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前7月中國經濟呈現五方面特點 

本報記者  王俊嶺
2018年08月15日07:5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8月14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7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發布會。最新數據顯示,當前中國生產需求基本平穩,就業物價總體穩定,經濟結構繼續優化,質量效益穩步提升,國民經濟繼續在合理區間運行。多位專家指出,中美經貿摩擦給中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帶來了不確定性,在此背景下,中國經濟的表現無疑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活力。

  

  五大特點難能可貴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介紹,7月份經濟運行繼續保持在合理區間,呈現5方面特點:

  一是生產基本平穩。1—7月份,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6%,裝備制造業增長9%,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8.6%,這三個增速都高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6%的增速,說明供給結構在持續優化。

  二是需求結構優化。1—7月份,通訊器材類、化妝品類商品零售額繼續保持兩位數的增長。服務消費類保持快速增長態勢。投資方面,制造業投資增速連續4個月保持回升,民間投資增長8.8%,連續兩個月小幅回升。

  三是就業物價穩定。1—7月份,全國城鎮新增就業已經實現了全年計劃的80%。7月份當月城鎮調查失業率5.1%,環比小幅上升,但主要是因為大學畢業生集中進入就業市場。同期,全國主要就業人員群體25—59歲人口的調查失業率繼續保持在4.4%的低位,平均工作時長等指標也都在改善。從物價來看,7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1%,生產價格指數漲幅略有回落,有助於緩解中下游成本壓力。

  四是新動能持續發力。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等新產品的產量繼續保持快速增長。

  五是經濟效益繼續提高。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來看,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7.2%,服務業企業營業利潤增長22.6%。

  劉愛華表示,考慮到目前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國內結構調整持續推進以及7月份氣候等各因素對經濟運行造成的擾動,當前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相當不易、難能可貴。

  穩扎穩打結構更優

  針對基礎設施投資從年初兩位數增長放緩至1—7月份的5.7%這一情況,劉愛華表示,這一方面與此前年份基數較高有很大關系,另一方面則在於各地方今年以來加大了對基礎設施項目的合規性、合理性的審查,以及環保標准提高等。“針對基礎設施投資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採取了必要措施,長期來講對基礎設施的高質量發展是有好處的,但是短期來講可能會造成項目的延遲。所以,從數字來看,增速出現回落。”劉愛華透露,下半年中國要把補短板作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內容,加大基礎設施補短板的力度。

  面對外部不確定性帶來的壓力,中國並沒有採取“強刺激”手段,而是穩扎穩打謀改革、補短板,優化結構、提升質量。1—7月份,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農業投資分別增長34.1%和15.5%,分別快於全部投資28.6和10.0個百分點﹔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比上年同期減少0.37元﹔1—7月份,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投資增速分別比全部投資快6.7和4.5個百分點。

  天津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叢屹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中國經濟數據與總體“穩”的特征相符合。相比於增速本身,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正成為重要的亮點與看點。“新舊產能之間、新舊動能之間正在加快轉換。盡管新動能有效替換舊動能尚需時日,但新動能快速增長的態勢卻很重要,需要繼續保持下去。”叢屹說。

  經濟基本面不會變

  對於下一階段經濟走勢,劉愛華表示,前7個月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已經為下階段經濟走勢打下了非常穩固的基礎。

  劉愛華說,從供給側來看,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入推進下,今年以來轉型升級勢頭明顯、經濟結構在持續優化。上半年工業企業產能利用率提高到76.7%,同比上升了0.3個百分點,這反映了市場供需格局更趨平衡,為需求潛力的釋放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從需求側來看,不管是消費、投資,還是出口,都有穩定增長的基礎,經濟穩定增長的基礎和支撐條件沒有發生變化。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指出,今年以來,我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持續優化,發展動力加快轉換,經濟效益繼續改善,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成效初顯,污染防治取得新進展,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條件進一步積累。這些都表明,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王一鳴強調,面對外部環境明顯變化和國內經濟運行出現的新變化,最重要的就是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定信心,保持定力,以穩應變、以進促穩,努力做好自己的事,鞏固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基礎。

  叢屹表示,盡管中美經貿摩擦給中國經濟帶來了外部沖擊和壓力,但這並不是影響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決定性因素。“當前,中國依然有著十分巨大的內需空間和改革潛力,都需要靠全面深化改革來釋放。因此,隻要進一步保持定力、提升能力,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經濟就會底氣更足、信心更強。”叢屹說。

(責編:李棟、朱一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