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如何讓存款保值增值

李華林
2018年05月26日08:54 | 來源:經濟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如何讓存款保值增值

  時下,投資理財已成為老百姓日益關注的話題。隨著房價高企,銀行利率不見上升,一些人選擇將存款從銀行搬家,但就如何更好地穩妥投資,卻犯了難。市場上理財產品名目繁多,讓人眼花繚亂,在缺乏專業理財知識的前提下,不知如何選擇……

  如何讓自己的“錢袋子”不縮水,實現財富保值增值?專家建議,投資理財,方法最重要,在預估好風險的前提下,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相比存銀行,更愛買理財

  在北京西城區廣安門外大街工商銀行營業廳裡,53歲的程金枝正在辦理存款業務。去年,她和老伴一共存下10萬元錢,准備存個3年的定期,整存整取,年利率為2.75%。“利息不算高,但我想著起碼比放在家裡貶值強吧,既安全還能增值。”

  與程金枝一樣,對於大多數普通老百姓來說,有一點積蓄就存進銀行,是多年來的習慣性選擇。近年來,眼看著房價步步攀高,銀行利息卻一直在低位徘徊,越來越多的人陷入理財的焦慮中。

  據普益標准監測數據顯示,今年2月份,477家銀行共發行了8693款銀行理財產品。其中,封閉式預期收益型人民幣產品平均收益率為4.88%。相比之下,銀行存款利率望塵莫及。以一年期定期利率為例,央行基准利率為1.5%,工商銀行利率上浮至1.75%,稍微高一點的中信銀行上浮至1.95%。活期存款利率則更低,大部分銀行活期存款年利率僅為0.3%。

  “要讓財富保值增值,不能單純指望銀行。”4月份工資剛發,在北京一家互聯網公司工作的吳悅就把錢轉進了微信理財通:“現在物價這麼高,錢放在銀行基本上就是在縮水。5萬元以上的資金我就買理財產品,小額一點的買基金,平時的零錢也放在余額寶裡。”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把存款從銀行搬家。不久前,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易會滿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8年會上表示,自2010年以來,我國居民儲蓄率持續下降。從居民儲蓄增速看,近些年來下降幅度較大。從2010年以前的16%下降到2017年的7.7%,增速降至歷史最低值。從居民儲蓄在可支配收入中的佔比看,這一下降趨勢更加明顯。2010年至2017年,居民儲蓄存款增長與可支配收入之比從25.4%下降至12.7%,下降了一半。

  有專家表示,脫離了銀行的錢,主要有三種去處:買房、投資理財和日常消費開支。其中,除購房這項大頭開支外,投資理財方面的需求日益攀升。

  渠道雖然多,選擇也糾結

  如今,錢放在銀行的回報率太低甚至縮水,讓許多人選擇了買黃金、基金、股票等理財產品做財富投資。

  “我一直在關注黃金行情,目前雖然在跌,但長期看應該能漲上去。”在北京市西城區廣安門內大街菜百黃金首飾櫃台前,43歲的黃正邦正在詢問黃金價格。黃正邦認為,未來美元很難進一步上漲,一旦美元指數從當前高位回落,金價將受益,此時投資黃金時機正好。

  不過,目前市場對黃金走勢仍存在較大分歧。有機構分析認為,黃金作為避險資產具有一定的保值功能,可適當配置。但其價格的長期趨勢與世界主要經濟體的發展情況息息相關。一旦地緣局勢有變化,黃金價格或許將有較大波動。投資者對於大量買進應持謹慎態度。

  除黃金外,互聯網理財產品是普通人熱衷參與的另一個重要投資渠道。剛剛工作兩年的郭曉然,基本上把存款都用來買了余額寶,“股票市場長期不振,債市前景尚未明朗,存下的那點積蓄經不起折騰,不敢拿去冒險,隻能轉戰相對來說更加安全穩健的互聯網理財產品,風險較小,收益穩定”。

  郭曉然介紹,目前市面上的互聯網理財產品有很多,大多數挂鉤貨幣基金,收益一般比銀行高,因此分流了不少銀行存款。其中,最受歡迎的余額寶,2017年末規模已達到1.58萬億元。

  “去年下半年余額寶已經限額最高10萬元,今年2月份開始,余額寶又設定了單日申購額度,現在想再多買已經比較困難了。”郭曉然有些遺憾,目前余額寶的年利率在4%左右,比銀行的定期理財利率要高,還能隨存隨取。

  雖然我國金融市場經過多年發展,投資渠道已不算少,但像余額寶這樣低門檻、流動性好、參與方便的投資方式,還是不太多。對於選擇理財產品,一些老百姓依然很糾結。

  “現在的理財產品種類復雜,很多詞語都看不懂。”程金枝說,因為缺少專業知識,她選擇理財產品時一般只是看收益率有多少,對於投資品種、回報規則、風控體系等信息看不明白,因此也不敢貿然去買。擔心一些非法集資、龐氏騙局披上互聯網金融的“外衣”,一旦出現資金鏈斷裂、公司跑路消失的情況,理財就變成了“破財”。

  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

  面對一些人的理財焦慮,有專家表示,投資方法對於普通家庭理財顯得尤為重要,在尋求財富合理增值的同時,最重要的是去風險。因此,雖然把錢存進銀行看起來不合算,但仍不能否定銀行的保值作用,作為相對穩健的資產配置渠道,錢或多或少,都應該存一點在銀行。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認為,投資不是投機,不可能都是隻賺不賠。在理財之前,對風險一定要有充分的認識和評估,做到心中有數。一般規律是保証收益類產品的約定收益較低,風險也較低﹔非保証收益類產品的收益潛力較大,但風險也較高。普通投資者購買理財產品應以保本型為主,重點選擇投資國債、央票等信譽度較高的理財產品,不要選擇自己不熟悉的投資標的。

  對於互聯網理財,不能過於看重歷史收益情況和年化收益率,不可盲目追求高回報率。目前,有投資平台用高達20%的利率去“吸金”,這已超出大多數企業正常盈利范圍,面對如此高收益,需作出冷靜正確的判斷。在關注利率之外,還要重點觀察互聯網平台對借款人的信息披露是否充分,風控體系建設是否完備,必須弄明白其變現情況和到賬速度等。

  除此之外,為最大限度降低風險,理財時最好分散投資,本著“不要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的原則,盡量購買不同的理財產品,控制家庭資產配置比例。趙錫軍建議,除了資產投資,購買股票、黃金等大眾理財產品外,也可以考慮通過購買養老、醫療保險來理財,當家庭遇到較大支付需求時,通過保險也可以實現理財目的。

  當然,要實現更充分的財富保值增值,還需要政府開辟多元投資渠道,規范各類投資市場。同時,通過減稅降費、鼓勵創業等手段,讓錢更多地進入實業,實現更充分就業,提升老百姓對整體收入的滿意度。

(責編:朱江、曹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