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大發審委時代過會率榜:國金証券“墊底”

董亮 劉鳳茹
2018年10月11日07:55 | 來源:北京商報
小字號

  自大發審委運行以來,IPO市場審核給人最直觀的感受便是過會率低,而券商IPO保薦業務成績如何呢?經統計,單從保薦IPO企業上會數量來看,中信証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証券”)在行業處於領先地位。不過,保薦的“質”更能體現一家券商的保薦能力。若以保薦IPO企業上會數量在10家(不含10家)以上的券商為基准,其中華泰聯合証券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華泰聯合証券”)交出滿分的過會率答卷,而國金証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金証券”)則成為過會率“墊底”的券商。在業內人士看來,未來券商行業的集中度越來越高,尤其是大券商之間的競爭,更應該是項目質量上的競爭。

  中信証券保薦數奪魁

  經北京商報記者統計,從保薦的IPO企業上會數量來看,中信証券拔得頭籌。

  據同花順iFinD統計數據顯示,自去年10月17日至今年10月9日,大發審委共審核了260家公司的首發申請,其中140家公司的首發申請獲通過,通過率為53.85%。這260家企業的IPO項目大約被60家券商包攬,其中有5單IPO項目為聯席保薦的情況。若對聯席保薦IPO項目進行剔除后重新計算,52家券商分食了近一年來255家企業的IPO項目。

  具體來看,52家券商中,5家券商保薦IPO的企業上會數量在5家(含5家)以上,IPO企業上會數量在10家(含10家)以上的共有8家券商,包括中信証券、中信建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建投”)、廣發証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發証券”)、招商証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招商証券”)、國金証券等券商。這8家券商,合計保薦的IPO企業上會數量為120家,佔審核企業數量近五成的比例,可以說是近一年中IPO保薦業務中的主力軍。

  從單家券商保薦IPO企業上會的數量來看,中信証券達到25家,遙遙領先其他券商。中信証券承接了浙江力邦合信智能制動系統股份有限公司、青島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廣東丸美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的IPO項目。中信建投、廣發証券、招商証券3家券商保薦IPO上會企業數量分別為17家、16家、16家,國金証券、華泰聯合証券的保薦IPO企業上會數量分別為13家、11家。

  不難看出,僅從保薦IPO企業上會數量這一指標來看,中信証券無疑是券商投行保薦業務的頂尖代表。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包括南京証券股份有限公司、財通証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財通証券”)等在內的17家券商,過去近一年的時間,保薦的IPO企業上會數量僅為1家。換言之,這17家券商合計保薦的IPO企業上會數量不足以與中信証券一家券商相匹敵。

  據同花順iFinD統計數據顯示,自去年10月17日至今年10月9日,華西証券股份有限公司、浙商証券股份有限公司、平安証券股份有限公司保薦的IPO企業上會數量均為2家。

  國金証券過會率“墊底”

  相比起保薦的數量,各家券商的保薦質量則更具看點。

  據同花順iFinD披露的數據計算發現,涉及的52家保薦券商中,有11家券商保薦的項目過會率為100%,不過其中有9家券商保薦IPO企業上會數量僅為1家。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為,在過會率達到100%的保薦機構中,由於大多數券商保薦企業數量僅為1-2家,因此以此來計算過會率作為衡量券商的保薦能力標准,結果難以服眾。

  若以保薦IPO企業上會數量在10家以上(不含10家)的券商為基准計算,7家券商保薦的IPO企業中,過會率在50%以上的券商有5家。以這一指標來看,華泰聯合証券無疑是7家券商中的佼佼者。

  據同花順iFinD統計數據顯示,自去年10月17日至今年10月9日,華泰聯合証券共保薦了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江蘇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企業的IPO項目,而這11家企業全部過會。

  目前廣發証券保薦的IPO企業通過率位列第二,廣發証券保薦的16家IPO企業中,11家企業的首發申請均成功過會,過會率為68.75%。相比之下,表現最差的非國金証券莫屬,國金証券保薦IPO企業成功過會的為5家,過會率尚不足四成。在這7家券商中,國金証券也是保薦的IPO企業過會率“墊底”的券商。

  數據顯示,在過去近一年的時間裡,國金証券保薦的IPO項目中,取消審核、暫緩表決情況均出現過一次。從被否數量來看,國金証券保薦的IPO企業中有6家被否,包括福建省閩華電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春暉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申請均被否。目前,國金証券的IPO保薦項目被否率達到46.15%,也是上述7家保薦IPO企業上會數量10家以上的券商中被否率最高的。

  此外,從近一年保薦企業的過會率上看,除了國金証券外,保薦IPO企業數量排名居前的中信証券的過會率排名也並不佔優勢。數據顯示,中信証券保薦的25家IPO上會企業中,僅12家企業首發申請獲通過,通過率為48%。值得一提的是,自大發審委履職以來,截至10月9日,財通証券、華創証券有限責任公司等保薦IPO項目僅為一單,而過會率卻“挂零”。

  “馬太效應”凸顯

  業內人士認為,優質龍頭企業的IPO項目為2018年投行業務的重點,龍頭券商與中小券商投行業務差距或將會進一步擴大。未來龍頭券商業務優勢將進一步凸顯,頭部券商的馬太效應愈發明顯。

  北京地區一位券商投行人士稱,券商保薦業務的成敗除了受到IPO政策影響外,更受到保薦項目本身質量的影響。“在資源受限的情況下,對一些中小型券商而言,完成一單首發上市的項目都算是突破了。”

  實際上,中小型券商與大型券商的差距還直接體現在承銷與保薦費的收入上。據同花順iFinD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10月17日至2018年10月9日期間,承銷與保薦費超過億元的券商有16家,而排名前三的為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金公司”)、中信証券和華泰聯合証券,這三家券商的承銷與保薦費用的金額分別約為7.09億元、6.56億元和5.52億元,華西証券、中原証券股份有限公司的承銷與保薦費則不超過2000萬元。

  對於券商在IPO保薦業務上出現差異化的原因,首創証券研究所所長王劍輝認為,與券商的規模有關,大型券商比較注重團隊建設,保薦人的市場份額比較大,對擬上市公司層面,品牌吸引力比較強。投融資專家許小恆則指出,由於具有完備的風控和內核體系,保薦項目將會進一步向大券商聚集。

  宋清輝稱,券商投行業務在步入有序合規發展新階段的同時,也令各家中小券商背負了更大的運營壓力。許小恆進而表示,券商IPO保薦項目的比拼是由項目儲備數量、保薦人數量及其責任感和執業水准、是否具有完善的內控制度和內核程序、服務能力等綜合因素決定。未來券商在保薦項目上集中度會逐步提高,從嚴審核的監管要求下,保薦機構的座次也有著很大程度的調整,一些更注重項目合規性、規范性的券商脫穎而出排名靠前,相反因冒進攬項目的中小券商人員成本、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都沒有優勢,生存空間將被進一步擠壓。

  英大証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補充道,“中小券商面臨的業務壓力會越來越大,需要差異化思考如何在現有業務體系下建立差異化的競爭優勢。而大券商之間不僅是項目數量的競爭,更應該是項目質量上的競爭”。

  北京商報記者 董亮 劉鳳茹/文 高蕾/制表

(責編:李棟、朱一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