中,徐瀚持有5萬股A股、2萬股H股,涂宏持有5萬股H股,付萬軍持有7.13萬股A股。此前的8月6日,交易所還披露了該行彼時上任的行長任德奇持有10萬股H股的信息。

由於屬於高管赴任導致的股權變動披露,因此上述高管股權變動的原因都填寫為“其它”。但是,從交通銀行中報披露情況來看,7月10日至7月12日,該行部分董事和高管利用自有資金從二級市場集體增持股票,“貫徹落實國務院批准的交行深改方案,進一步引領和深化該行核心管理人員長效激勵約束機制改革的重要舉措,顯示了管理層對百年交行事業及中長期投資價值的堅定信心”。其中,行長任德奇的10萬股H股確系彼時二級市場買入,而徐瀚、涂宏、付萬軍的持股也很有可能來自於該次集體增持。

《証券日報》記者統計發現,今年以來,共有7家銀行的44位“董監高”(或其近親屬)合計增持約224萬股,共計斥資逾3500萬元(注:閃電增減持且並未導致持股數量實質性變更的交易行為,以及分紅送轉均帶來的股權增加未統計在內),人均投入接近80萬元,而近半數上市銀行董事長去年年薪低於80萬元。

從各家銀行“董監高”參與人數、增持股份數量和所花費的資金來看,交通銀行和招商銀行“董監高”參與度最高。

上交所信息顯示,7月份,交通銀行7位“董監高”共計增持25萬股,平均交易價格為每股5.5元至6.04元,共計投入148萬元。此外,今年1月份,交通銀行曾有監事斥資19.32萬元增持了3萬股,再加上8月份和9月份披露出來的信息,增持高管人數或上升至12位,合計的增持支出最高超過320萬元。

7月10日,招商銀行監事徐立忠和黃丹分別在二級市場增持該行5萬股和4.5萬股,投入資金分別為134萬元、120萬元。今年5月11日晚間,招行公告稱,公司10位“董監高”分別於5月8日至10日期間以自有資金從二級市場買入公司A股股票,共計買入85.5萬股招行股票,共計斥資2382萬元。也就是說,今年以來,招商銀行“董監高”合計投入了2636萬元用於增持。

此外,從7月9日至7月19日,江蘇銀行11位“董監高”聯袂增持自家銀行股權,合計超過36萬股,成交金額合計逾225萬元。對比江蘇銀行的“董監高”名單可以發現,該行約半數“董監高”參與了本輪增持,且單人最高投入近31萬元。此前,江蘇銀行曾公告表示,領取薪酬的時任非獨立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監事長、紀委書記自5月24日起6個月內,計劃以累計不低於上一年度在本行領取稅后薪酬15%的自有資金,通過交易所交易系統增持公司股份。

同樣是在7月份,浦發銀行公告稱,公司高級管理人員以自有資金從二級市場買入公司A股股票,參與增持高管共有6位,合計增持34.85萬股,投入資金共計328萬元。

7月5日,張家港銀行監事陸斌本人競價交易1000股,成交均價為5.85元/股,耗資0.585萬元,當日結存股份數量為50.1萬股。

平安銀行首席財務官項有志以及其子(或其女)今年4月底以來已經共計6次增持平安銀行,其中本人增持6000股,家屬增持3500股,共耗資逾10萬元。

此外,無錫銀行監事趙漢民1月8日曾增持1000股,花費0.82萬元。

投資價值凸顯 外資有望加倉

長期以來,估值“打折”的銀行股可以說投資價值進一步凸顯,同時,上市銀行“董監高”的增持無疑也向市場釋放了信心。接下來,增量資金可能來自何處,自然廣受關注。

“銀行股身為藍籌卻集體破淨,可以說估值出現嚴重低估,今年監管層取消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實施內外資一致的股權投資比例規則,外資或許會重點考慮銀行股”,此前有資深市場人士對《証券日報》記者表示,“金融業的對外開放對外資還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該人士認為,從理論上來說,對於部分上市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而言,外資機構持股比例限制的取消,意味著第一大股東寶座有了更迭的可能,“畢竟多家中小銀行都沒有實際控制人”。

事實上,在監管部門解除相關限制之前,部分外資已經顯示出對於中資銀行的青睞,甚至是頂格持股。上市銀行財報顯示,有1家上市銀行外資機構持股比例達20%,有4家上市銀行外資機構持股比例超過15%(低於20%),另有1家上市銀行的外資機構持股比例在10%-15%之間,1家銀行外資機構持股比例在5%-10%之間。

不過,“從過往的外資機構投資手法來看,外資對於銀行股權的持有大多更類似於財務投資,大概率是低估值入場,在合理的回報區間套現離場”,有並購界人士的看法略有不同。

另據《証券日報》記者觀察,部分大中型上市銀行一直屬於滬股通和深股通交易中“北上資金”最為青睞的選擇,並多次位列每月成交活躍股前十名。

中泰証券分析認為,趨勢投資者一直不關注銀行股,使得銀行估值便宜。如果資金考核時間較長(2-3 年),低估值的銀行股會帶來穩健的收益,會是這些資金的重要選擇。如果未來中長期資金(海外資金、大型機構、政府類型、銀行理財),在市場佔比持續提升,需要重視銀行股的“配置價值”。

(責編:李棟、朱一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