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港股上市制度改革促進互聯互通

叢  林
2018年08月17日07:5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25年前,青島啤酒開啟了內地企業赴港上市的H股時代。今天,港股改革續寫新篇,優化盈利、股權結構等核心領域的上市標准,積極擁抱全球新經濟發展大潮。本次港股上市制度改革正在以下4個方面精准發力,全面擴展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戰略大格局。

  鞏固香港資本市場國際地位

  回顧歷史,香港能夠發展為比肩紐約、倫敦的國際金融中心,順勢而為、積極進取的創新精神始終是香港市場長盛不衰的主引擎。

  1993年起,內地企業紛紛赴港上市,逐漸成為香港資本市場的“生力軍”和“穩定器”,為欣欣向榮的市場做出了歷史貢獻。25年后,本次港股上市制度改革同樣具有繼往開來的裡程碑意義。

  從市場活力看,歷經5年精心籌劃,本次港股上市制度改革精准適應了新經濟和生物科技企業的發展特點和融資需求,有望吸引眾多內地企業赴港上市。基於高新科技紅利,香港能夠充分發揮自由貿易港的獨特優勢,進一步獲得國際資本的青睞,從而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力。

  從市場穩定性看,以小米為先導,內地創新型企業陸續進入港股市場,有望不斷創造出能夠分享中國經濟結構性投資機遇的港幣資產,有力提振港幣的多樣化需求。在當前香港推進利率環境正常化的關鍵時點上,港幣內生需求的增強能夠抵御國際市場風險沖擊,夯實聯系匯率制度的物質基礎,進而支撐香港金融體系的長期繁榮穩定。

  從市場結構看,新經濟和醫藥科技公司的不斷涌入,將從根本上打破香港証券市場高度集中於金融、地產、公用事業等少數傳統行業的現狀,有效治理結構單一所引致的交易不活躍和估值中樞較低的沉疴,鞏固香港作為全球主要金融中心的地位。

  彰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功能

  本次港股上市制度改革准確把握新經濟崛起的時代趨勢,為實體經濟提供了最前沿的金融支持。

  改革適應了新經濟的融資周期新特征。與傳統產業相比,新經濟和生物科技企業的融資生命周期出現顯著左移。在企業生命周期的左側,企業面臨龐大的人力資本和研發投入,但是產生現金流的能力不足,因此在初創、成長階段產生了龐大的融資需求。在發展成熟后則具備充裕的現金流,對外部融資的依賴性大幅下降,內部可持續發展能力強勁。

  現有的金融產品主要圍繞傳統產業的生命周期進行設計,難以在新經濟和生物科技企業融資壓力最大的階段予以支持。針對這一問題,本次港股改革優化了關於盈利、股權結構等關鍵領域的上市標准,允許高質量的新經濟和生物科技企業在生命周期的左側上市融資,金融支持從“錦上添花”轉為“雪中送炭”,有力地助推新興產業成長。

  改革滿足了新經濟的公司治理新要求。一直以來,“同股同權”被香港市場奉為圭臬。但是,對於新經濟和生物科技企業而言,這一陳規難以有效保護創始人的經營權和控制權,導致初創公司極易受制於“門口的野蠻人”,這也是2014年阿裡巴巴選擇赴美上市的主要原因。

  本次港股改革主動邁向“同股不同權”制度,將打破歷史窠臼,引導香港市場的金融支持覆蓋實體經濟最具活力的前沿領域。

  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新經濟內嵌於經濟高質量發展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

  在供給側,新經濟優化資源配置,加快科學技術的進步、轉化和擴散,進而持續提振全要素生產率。在需求側,新經濟降低搜尋成本和交易成本,精准匹配市場供求,特別是支持偏遠地區和中低收入群體獲得更優質的消費和就業機會,從而分享經濟發展紅利。從這一邏輯來看,本次港股上市制度改革把握住了未來增長點和發展趨勢,將對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助力。

  本次港股上市制度改革是新經濟發展的加速器。由於新經濟企業普遍具有輕資產特性,且無形資產佔比較高,因此難以獲得銀行信貸和傳統直接融資的有力支持,常常面臨資金鏈斷裂的威脅,嚴重制約了長周期、高風險的新經濟投資。因此,港交所的制度創新為新經濟的成長探索出了“破局”之路。一方面,創新型企業在港股市場上受到熱捧,將發揮風向標作用,進一步推動社會資源向新經濟傾斜。另一方面,隨著創新型企業的加速成長,其規模效應將充分顯現,進一步打破傳統經濟的利益藩籬,為新經濟的深度拓展創造空間。

  本次港股上市制度改革是科技創新的孵化器。歷經多年的篳路藍縷,中國科技創新成就顯著。但是,與美、德、日等傳統科技強國相比,中國的科創能力特別是原創能力依然不足,關鍵領域的大量核心技術依然受制於人。本次港股改革針對科創企業的盈利特點和股權結構,突破性地優化上市規則。得益於此,香港市場可在中國科創企業和全球資本之間構建高效的資金紐帶,從而為此類企業發展提供了堅強后盾。在香港資本市場的助力下,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將加速成長,推動中國制造業和服務業邁向高端化。

  香港與內地資本市場互聯互通

  近年來,隨著內地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步伐提速,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不斷加深。“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等舉措相繼出台,既發揮了香港優勢,提高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也促進了內地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隨著全球貨幣政策加速轉向,全球投資重心轉向實體經濟,優質的新經濟企業成為各國資本市場爭奪的焦點。

  香港市場通過本次上市制度改革,主動邁出了融入中國資本市場整體發展的關鍵一步,將在四個層面活化中國金融的“一池春水”。

  第一,香港市場積極發揮先鋒效應。通過港股市場先試先行的率先變革,在全球“創新型企業爭奪戰”中搶佔先機,搶先留住並培育優質新經濟企業,隨后再憑借兩地市場的互聯互通,形成支撐新興產業的合力,拓展對高成長企業的支持。

  第二,香港市場發揮高效吸收“輻射效應”。具有高成長和高估值特性的創新型上市公司,不僅會為香港市場創造多樣化的投資機會,更會長期吸引內地投資者深耕香港股市,有利於進一步擴大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的規模和力度,強化合作,產生更多效益。

  第三,互聯互通持續放大“橋梁效應”。隨著改革效果的日益顯現,香港市場有望進一步吸引全球創新型企業登陸。由此,再通過互聯互通的橋梁,將國際新經濟的投資標的輸送到內地資本市場,從而加快內地資本市場的開放進程,提升上海、深圳等金融中心的國際地位。

  第四,兩地市場逐步形成協同效應。圍繞創新型企業上市,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相互呼應、積極配合,共同通過制度創新把握新經濟崛起的歷史機遇,形成互利共贏的合作模式。

  未來兩地市場的互聯互通,將不局限於資金、技術和投資標的的互通有無,更將是制度設計、戰略目標和發展路徑的協同共進,將共同夯實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金融基石。

  放眼未來,香港資本市場將借新經濟崛起和互聯互通的東風,駛入新航程。

  (作者為工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 人民日報 》( 2018年08月17日 20 版)
(責編:李棟、朱一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