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消費金融牌照熱再起 業內:獲客能力將成決定因素

劉雙霞
2018年10月10日08:02 | 來源:北京商報
小字號

  北京商報訊(記者 劉雙霞)在金融科技巨頭紛紛“去金融化”、強調科技屬性的背景下,金融牌照價值仍在,北京商報記者關注到,近期,消費金融牌照熱再起,十余家擬籌建消費金融公司正在等待審批。不過,在分析人士看來,整體來看,消費金融牌照價值趨降。未來,持牌消費金融機構內部會加速分化,獲客能力或成為決定機構競爭力的最核心因素。

  國慶期間,首家兩岸合資消費金融公司——金美信消費金融公司獲批開業。近日,中信集團、中信信托和金蝶國際聯合發起的中信消費金融也獲得銀保監會審核通過,此外,光大銀行於近期發布公告稱,將與中青旅及王道銀行共同發起設立北京陽光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擬注冊資本10億元。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等待審批的消費金融公司達十余家。

  2009年8月13日,原銀監會正式發布了啟動消費金融公司試點審批工作,此后2013年、2015年兩次擴大試點,將消費金融公司試點擴大到全國,目前,已有27家機構拿到牌照。不過,值得關注的是,持牌系消費金融公司數量增長緩慢,2011-2013年沒有新批消費金融公司,其余年份以個位數的速度增長。

  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消費金融牌照的發放節奏體現了監管對消費金融的態度,2015年以來,盡管互聯網金融遭遇強監管,但監管層對消費金融一直持鼓勵態度,尤其是2018年下半年以來,多方發聲鼓勵消費金融發展,為消費金融申牌與發牌提速創造了條件。

  分析人士指出,消費金融牌照的紅利仍然存在,不過,牌照並非布局消費金融業務的唯一渠道。薛洪言指出,隨著消費金融產業鏈的成熟和分工的細化,牌照不再是涉足消費金融業務的唯一入口,如獲客引流、貸款撮合、大數據服務、不良催收等環節均不需要牌照,整體趨勢上看,牌照的價值是下降的。貸款發放、風險承擔等核心環節隻有持牌機構才可參與,從這個角度,隻有持牌才能參與消費金融全鏈條服務,對於巨頭而言,獲取牌照仍是不二選擇。“從資金籌措渠道、杠杆率等角度來看,銀行的牌照價值最高,消費金融的牌照價值次之,相應的,消費金融牌照的申請門檻也遠高於小貸公司等其他小牌照。”薛洪言表示。

(責編:李棟、朱一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