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基金紛紛折戟 有人急求接盤有人想抄底

卓泳

2018年08月24日08:13  來源:証券時報
 
原標題:新三板基金紛紛折戟 有人急求接盤有人想抄底

  近一年來,新三板市場遭遇“跌跌不休”行情,讓當年興致勃勃涌入新三板市場的基金們如今進退維谷。數據顯示,在2018年到期的新三板基金中,有六成以上的回報率是負數。這些業績不如預期的基金,面臨著究竟是延期還是找人接盤的尷尬選擇。此外,2018年至今,新設立的新三板基金數量也創了近三年的新低,有機構投資者甚至認為,今年不應該單獨設立新三板基金了,應該審慎選擇幾個優質的企業,以及延長投資周期。

  超六成

  到期基金虧損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截至目前,與新三板相關的基金理財產品共有9606隻,其中7314只是私募証券投資基金產品,1327只是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產品。從這些產品的設立時間來看,有3533隻新三板基金產品成立於2015年,3722隻新三板基金產品成立於2016年。但是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以投資新三板為主的“新三板基金”發行數量就開始逐漸減少。

  新三板基金在2015年大量涌現源於當時火爆的市場表現。回顧2015年的新三板市場,新三板成指最高時站上了2134.31點,做市指數也曾創下2673.17的最高紀錄。深圳一名不願具名的券商人士告訴記者,當時很多機構設立新三板基金的投機性很強,有很多是在企業股改后挂牌前進入的,由於本來就沒打算長期投資,所以也沒對市場和企業做深入研究。“實際上,當時的產品期限普遍都很短,有12個月投資期加6個月退出期的,還有12個月投資期加12個月退出期的,而且佔比還不低。”

  然而,從2017年開始,新三板的市場表現一路走低,到了2018年新三板行情更是陷入低谷。截至2018年8月23日收盤,新三板做市指數為775.08,為歷史低位,較2015年跌幅超七成。

  流動性低迷、融資功能減退、投資者門檻高等問題使得新三板指數不斷走低,而投資標的集中在新三板市場的新三板基金,也面臨慘重的損失。Choice數據統計顯示,2018年到期的基金有173隻,隻有61隻披露了成立以來的業績,其中隻有20隻的回報為正數,其余的回報均為負數,佔比高達67%。其中虧損最多的一隻新三板基金3年裡虧掉了93%,收益最高的一隻新三板基金3年裡賺了63%。

  “據我了解,在2015年設立的新三板基金總體上表現非常不理想,即使是像景林那樣級別的私募基金都遭遇了較大的虧損。當然也不乏優秀的新三板基金,比如少數派新三板系列基金表現相對比較出色。” 濱利投資基金經理梁斌告訴記者。

  陷延期接盤兩難

  新三板市場未如預期那樣快速發展,流動性缺乏、估值上不去、企業“出走”IPO等種種遭遇,讓基金管理人對新三板市場的投資規劃紛紛折戟。

  如何退出,誰來接盤?

  一家新三板基金產品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對於還沒盈利的基金有三種退出的方式,第一種是基金管理人與出資人協商進行延期﹔第二種是將基金賣給其他私募基金,隻要新三板基金所投標的企業有成長性,仍有可能溢價出售,但也有可能打折出售﹔第三,資金實力強的基金管理人把出資人的股份接過來。

  但是,上述人士表示,“GP(普通合伙人)回購股份基本不可行,因為基金的杠杆非常高,如果回購股份是要破產的。”在他看來,新三板基金能否成功退出,關鍵在於投資的標的是否有足夠的成交量,“一隻股票每天的日成交要在500萬以上,才有希望在二級市場上退出。如果成交量太小,沖擊成本很大,投資風險就很大。”

  找人接盤、老股轉讓可否?記者了解到,由於很多基金面臨到期兌付的壓力,因此願意折價進行老股轉讓,價格大概是同期定增價的八九折,如果轉讓方著急用錢,價格會更低,但從市場反應來看,似乎並不明朗。“目前來看,機構對於接盤反應比較冷淡,主要是由於2015年時企業估值被炒作得比較厲害,價格相對較高,而當前市場又很低迷,接了也不知道能否退出。”梁斌說。

  此外,梁斌還告訴記者,今年整體的募資環境都不好,機構也未必有足夠的資金來對基金延期,目前出資人大部分都是被動延期的。“今年或許不應該單獨設立新三板基金了,面對新三板流動性的持續萎縮,投資隻能靠時間與公司的成長來取勝。”他認為,過去希望通過轉IPO或者轉板的方式獲取套利機會的盈利模式明顯行不通了,投資周期可能需要比之前更長一些,選股上也要更加謹慎。

  或有抄底機會?

  據記者了解,過去兩三年,也有不少私募股權投資機構設立了新三板基金,專門投資新三板企業。但從2016年開始,VC(風險投資)/PE(私募股權投資)對新三板企業的滲透率也在下降。清科研究中心統計的數據顯示,2016年度,新三板挂牌企業VC/PE滲透率21.5%,但在2017年上半年,VC/PE支持的新增挂牌總企業數量下降至13.7%,共有179家。而據Choice數據統計顯示,2018年至今僅有43家新三板企業被VC/PE投資,投資總額約為3.7億元。這些機構投資的新三板企業行業分布較為廣泛,其中支持最多的是IT、機械制造、生物技術/醫療健康、互聯網、電子及光電設備五大行業。

  在這些投資新三板企業的PE中,有幾家機構的“出鏡率”特別高。廣証恆生研究發現,從2017年至2018年的上半年,深創投、江蘇毅達資本和同創偉業分別位居創投機構投資新三板企業數量的前三位,其中與同創偉業並列第三名的還有中國風險投資有限公司、上海鼎鋒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而從投資金額來看,江蘇毅達資本、天津中冀普銀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盈科創新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分別位列前三。

  “今年機構對新三板的投資的確收縮了很多,因為一些好的企業已經陸續摘牌了,機構看得上的投資標的很少了。”深圳一私募股權投資機構投資經理胡敏對記者表示,實際上,來自一級市場的機構會更注重企業的質地與估值,而來自二級市場的機構則更注重流通性,但如今質地好的企業不多,市場流通性又不好,必然會導致新三板市場融資功能退減。在她看來,指望新三板的流動性獲得基金退出是不可行的,而且在前兩年的高位時估值都被捧得很高。

  但是,也有市場人士觀察到,今年新三板企業的並購情況還不錯,其中或許有抄底的機會。新三板研究機構人士吳智對記者表示,VC/PE主要投新三板的一些頭部企業,這部分企業受到市場的影響相對較小,隻要公司有成長預期,又有較好的淨利潤,未必很難退出,而且這個時候的標的都不貴。

(責編:朱一梵、李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