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工信部報告顯示:區塊鏈公司已達456家 產業規模初步形成

徐天曉
2018年05月22日08:11 | 來源:証券日報
小字號

“區塊鏈”有多火?在近日工信部信息中心發布的《2018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裡的數據可以找到答案。《白皮書》顯示,截至2018年3月底,我國以區塊鏈業務為主營業務的區塊鏈公司數量已經達到了456家,產業初步形成規模。其中,2017年是近幾年的區塊鏈創業高峰,新成立公司數量達到178家。佔到了以區塊鏈為主營業務的公司數量的近40%。

從2016年開始,區塊鏈領域的投資熱度出現明顯上升,投資事件達到60起,是2015年的5倍。2017年是近幾年的區塊鏈投資高峰期,投資事件數量接近100起。在2018年第一季度,區塊鏈領域的投資事件數量就達到了68起。“從目前趨勢來看,由於區塊鏈技術的落地速度也在加快,市場開始趨於理性,股權投資人更願意投資能看到有具體落地場景的項目,預計今年區塊鏈領域的投資會是一個高峰期。”

目前,隨著互聯網巨頭的入局,我國區塊鏈產業快速發展。另一方面,區塊鏈技術具備分布式、防篡改、高透明和可追溯的特性,非常符合讓整個金融系統業務需求,因此目前已在支付清算、信貸融資、金融交易、証券、保險、租賃等細分領域落地應用。

《白皮書》認為,區塊鏈將加速“可信數字化”進程,帶動金融“脫虛向實”服務。目前,實體經濟成本高、利潤薄,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等現象仍然存在,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仍顯不足。這個現象背后的重要原因是,金融機構和實體企業之間還存在著較為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實體經濟能夠提供的信息,不足以支撐金融的投資決策。金融機構准確獲取實體企業真實經營信息的難度較大,金融機構和實體企業建立信任的過程較為曲折,對中小微企業授信管理成本和風險溢價較高。

而基於區塊鏈系統,數據可以被有效地確權,且數據要被多方驗証,同時不可篡改,基本上可以較為有效地保障數據的真實性,實現“可信數字化”,為金融機構投資、貸款提供了大量可靠的基礎信息,極大地降低了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風險。

不過,雖然區塊鏈技術的價值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發掘。但《白皮書》提示,技術濫用導致產業發展存在一定的風險,不可忽視。一方面是合規性風險,在區塊鏈發展的早期階段,由於它本身具有傳遞價值的屬性,因此引來了一些不是專注於技術應用,而是熱衷於通過ICO(首次代幣發行)進行非法集資、傳銷甚至是欺詐的行為。另一方面是技術層面的風險,盡管區塊鏈融密碼學、分布式存儲等多項技術於一身,但這並不意味著它本身沒有漏洞。例如,存在51%攻擊、自私挖礦等攻擊方式﹔私鑰和終端安全問題等。

(責編:李棟、趙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