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5月社融增量“腰斬”專家:受強監管和債券違約潮影響

2018年06月13日04:43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6月13日電 (記者李海霞)12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數據顯示,5月末,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8.3%,增速和上月持平。新增人民幣貸款1.15萬億元,同比多增405億元﹔5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7608億元,比上年同期少3023億元,與4月末新增1.56萬億元的規模相比,5月增量幾近“腰斬”,創22個月以來最低水平。

從結構上看,社會融資中僅股票融資正增長:外幣貸款減少228億元,委托貸款減少1570億元,信托貸款降低904億元,未貼現承兌匯票減少1741億元,企業債券減少434億元,股票融資增長438億元。

多位專家表示,表外融資持續萎縮是社會融資增量“腰斬”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時,5月債券違約等信用風險事件頻發,企業延遲或取消發債情形增多,也成為社會融資增量創新低的重要原因。

強監管施壓 融資回表是大勢所趨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在去通道、加強表外融資管理的背景下,表外融資存量出現下降趨勢,融資回表、非標轉標仍是大勢所趨。

數據顯示,5月當月委托、信托、未貼現承兌合計減少4215億元,其中委托貸款從年初以來持續負增長,年初至今累計增量為負6365億元﹔信托貸款從3月以來持續負增長,累計增量為負240億元﹔銀行未貼現承兌匯票當月新增負1741億元,累計增量933億元,也遠低於過去5年同期均值。

中金固收分析員陳健恆認為,年初以來金融監管全面封堵非標融資、通道業務,同時通過上浮存款利率上限、降准、中期借貸便利(MLF)擔保擴容等手段,堵“后門”的同時開“正門”,以支持實體貸款和債券融資。但在嚴監管的背景下,原有的非標融資轉至表內貸款、債券的過程存在一定難度,整體社融增速仍將趨於下行。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表示,5月社會融資新增規模數據大幅低於市場預期,主要是受到了監管信號的強化和資管新規落地的短期影響。

“很多銀行金融機構正在監管准備過渡期,因而銀行信貸能夠承受的資金有限,企業融資渠道陡然受限,新的融資通道短時間無法開展。”曾剛說。

債券違約潮襲來 企業直接融資下降

此外,數據顯示,5當月企業債券融資減少434億元,為去年7月以來首次出現負值。專家表示,這主要受信用違約沖擊影響。

陳健恆表示,由於4月以來信用違約風險上升,信用債發行困難,企業發債淨增量首度轉負。

據統計,截至2018年5月21日,2018年信用債市場已有20隻債券違約,涉及11家發行主體,債券余額176.04億元。除去此前已經發生過違約事件的5家主體——春和集團、大連機床集團、丹東港、川煤集團、中國城建外,今年又新增了6家違約主體,分別是億陽集團、神霧環保、富貴鳥、凱迪生態、中安消和上海華信。

海通証券宏觀分析師姜超指出,今年將出現自信用債打破剛兌以來的第二輪違約潮,本輪主要驅動因素為再融資壓力導致的外部現金流萎縮。

“去年以來金融去杠杆,IPO、定增等接連受限,非標被堵、債券難發,融資環境明顯收緊,上市公司尤為明顯因而首當其沖。”姜超指出,在去杠杆背景下,清理影子銀行、避免大水漫灌是必然的選擇,融資環境難鬆,也就意味著違約潮只是開始。

溫彬表示,為了合理引導市場預期,防止金融機構重新過度加杠杆,預計央行將綜合運用多種政策工具組合,保持流動性充足和市場利率水平穩定。同時,仍有可能進一步採用差別化准備金和差異化的信貸政策,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責編:白宇、李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